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仙桥

日期:2019-01-31 来源:荆州日报

我常去沙市中山公园散步,每次都要走过一座古桥,这桥就是会仙桥。

今沙市北京路与新沙路交汇处的东侧原有一座小山冈,史称玉华山。这山蜿蜒起伏约有一里多长,每在春夏之交,山上薜荔藤蔓,青翠交加,加上明辽王府的宴游之地洗马池离此山不远,因而这一带的风景曾经很是秀丽。

依玉华山南曾建有一道观,相传始建于南宋淳熙年(1174年—1189年)中。从明至清,观内相继建有文昌宫、大王殿、救苦殿等,尤其是建在石砌紫云台上的那座玉皇阁,背依青冈,殿宇轩昂,其形颇为壮观。道观在明嘉靖年称玉清宫,到了清代才改称三清观。民国初这座道观渐渐少了香火,殿宇也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三清观紫云台下建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会仙桥,相传为明荆州知府李元阳“感梦而成”。李元阳是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的进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任过江阴知县、户部主事等职。在任荆州知府时重视堤防与治水,且功绩卓著,沙市的李公堤、李公桥都与他的名字有关。

1933年修沙市克成路(今新沙路),从大湾起,经交通巷、殷家巷、兴盛街、清平巷、三清观,至东岳庙,横在规划路中的会仙桥面临被拆除的风险。为了保护这座古桥,组织修路的沙市市政整理委员会专门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做出决议:古桥不能拆毁,由该会工程师王信伯负责迁移到即将修建的沙市中山公园中去。后王信伯带人将这座古桥石材编号拆开,而后又在公园河道上小心复建。荆沙沦陷时,中山公园一度成为日军的军马场。马踩人踏,无人维修,但这古桥却顽强地挺了过来,可见这古桥复建得多么扎实。

三清观在清光绪初年重修,会仙桥是不是曾同时重修过已无从考证。反正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冲刷,这古桥除了风化了两块护栏板外,桥栏、桥拱、桥基一切面貌如旧。因此,我每从这桥上走过,都有一种与李元阳大人相逢作揖的感觉。

真是要感谢乡梓的前辈先贤们,正是他们当年的不辞劳苦,以及保护古桥的责任心,才使我们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有了历史沧桑感,有了令人骄傲的古城名称。这正是:古桥无语静修炼,凄风苦雨数百年。若非一身铮铮骨,那能安稳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