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荆沙八景

日期:2019-01-17 来源:荆州日报

章台春霁,江津晚泊,虎渡晴帆,玉壶荷香,纪寺烟岚,八岭松云,龙山秋眺,三湖钓雪为旧时有名的江陵八景。后来沙市为省辖市,这八景就分属沙市市和江陵县两地了,故笔者称之为“荆沙八景”。

章台春霁

据《辞海》所记,沙市章华台(即豫章台),未详何人所建,后人附会为楚灵王所筑。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章华台遗址上建一寺,因其台而得名“章台寺”,后名章华寺。章华台背靠豫章岗,东邻太师渊。春雨初晴,台上古木似染,瓦光映碧,轻烟缕缕,杨柳依依。其风景可人,令人留连忘返。清乾隆诗人黄良佐《章台春霁》诗云:“台筑章华霸业销,至今遗址俯江遥。山花尚解开香靥,岸柳犹能学细腰。暖日烟村黄犊卧,微风沙市玉骢骄。年年春色还如旧,空剩禅宫闭寝寥。”如今,此诗所记之豫章台,已与往日景象大相径庭。

江津晚泊

沙市古称江津,历来又为南方重镇,沿江之楼船轻舟,逶迤停泊。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游女浣纱,捣衣声声,酒肆茶楼,灯火闪烁。黄良佐有《江津晚泊》记其胜:“返街照江鸟傍林,归舟叶叶泊江浔。市桥灯火沽村酒,城廓风烟动夕砧。夜静渔歌齐上下,秋凉水国半晴阴。明朝解缆东西去,襄汉迢遥梦泽深。”

玉壶荷香

玉壶曾属江陵县的观音垱(今属沙市区)。此地原有一寺,名叫玉壶寺。相传玉壶寺所在地,是块宝地。每当洪水泛滥,高于玉壶的四周已是一片汪洋,而此地却高出水面数尺,并能像莲花一样随水浮落,故人们称此地为“莲花台”。每遇水灾,附近百姓都到此避难。玉壶寺的南山门前有一口约二十亩的荷塘。夏日凉风习习,荷香幽幽,四面禾苗青青,碧波千顷。而且此地所产莲蓬外壳猩红,米白如玉,香甜异常,曾一度是敬奉朝廷的贡品。一到骄阳似火的夏季,来此地避暑消夏者络绎不绝。黄良佐说:“消夏偏宜伫皂盖,沿堤十里绕红妆。”绝非夸大之辞。

虎渡晴帆

虎渡口旧属虎渡司,与御路口隔江相望。旧时江中行舟,多张风帆,遇雨便无法展帆,只得停航靠岸。此处江平岸阔,又是渡口,一时间东来西往、北渡南航的船舶,风帆点点,桨撸吱吱,景色蔚为壮观。宋仁宗赵祯曾问江陵张景:“江陵有何景?”张答道:“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可见虎渡已是历代骚人墨客游览之地。(编者:长江以南虎渡河一带原属江陵县,曾在虎渡口设巡检司)

纪寺烟岚

纪山在故纪南城北十里处,纪南城因此而得名。纪山顶上建有寺观,山郁笼翠,终年烟雾缭绕,有“上方遥接诸天近”之感。人们来此登山朝圣,犹入仙境。诗云:“南纪山高望郁苍,前朝古寺历隋唐……千江水气浮晨霭,万壑钟声下夕阳。”其求神拜佛之胜,看来是名不虚传的。(编者:纪山一带原属江陵县)

龙山秋眺

龙山在荆州古城西门外十多公里处。相传东晋文帝年间,荆州刺史桓温重九在此设宴待客,参军、名士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孟佯装不知,仍挥笔作诗答客,被传为文坛佳话。故又称此地为龙山落帽台。龙山从前还有供人观赏的鹿苑。唐人僧已有诗云:“龙山门不远,鹿苑路非遥。”李白、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曾在此登临吟咏。李白诗云:“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其风物胜迹,可见一斑。

八岭松云

八岭山在纪南故城西十五里处,八道主岭蟠旋并列,逶迤起伏。岭上苍松翠柏,古木森森,远远望去,似群龙游于云天。真个是:山蟠八岭宛游龙,十里晴云覆古松。传说八岭山是关羽领兵抗击曹军时,在此降服的一条金龙的化身。据考古发掘,此处有楚王及其家族的墓群。所以历来有“不到八岭山,不称到江陵”之说。

三湖钓雪

江陵县境内的三湖(现为农场),有一座廖台寺(一说定江寺)。每当冬日冰封、湖面可行车走人时,廖台寺后一里许有近一亩大小的水面,却是风送涟漪,水荡碧波。因此,文人墨客,官宦富豪纷纷披蓑衣,戴斗笠到此垂钓赏雪。黄良佐《三湖钓雷雪》写道:“重湖积水淡无烟,正值苍茫雨雪天。玉界琼田兰浆泛,青蓑绿笠钓丝悬。渔翁换米应沽酒,贾客炊菰欲买鲜。夜半更添霜月冷,移舟还泊柳塘边。”这才真正是一幅《三湖钓雪》图。

以上八景,几经沧桑巨变,现多不复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