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本网
——2007年2月27日在荆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祥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开局良好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438.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7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29.1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1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增加394元,增长12.7%。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扎实推进重点行业发展,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18.4%,为近八年来最好水平;实现利税17.3亿元、增长28.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增长39.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7.3%。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成长工程,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完成工业投资56.6亿元,增长6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7.8%;新增规模企业6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6家;楚源牌活性染料、吉象牌中密度纤维板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创中国名牌实现零的突破。加强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2.3亿元,入园企业达到298家。荆州工业新区入园企业达到70家,投产企业34家。县域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1个,其中产销规模10亿元以上的5个。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放补贴资金2.46亿元,农民负担比上年减少305.8万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防治稻飞虱等病虫害,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粮食总产321.5万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标志性农产品56个。扎实开展李埠、花基台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落实农业、水利、交通、血防、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等涉农投资20多亿元,土地复垦整理新增耕地1.6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4.6万口,解决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第三产业活力增强。中山、宝安等商业步行街竣工营运,沃尔玛项目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商业业态调整进一步深化,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603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纪南城遗址列入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海子湖旅游目的地规划和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熊家冢楚墓考古发掘工作进展顺利。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6.7%;国税收入13.6亿元,增长24%;地税收入8.9亿元,增长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81.9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8.1亿元。信用环境逐步改善,省级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达到4个。市商业银行重组取得初步成效,实现扭亏为盈。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及国有农场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分流乡镇机关人员929人、撤并转事业单位1011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加快非工企业改革步伐,妥善解决职工安置等遗留问题。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加大,市直减少事业编制2239名。切实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严肃查处“三乱”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亿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8738万美元,增长26%。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口岸等大通关建设成效明显,外贸出口突破3亿美元大关,增长27.8%;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家;盐卡口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万标箱,增长78%。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荆南四河综合治理、长江干堤整险除险、洈水水库加固、大型灌区和泵站改造等重点工程进度加快,完成水利投资3.5亿元。荆东高速公路、螺山宦子口船闸全面完工,随岳高速公路荆州段、东荆河大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荆岳长江大桥、盐卡港二期扩建工程、荆州至监利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交通投资21亿元。电力、电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别完成投资7.7亿元和3.4亿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市总规纲要编制进入上报审批阶段,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000万元,重点对南湖路、太岳北路等主次干道进行改造,完成玉桥、塔桥等泵站改扩建工程,加强主干道绿化建设,城市排水能力和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城市管理,整治占道经营,城区市容环境有所改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完成投资18.1亿元,增长12.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家,新增11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学生10.3万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达到11.7万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型民俗舞蹈诗《呀口火咿嗬》取得较好社会影响,《垄上行》电视栏目受到省表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参加省第12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标准总体下降10.2%。狠抓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8%,综合考核为全省第二名。认真清理和规范建设用地,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重点污染源整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洪湖37.7万亩拆围任务全面完成。扎实推进“平安荆州”建设,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健全领导包案和部门联动接访机制,妥善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被评为全省红旗单位。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和预备役建设,认真做好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安置和拥军优属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编制、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质量技术监督、无线电管理等工作都有新进展。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涌现了一批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先进单位,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批评和意见。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加强政府网站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切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扩面新增13.3万人次,征缴社保费13.8亿元、增长41.7%。落实退休人员养老提标资金2.35亿元,人月平增资154元。发放救助资金1588.7万元,救助12.5万人;救灾资金870万元、捐赠资金238万元;低保资金1.28亿元,享受低保14万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清退教育违规收费645万元,兑现农民工拖欠工资4518万元。

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年初确定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4万人,新增外出务工农民10.5万人;免费救治晚血病人3060人,血防整县推进工程完成投资4050万元;城乡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由2000元降为500元,大病救助种类由5类增加到8类;新增参加合作医疗农民136万人,达到207万人;新建太湖农场、李埠镇放心菜生产基地1万亩,销售网点覆盖城区28家超市;加大城区水环境治理力度,转让红光污水处理厂经营权并开始运行,护城河、庙湖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展开;建成廉租房200套,解决城区部分无房户住房问题;完成农村通信设施投资4750万元,基本实现乡镇通宽带;改造县乡公路178.6公里,新建通村等级公路1550公里,改造达标乡村渡口100处,新建农村公路候车亭202个。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社会各届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荆州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荆州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工业产业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源环境制约更加明显;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市场秩序还不尽人意,安全饮水、血吸虫病防治、就学就医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和支持荆州发展,对我们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比较有利。从自身条件来看,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来,软硬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争先进位、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的总要求,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同时,国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发展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为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扬长避短,埋头苦干,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是坚持以快促好,好中求快。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咬定发展不放松,继续强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在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协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二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眼于提高经济的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活力,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安全饮水、困难救助、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和谐荆州建设。四是坚持求真务实,依法行政。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的中心环节,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谋划发展,促进发展。切实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锲而不舍地优化环境,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政府。

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工业兴市”主战略地位和开发区(园区)主战场地位不动摇,立足现有基础,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产业特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对100家重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做大做强,扶持一批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加快发展,帮助一批市场潜力较大的困难企业搞活经营。对沙市热电联产、沙隆达生产装置改造、恒隆转向器四期、环球汽车发动机、神电300万台电机扩建、楚源染料中间体扩规等100个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协调落实力度,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力争完成工业投资7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把实施“满园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同类企业、产业链延伸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机电和汽车零部件、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纺织印染、森工造纸等产业集群,形成特色开发区(园区)。完善水、电、路、办公商务、环保等设施,以及金融服务和劳动力培训等配套功能,加强技术开发公共平台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开发区(园区)项目开工率、投产率的考核力度,荆州开发区力争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开工项目40个,新增投产企业40家。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积极推进质量振兴活动,力争年内培育1-2个国家级品牌。加快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营造企业家创业、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励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业兴市”中建功立业。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4%。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支农惠农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兑现直补资金,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对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新途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不懈地调整农业结构,加强专业小区和板块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健康种养方式,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力争粮食总产增加1亿斤,新增标志性农产品80个以上。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7个省部级试点合作组织建设,每个县市区培育1-2个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农业合作社,搞活农产品流通。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努力减少动植物疫病损失。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力争机耕、机整、机收面积达到50%以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荆南四河综合治理、荆江洪湖分蓄洪区、荆江河势控制、引江济汉、洈水水库整险加固等工程,抓好6个大型灌区续建和18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灾工作。认真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血防整县推进和四湖流域水利血防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道路,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在营造良好环境、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县域经济争先发展。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项目,部门联动,集中力量办好李埠、花基台等13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坚持用市场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加快资源整合和开发步伐,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战略产业来扶持,重点抓好熊家冢楚墓抢救性发掘与保护利用、纪南城遗址公园和海子湖旅游目的地项目推介及招商建设,积极推动荆州古城整体策划开发,精心打造“楚文化游”、“三国文化游”品牌。加强洪湖、天鹅洲湿地保护和利用,开展洈水4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善瞿家湾、周老嘴红色旅游和黄山头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发挥老商埠优势,加强以北京路、中山路、沙隆达广场为骨架的中心商务区建设,加快沃尔玛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推进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加强工业品、农产品、消费品和农资等物流规划和设施建设,支持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荆州商业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发展网络通信、信息咨询、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村市场消费。同时,加强烟草、生猪屠宰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加大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继续加快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真解决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分流安置步伐,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政府的事权及财政保障责任,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和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小三场”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扩大民间投资。加强对民营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开展协作配套和深加工,努力使一批企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在延长产品链、延伸产业链、扩展技术链等方面,精心策划一批招商项目。突出抓好园区招商,推动企业盘活存量抓招商,依托项目寻求增量抓招商,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果。认真组织好长三角、珠三角和境外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引进技术档次高、有助于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联系和协调服务,力争到位资金增长20%。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积极引进外资,帮助现有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在荆投资规模,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加强大通关建设,努力扩大化工、机电、轻纺、水产加工等骨干产品出口规模,力争过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达到8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劳务输出。

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完善功能,增强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强化其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抓紧完成城市总规上报审批工作,编制好荆州工业新区发展规划,加强城市水面、主干道、城乡结合部等区域规划控制,严肃查处违规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市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重点实施雨台路、荆沙大道等建设工程,启动城南、草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整治护城河、庙湖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深入实施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整治占道经营和“脏乱差”,强化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和措施,争创全国卫生城市。调整商品房开发结构,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扩大经济适用房比重,逐步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强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强化规划引导,拓宽融资渠道,抓好县市城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内涵和质量。抓紧编制10个重点镇控制性详规,积极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国家、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投资。重点实施沪汉蓉高速客运铁路荆州段、随岳高速公路荆州段、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荆州至监利一级公路、江南一级公路、东荆河大桥、盐卡二期多用途码头、石首港工业综合码头等项目,争取盐卡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继续抓好荆岳铁路、荆州港旅游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充分发挥财税、金融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增强财政实力,突破资金瓶颈,保障经济发展。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扶持发展骨干税源,积极培植新型税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坚持依法治税,严肃查处偷、逃、抗税行为,确保各项收入足额、均衡入库。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扎实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社会保障等支出需要。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各类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加快发展,完善政银企协调机制,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支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积极争取开展村镇银行试点,拓宽服务“三农”的融资渠道。继续加强与开发银行的合作,增加开发性资金投入。完善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力争成为全国二类标准的地方性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清收和处置不良资产,增强发展活力。深入开展省级最佳信用县市、信用企业等创建活动,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坚持把节能降耗、集约用地和保护环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能耗监管,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备保温节能等技术和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认真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加强节电、节水等工作。采取产业链条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集中处理、热电联供等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管理。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加强土地开发和整理工作,努力做到占补平衡。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严格依法管地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环保先行的观念,全面推行排污许可、总量控制、限期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坚决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小化工、小纸厂,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城市污水和总干渠、西干渠流域污水等整治工程,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饮食业油烟、生产生活噪声污染等问题。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四、扎实推进和谐荆州建设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激励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确保通过国家“两基”工作检查验收。从今年春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补贴标准。进一步规范中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支持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设施完备的职教中心,支持长江大学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规范市属高校办学行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做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建设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及“一室多用”的配套设施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发展文博事业。整合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培育体育后备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发展,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地震等工作。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推进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四进社区”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和城镇社区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继续实施中心城区社区管理设施建设三年计划,逐步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广开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实施再就业援助,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就业工作。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行中心城区社保统一管理,继续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和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抓好做实个人账户和城镇居民参加医保试点。依法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社保资金征缴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城镇低保、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等工作。巩固“福星工程”成果,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

认真抓好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积极创建“平安荆州”。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促进司法公正。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交通运输、工矿企业、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同时,继续支持驻荆部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防工作,积极做好军转复退军人优抚安置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市。

努力办好十件实事。(1)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新增转移劳动力8万人。(2)中心城区建立一所惠民医院,各县市分别建立一个惠民医疗服务窗口;加快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参合农民增加100万人以上;继续加大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力度,努力缓解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5亿元,修建通村公路1000公里,新增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400个,新建农村公路候车亭200个。(4)改造或新建标准化农家店600家,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为农民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3000场,援建村图书室200个。(5)抓好血防整县推进工程,投资5070万元,解决农村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1亿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改厕5万户;免费治疗晚血病人2800人。(6)健全和完善9个法律援助中心,维修改造126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办公场所,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0件以上。(7)对中心城区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8)建设200套廉租房,继续对承租国有直管公房的低收入家庭实行租金减免,启动朝阳、大庆路、中山路后街的危房改造工作,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中无房户住房问题。(9)对荆中路、航空路、长港路、红门路、公园路进行维修改造,解决南环路路灯照明问题。(10)为50名特困下肢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为200名特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200名特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轮椅。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转变职能。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充分发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好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重点企业保护制度,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坚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扎实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破难点,办实事、求实效,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廉洁从政。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围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切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各位代表,荆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齐心协力,锐意进取,为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