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 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日期:2019-12-25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
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9年10月30日下午至31日,荆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爱平、刘爱华、张钦、杨顺好、田新华,秘书长柳军等3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会议。副市长邓应军、唐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肖志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汪存锋,市监察委员会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科技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了工作方案,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正在逐步凸现。但是,我市创建工作还存在高新产业规模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平台总体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难、创建核心指标偏低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持续发力,加以改进。
会议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力度。要强化组织协调,细化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解决具体问题。要突出科技创新,抓紧实施提升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指标水平三年行动方案,依托规上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要坚持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单位的创建工作,深化“双创”活动,激发全民创业创新热情。要落实科技创新政策,认真检查梳理各项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让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金融扶持奖励政策和人才政策落地生根、精准发力。要加大督办力度,强化政府督查作用,确保创建工作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抓好规划引领,对接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布局,谋划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化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引导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推进“一城三区、一区多园”建设,发挥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的龙头作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特别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石油科技城、荆江绿色产业新区建设,增强园区集聚高新产业承载能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世界500强、国家创新型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不断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优化服务,引进更多的高新企业落户荆州。要向内挖掘潜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夯实高新产业发展基础。
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力扶持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做好企业负责人和高管培训工作,增强企业创新意识;落实从在荆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选派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或领衔科技项目的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把扶持企业科技创新作为“千名干部进千企”的重要工作和考评内容,推进科研活动全覆盖;结合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严格行业标准,加强环境保护,倒逼企业创新发展。要激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企业借力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人才政策和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更好的通过技术入股、股权激励,让海内外高层人才、高层团队来荆创新创业、共谋发展,让企业科技人员留得住、有甜头、有奔头、有前途。
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要着力抓好项目对接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用好省“科惠网”平台,更好的发挥湖北技术交易所荆州分所的作用,引进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好技术经纪人队伍。要着力加快形成企业产品,支持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的众创空间,引导科研人员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办或参与创办科技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实行产学研结合,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出新产品、新工艺。要着力抓好资金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在科技创新中的撬动作用,探索政府产业基金扶持的有效办法,争取中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承担转化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设法引进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投资荆州,推动科技成果更好转化。要着力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加大维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康发展。
请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并在六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