打造一张最精彩的荆州名片

日期:2014-07-30 来源:江汉商报
□ 本报记者 洪丽萍 李三平 王子瑶

 

捧一把荆州泥土,有五千年沧桑。翻开它,一页页是如此深厚。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实现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打造一张精美的名片,将荆州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亦势在必行。“两会”期间,本报记者请与会的代表委员们,为荆州发展设计出一张精美的名片。

主打古文化名片

昨日,荆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政协委员宋兆菊说:“捧一把荆州泥土,有五千年沧桑、15朝思想。它的历史太厚重了。”宋兆菊认为荆州最有特色的是古文化,不妨在此做文章。

李昌林代表和林红委员认为,最拿得出手的名片是荆州三国文化。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整套石磬编钟和谢家桥一号墓棺椁丝绸等,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这些都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民盟荆州市委员会在《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中说:荆州的文化内容丰富,有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我们应选取楚文化、三国文化为重点,深度挖掘其精神内核,这是荆州文化的魂。楚文化博大精深,急需有志之士对之进行解读,将之变为通俗易懂的文化旅游产品,这是花少钱即可办成的事。如把屈原、关公、楚庄王、张居正的故事,刘备怎么借荆州、楚人为什么崇尚凤,楚人的筚路蓝缕的精神等等……使这些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物化为光盘、书、纪念品等产品,供游客品评赏析。
重塑交通工业名片

鲍稚昀委员在《三极联动,荆州必赢》的发言中认为,结合汉宜高铁、引江济汉、荆岳铁路等项目的实施,扩大城市骨架,壮大城市功能。

他说,引江济汉工程使荆州与汉江直接联系起来,引江济汉运河68公里,将荆州、潜江两城串起来,荆潜找到了发展的交集。适应这一前景,荆州城市应发展成为“西区文化旅游、中区行政商贸、北区交通物流、东区制造业、高新技术能源工业,加上运河风光带”构成的特大城市。荆州城区发展要在北拓基础上向东与潜江融合,即“北拓东融、一城两江”,打造对接两湖三极重点发展格局的强劲节点城市。美国的田纳运河可以改变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田纳西,我们相信引江济汉运河一定会托起一个新的工业化的大荆州。

力推工业制造业上规模。对接全球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内移,实际上是制造业、特别是大型装备制造业转移,做制造业基地。荆州要拓宽视野,敢于在大型装备制造业上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机械装备、电力装备、石油装备、船舶制造、车辆制造、数控工作母机及机床制造业,形成新的工业产业集群。传统优势轻工业产业纺织、服装、轻化工、家用电器等,要加速成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出品牌,用规模和技术强势应对武汉城市圈的同质化竞争。

力推鱼米之乡名片

卢耀才代表认为“丰富的水资源就是我们最有利的优势,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起来呢?”

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如果说湖北是千湖之省,那么荆州就应该说是百湖之市。”他说。而且,荆州市是农业大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据资料显示,仅2007年上半年,荆州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9.84万吨,产值22.81亿元,已连续12年居全国市州第一。

他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水产品原料,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水产品加工质量,开发多样化的水产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增加水产品附加值。形成大的产业链,与基地联结紧,加强辐射带动力。只有众人抬才能将水产品推出荆州,推向世界。

赵楚辉委员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部是家庭各样必需品。米(即稻),摆在第二位,可见其重要性。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自古以来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可谓是物产丰富,然而,荆州农业经济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粮食的主打产品“荆州大米”却牌子不响。赵委员坦陈,将“荆州大米”做成品牌,大有前途。

广纳壮大荆州名人名片

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在提交的一份发言中称:荆州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兴市,增强经济社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我市现有技能劳动者5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占15%,而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4%左右,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留不住,也难引进。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重视,我市与周边地市等形成鲜明对比,如荆门市、宜都市等地方,他们将高技能人才与政府津贴挂钩,以此吸引住很多高技能人才。而我市待遇偏低,奖励机制不健全等,导致一些高技能人才远走他乡。

建立高技能人才引进制度,确保引得进,留得住。政府要出台高技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在住房、落户、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劳动保障部门要为引进高技能人才提供劳动合同鉴证、社保、医保等手续办理“一条龙”服务,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做到事业留人。

体育局局长郑道柏认为可以培育体育名人,打造荆州名片。他说,一直以来,我市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总体投入远远低于宜昌,、襄樊、荆门的情况下,一直处于全省第三名,省运会和每年的年度比赛,一直对武汉保持空前压力。上届省运会我们投入资金不足80万元,而宜昌、荆门、襄樊都在200万元左右。几年来,我们向省级以上专业队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在全省一直在前两位,由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首批40家奥林匹克高水平体育人才基地就有我们荆州,现在在国家队集训的荆州籍运动员有7名,他们可望在今年的奥运赛场上为荆州、为祖国争得荣誉。

今年5月31日,奥运火炬在荆州传递,是640万荆州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届时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荆州,这是一个展示荆州、宣传荆州、发展荆州的大好机会,它对鼓舞士气,增强城市凝聚力,激发荆州市民昂扬的工作热情,对促进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契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体坛精英,为荆州争光。

整合旅游资源成就荆州名片

大多数委员代表在谈到打造荆州名片时,都讲到一个创新的问题,特别是对如何提升古文化的品赏价值,深为关注。比如对三国文化的创新,可以开发出战场实况演练和战船实战演示,设计出当时战袍铠甲供游客观赏和拍照。

代表李昌林说,荆州的古文化及其相关旅游资源分布很零散,沙市区有文星楼、章华寺、川主宫等,荆州区有市博物馆、铁女寺、玄妙观、太晖观、关公祠等。若一个游客来荆州想看沙市区到荆州区的一些著名景点,将要花费很大时间与精力。人为的搞条块分割,不利于资源的配置。

他说,当前最迫切的问题,需要将现有资源以及未开发的资源进行整合,集合水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统一进行宣传包装,形成一张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名片。

鲍稚昀委员说,打造精品,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荆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应按照“一江两线”、“六个组团”进行规划,加速建设。长江北线形成三个组团,即洪湖监利红色游及水乡古镇风光、风情文化风光游组团;纪南城、八岭山、熊家冢楚文化游及汉江运河风光带组团;荆州古城三国文化、水文化、佛教文化游及荆江大堤风光带组团。长江南线形成桃花山、绣林山红色文化及天鹅洲麋鹿、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生态游组团;黄山头、荆江分洪工程风光游及三袁故里、南平文庙文化游组团;氵危水风景区山水风光游及卸甲坪土家族民族风情文化游等三个组团。其次,在打造精品的同时,要在产业上率先实现与周边对接,运用组合营销策略,加上文化表演,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情景再现,场景营造,主题演绎,游客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