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 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 报告 ——2019年8月28日在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19-12-25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
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
报告
——2019年8月28日在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荆州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9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宏观经济转型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四轮驱动、两翼保障”①,襄荆荆常高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等纳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②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全市经济总体平稳、质量趋优、后劲增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8.4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11.7%、9.1%,分别高于去年同期2.1、1.1、2.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7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完成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出口总额5.5亿美元,同比下降8.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6元、增长10%,乡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1元、增长9.6%,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在2.5%的控制线以内。节能减排各项指标符合省进度要求。
(一)坚持重大项目牵引,“四资共抓”持续发力
招商引资质量有所提高。狠抓“一号工程”,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0个、总额1588亿元。其中,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9个,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引进工业项目171个,完成全年目标计划的58%,引资额810.9亿元、增长43.9%。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2个,与去年同期持平。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完善“五个机制”③,全市“三库”平台项目合计905项,总投资7624.6亿元。其中储备库319项、总投资4432.8亿元,建设库380项、总投资2377.6亿元,储备库转建设库转化率为34.1%。恒隆年产500万套汽车电动转向系统、中化东方年产50万吨新型肥料、山鹰华中纸业年产220万吨高档包装纸板、车阳河港口二期等20个省重点项目已开工18项,园博园、华夏历史文化科技园基本完工。融资方式得到优化。积极推进PPP规范化管理,录入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④监测服务平台项目56个。不断扩大融资主体和规模,航天南湖、高博科技、亿钧耀能被纳入第一批“科创版种子”企业。争取中省资金成效明显。认真研判、精准对接长江大保护、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国家规划、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发改系统向上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16.6亿元,同比增长1.6%。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
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出台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等6项配套政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制度改革后,在统企业数量增加到4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达153.8亿元,占GDP比重16.4%。“双创”平台加快建设。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荆州双创网”。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市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37家。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编制完成荆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通讯器材类增长23.1%,较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特别是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和低能耗家用电器增长均在30%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接续有力。亿元以上工业和1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入库156个,计划投资204亿元,已投产和安装调试设备试生产项目57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8.4%,居全省第四位。
(三)坚持绿色发展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⑤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落地落细,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2.1万户;精准灭荒3844亩;104个新建和改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主次管网基本完成,入户管网整体进度超65%,20个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通水运行;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9%,全市已有818个行政村实现“五有”标准,24个乡镇47个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十大标志性战役”⑥深入实施。完成化工企业关改搬转3家、累计完成10家。范家渊、太师渊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81.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89%,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关停拆除非法码头340处,复绿297处,清退岸线55公里。完成长江两岸造林31.5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洪湖退垸还湖5.1万亩,长湖退渔还湖4519亩。“十大战略性举措”⑦深入推进。建成2019—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策划争资库,在库项目202个,总投资1750亿元。完成荆州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编制。松滋市建设绿色矿山方案通过审查。智慧荆州建设加快,“荆州E家”APP开通上线。8个化工园区确认公示⑧。25个永久性砂石集并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荆州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批,江陵港区疏港铁路、洪湖——监利城际铁路纳入全省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四)坚持一体化发展,城乡持续融合
中心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318国道改扩建、复兴大道、楚都大道、荆州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顺利推进。市民之家建设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图编制和试桩工程。沙市区、高新区、开发区绿廊项目已完工。棚户区改造已开工5399套,中心城区开工658套。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完成项目总投资的45%。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江北高速东延线开工建设,沙公高速北段及荆州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桥已建成;洪监高速预计9月底通车;石首长江大桥预计10月1日通车;洪湖嘉鱼长江大桥已完成中跨合龙。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江陵开发区工业综合码头、松滋车阳河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荆州民用机场航站楼及附属工程已全部建成。盐卡港区、松滋车阳河港区、江陵郝穴港区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乡村振兴战略逐步破题。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91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65.7%,比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136家、家庭农场6885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68人。松滋洈水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江陵三湖管理区省级黄桃特色小镇、洪湖瞿家湾水乡园林古镇三个特色小镇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超23亿元,示范带动作用良好。新增50个富美乡村示范村,其中27个示范村被评为省级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
(五)坚持改革开放引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成果得到巩固。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房地产空置面积88.4万平米,同比下降2.6%。小微企业贷款811.6亿元,增长19.8%;贷款户数6.4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万户。企业成本继续下降,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为企业减税降费超15亿元。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规划用地、项目报建3个环节时限由178个工作日减少至99个工作日,申报资料由1995项归并为102项,实体经济办理不动产登记交易3个工作日内办结。颁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4万多份,办理“证照分离”执照6947件。“一城三区、一区多园”⑨建设成效显现。18个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3.7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增速1.3个百分点;在全市占比53.7%,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全市增速3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荆州综合保税区前期持续推进,完成《荆州综合保税区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专家评审等基础性工作。湖北自贸试验区荆州协同区改革项目已纳入全省对外开放标志性工程项目库。口岸整体通关时间、监管证件均减少三分之一。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
(六)坚持民生保障兜底,群众获得感持续提高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在中美贸易摩擦不利影响下,全市上下有效应对、妥善处理,防范化解了失业风险,新增就业3739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50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301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市共派驻1570个工作队、4018名干部驻村帮扶,安排66647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包保联系“四个全覆盖”。“六个清零”⑩进展顺利,建房、社区管理、帮扶、问题整改四项工作完成清零任务,入住、拆旧复垦正在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健康荆州初见成效。省级卫生城镇创建率达57%,国家级卫生乡镇申报创建率达12%。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全面推开,全市已建立县域医共体11个,县域住院量占比达到90.6%,超过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全市84所农村小规模学校、284所乡镇寄宿制学校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参加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校达175所。高考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稳步推进。
二、当前形势预判及做好下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既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又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全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芯两带三区”等中省战略加持荆州的机遇没有变,总投资5000多亿元的“一芯两带三区”项目,为荆州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日益复杂,需要大力攻坚。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市新引进项目储备不足,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进不抵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的间接影响加大,财政收支压力凸显,物价存在异常波动风险,给经济企稳带来一定压力。从产业转型升级来看,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等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叠加,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跃升压力较大。从社会民生来看,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就业增长较为缓慢,教育、医疗和养老上存在明显短板,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意义十分重大,关键在下半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落实“六稳”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四轮驱动、两翼保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 各项工作,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经济稳定增长
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全力推动产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大员上阵、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相结合,引进一批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力争工业项目引进占比达到80%以上。加快推动设备更新改造、智能化改造、产品升级改造、节能减排改造,确保今年实施技术改造工业企业不少于350家,技术改造投资不少于500亿元。实施“百领”企业培育工程,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确保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完善规划体系,尽快编制各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同步完成产业园控制性详规。继续推进园区扩区调区,规划建设荆江绿色产业新区。高效推进项目落地。推进多规、多评、多审、多验“四多合一”,推行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出让、“先建后验”,对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最大程度减少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和建设周期。推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提高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争取水运口岸临时开放,加快打造粮食、肉类等特色口岸,打造汽车零部件、化工、纺织品三大出口基地。支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重点开放开发县市区延伸、建设一批开放型园区。
(二)以有效投资为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在“十三五”中期评估窗口期调整项目基础上,围绕“十四五”规划前期“三个重大”研究,聚焦三大领域谋划项目,确保全市“三库”总规模动态保持8000亿元以上。聚焦“一芯两带三区”发展谋项目。尽快出台“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战略实施意见。充实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设备制造、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创意、节能环保等项目。推动石油科技城、量子通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聚焦长江大保护谋项目。做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库,力争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纳入国开行长江示范带项目库,争取启动荆南四河河道疏浚、内荆河航道整治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安全工程。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谋项目。主动衔接争取,继续跟进武贵高铁、襄荆荆常高铁,谋划武松高速洪湖至监利段。为确保李埠长江公铁大桥、武松高速江陵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做好充分准备。做优服务保障,确保荆州民用机场场道和航站楼、荆州东站、石首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松滋市车阳河港区、公安县朱家湾港区、江陵煤炭储配基地至盐卡港循环线等疏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树立改革思维,强化改革意识,全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3550+100”刚性要求,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3个工作日办结,不动产抵押登记、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压缩至50个工作日,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压缩至100个工作日。落实市场准入和产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杜绝“单外有单”。深入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同频共振。贯彻落实“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阶段性成果。不断强化中省市减税降费有关政策落实,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完善金融、用地、用能、物流等要素保障机制,畅通经济良性循环。落实重点领域改革。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全年信贷贷款余额同比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年底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12万亩,流转率达70%。深化医药卫生、教育、社会等民生领域改革,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
(四)以生态保护为底色,推进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
坚持践行“两山”理念,提高经济的绿色竞争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特别是抓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控污截污等系统性整改。持续抓好扬尘治理、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精心组织造林绿化工作,保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工作,有效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强化长江干支流、四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国控1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省考核要求。建设“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绿色走廊。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巩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成果,注重发展节能工程、先进环保等节能环保产业。扎实开展“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确保按时序完成进度。打造“楚国古都、三国荆州”黄金旅游城,加快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重点推进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楚文化大观园、荆州古城5A景区、荆州海洋世界4A景区三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健全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积极推进“双创”平台转型升级,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建设动态管理。完善科技金融成果转化服务链,积极探索“科研机构+孵化平台+投融资机构+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我选湖北·凤鸣荆州”等活动,分类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和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推进监利县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建设。
(五)以江汉平原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动城乡和县域之间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完善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加快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洪湖东分块安转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路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启动国省干线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发展,出台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2019—2023 年)。加快推进松滋市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开展县域对标赶超活动,大力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推进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石油机械、塑料新材、医药化工、石化装备、针纺织、白色家电、家纺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向细分领域中高端跃升,争取更多产业进入全省“20个千亿产业”笼子。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县(企)联合办学。坚持以城带乡,支持适宜产业向有条件的小城镇集聚发展,推动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
(六)以保障民生为底线,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将精准脱贫、风险防范、就业、公共服务等事关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与中央和省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落实“六个清零”“八个做实”,力争脱贫成效考核各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全力争取申报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健全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机制,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精准施策,全力应对草地贪夜蛾、稻飞虱、非洲猪瘟等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养老保险潜在风险机制,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出台医保基金市级统筹意见。加大就业稳岗力度。持续跟踪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市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加强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和政策支持。发挥“双创”对就业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更多适应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以上。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出台《荆州教育现代化2035》和《荆州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补齐服务供给短板,加快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健康荆州建设。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抓好煤电油气运调节工作,确保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和民生用能保障稳定。密切跟踪分析有关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统筹做好主要物资产品保供稳价工作。
附件:1.2019年上半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
2.注释

附件1
2019年上半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

2018年完成目标2019年计划目标2019年上半年

总量增长(%)总量增长(%)总量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82.187.5-7.5-8.0938.447.8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6.7-7.5-9.1
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0-11.5-10.5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298.6511.1-11.5675.6911.7
5出口总额亿美元15.7329.3--5.5-8.1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134.3112.4-878.710
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25908.7-≥7.51600610
8乡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3008.4-≥7.580819.6


附件2
注释

①“四轮驱动、两翼保障”:突出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业兴市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四轮驱动”,强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党建引领“两翼保障”。
②“一芯两带三区”: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一芯”是以武汉为中心,培育国之重器“芯”产业集群。“两带”是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三区”是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
③“五个机制”:重大项目领导领衔、月调研、投资月通报、双月调度、季度拉练五个机制。
④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Whole Life Cycle),是指项目从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终止移交的完整周期。
⑤“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从2018年起,用三年时间,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加快补齐生态建设和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⑥“十大标志性战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船舶污染防治,尾矿库综合治理,长江沿线港口岸线资源清理整顿,长江两岸造林绿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专项治理,企业非法排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退垸环湖还湿10个方面的内容。
⑦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探索“两山”理念实现路径,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⑧8个化工园区确认公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江陵县化工园区、松滋市化工园区、公安县化工园区、石首市张城垸化工园区、洪湖市新滩经合区化工园区达到合规化工园区标准;石首市金平化工园区、监利县医药化工园区基本合规。
⑨“一城三区、一区多园”:“一城”即中心城区,“三区”即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一区多园”指将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江陵县18个产业园区纳入开发区统筹规划发展,每个产业园明确2-3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向一个细分领域中高端发展。
⑩“六个清零”:落实教育资助遗漏问题清零、农村危房改造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清零、易地搬迁问题清零、年度扶贫项目资金按要求“双清零”、应纳未纳问题清零六个“清零”。
县域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
“20条底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条细化标准,1. 消除D级危房。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2.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护栏坚固。3.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4.教学用房室内采光良好,照明设施完善,光线充足。5.学生1人1桌1椅(凳)。6.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需求的黑板。7.设置旗台、旗杆,按要求升国旗。8.具备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有利于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9.因地制宜设置满足校园安全需要的围墙或围栏。10.新增图书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正版图书,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和图书使用频率合理确定。11.有可供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室。12.学生宿舍不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13.寄宿学生每人一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14.寄宿制学校或供餐学校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15.配备开水供应设施设备。16.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一般设置水冲式厕所。厕位够用,按1:3设置男女蹲位。旱厕应按学校专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17.除特别干旱地区外,寄宿制学校应设置淋浴设施。18.配置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设置疏散标志。19.在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配备急救箱。20.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六稳”: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7月31日召开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稳促调惠防保”: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八个做实”:严格按照《关于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继续争先进位的通知》要求,做实市县领导每周一次常态化调研和部门负责人每月三天攻坚拔寨,真正做到“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用钉钉子的精神反复抓”;做实乡镇党委书记遍访活动,确保今年进度60%以上;做实政策宣讲,重点开好村民小组会议和贫困户会议;做实人大代表“回头看”,借助人大代表力量聚力脱贫攻坚;做实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做实扶贫项目领导包保和专管员制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做实“三个到户”(当年脱贫户乡镇分管领导到户验收、新申请户县市区业务骨干到户研判、贫困户每户一张政策落实和帮扶措施清单)工作要求,着力提升精准度;做实风险防范,重点防控产业扶贫盲目跟风风险、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扶贫车间环保和安全管理风险、扶贫项目质量建设和营运风险等,确保脱贫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