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奋力推动荆州发展实现新跨越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日期:2020-01-07 来源:荆州日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荆州发展,我市在全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要辩证看待外部形势变化,在迎接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抢抓机遇中担当作为,奋力推动荆州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628013227人脱贫出列。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阻断致贫返贫源头,巩固脱贫成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23家。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有序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管理和配套设施建设。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狠抓水、大气、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持续开展污染源普查和总量减排交易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落实长江岸线管理员制、河湖库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完成洪湖退垸还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抓好扬尘治理、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化解不良贷款。建立健全金融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机构、企业债务、非法校园贷等风险摸排,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案件。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工业在做大做强中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编制实施《荆州制造2025行动方案》。推进增量升级,大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荆州开发区与沙市锣场工业园、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融合发展,打造“双千亿”大工业平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航天南湖科创板上市,加快亿钧耀能、丽源科技上市进程。发展绿色循环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特色规模,深化加工流通,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强化创新引领,支持荆州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古城疏散与保护,科学编制环古城规划设计。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加快荆州博物馆改扩建和古城外环道整体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古城5A景区创建。接续旅游火爆态势,加快建设“复兴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强方特熊出没、荆楚历史文化大观园等重大项目。

◆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用好荆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金字招牌,深入推进“全员招商年”活动。落实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招大商,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县市区、功能区各引进150亿元以上项目,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320个。打造专业招商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聘一批高层次招商人才,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

◆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继续以固定资产投资拉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一线督办、一线协调、一线解决问题,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压实项目建设责任,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健全市领导联系重大工业项目制度,对27个工业投资和技改重点项目实施精准服务,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0亿元。

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以城区路网建设塑造大城市骨架,打通断头路、开辟新支路、延伸主干道,完成荆江大道、复兴大道、开放大道、机场大道、关沮大道、荆李路建设。完善智能停车场、汽车充电桩等公共设施,确保全年新建停车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加快公交卡“一卡通”改造,实现与武汉等城市互联互通。

◆构建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确保荆州沙市机场建成通航。开工建设荆荆高铁。深入推进综合交通三年攻坚计划,确保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30亿元以上。建成沙公高速南段、洪湖至武松高速连接线、洪湖赤壁长江大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6公里。开工建设沪渝高速荆州服务区、二广高速荆州城区段改线、武松高速江陵至松滋段、洪湖至武汉段、纪南长江大桥、江陵长江大桥等项目。

◆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支持荆州区、沙市区创新管理、提升品位,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城市核心区。支持江陵融入主城区发展,打造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支持监利打造荆州市域副中心。支持公安县安全区扩容、开发区扩区调区,打造开放开发产业集聚新高地。支持松滋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湘鄂边重要门户节点市。支持石首打造对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先行区,实现区域融合发展。支持洪湖依托区位优势,对接武汉借力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四类村庄发展,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 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40个以上行政村的整治任务。开展“三年消危”行动。

不断注入跨越赶超新动能

◆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一窗受理”事项达到500项,全市通办项目100个,鄂汇办接入事项50个,简易审批事项即来即办率达到100%,自然人依申请事项60%实现“就近办”,“3550+100”重点改革全面落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考核县市区全覆盖。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荆州协同区建设,推动荆州港水运口岸对外开放,支持公安深水码头建设。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拓展盐卡港区功能,申报特殊商品进境指定口岸。依托浩吉铁路和荆州沙市机场,加快建设荆州空港产业园。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县城,引进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支持科技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园区建设,新增省级创新平台5家。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服务配套,吸引各类人才落户荆州、创新创业。

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加快长江大学校园南扩建设,支持长江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把稳就业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完善创业孵化基地,落实援企稳岗政策。

◆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2万人次以上。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完善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

◆加快打造健康荆州。落实“健康荆州2030”行动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加强薄弱乡镇卫生院和特色科室建设。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市群艺新馆、美术馆建设,推进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加快“平安城市”建设,纵深推进扫黄禁赌等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外流贩毒犯罪,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狠抓政治建设,提升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府机关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狠抓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狠抓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学习能力,加强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推动政府工作人员弘扬专业精神,提高政策研究水平。

◆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务实担当。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加大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狠抓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展望2020

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发展布局,精准落实“四轮驱动、两翼保障”发展路径,推动转型赶超、加快荆州复兴,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