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8-11-19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8年10月29日在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爱华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聚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质量体系建设和品牌创建等重点,以监督法律实施的形式,引导制造企业健全质量体系,加强品牌创建,提升产品质量,进行品质革命,加快推进荆州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副主任陈爱平为组长,副主任刘爱华、张钦、田新华为副组长的执法检查组。9月13日,检查组听取了市质监局、经信委、工商局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情况的汇报。9月18日和27日,三个检查组分赴荆州区、松滋市、石首市和荆州开发区,深入到15家制造企业实地调研,召开了3次座谈会,听取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征求了部分人大代表和企业家的意见。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品质量法的实施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致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将实施产品质量法纳入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名牌战略,打击质量违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宣传教育,全民质量意识日渐浓厚。一是每年在“3·15消费者权益日”、“5·20计量日”、“9月质量月”,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质量咨询、投诉受理、真假产品识别等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开展质量安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三是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质量检验检测人员的集中培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企业质量控制力。

(二)注重质量基础建设,质量强市战略有序推进。一是完成了市质检所、市信息与标准化所以及市计量所、市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心横向整合,以及与省计量院、省质检院的纵向整合。二是省农化质检中心、省防水质检中心先后落户荆州,今年又获准筹建国家汽车智能转向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食品用塑料包装质检中心和塑料管材质检中心。三是开展了第四届荆江质量奖评选,发布了《荆州质量状况》白皮书。石首市正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四是推进全市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实施“668”质量提升工程。湖北紫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单位。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QC”小组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三)注重质量监管,市场环境得到优化。一是重点开展了特种设备、食品相关产品专项整治,开展对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抽查批次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扎实开展“百日大会战 实现零隐患”、“长安基础规范月”行动,深入一线检查设备,排查隐患,近年来未发生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事故。三是深入开展“质监利剑”、“保护名优”等专项打假活动,2017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检查企业1581家,立案查处371起,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27万元。

(四)注重品牌创建,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一是积极创建名牌产品。全市20家企业25个产品被评为2017年度湖北名牌产品。菲利华公司获得长江质量奖,实现了我市长江质量奖零的突破;四机厂、恒隆公司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二是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全省婴童服装质量提升现场会在荆州召开;湖北省首届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大赛暨中国建筑防水“卓宝杯”湖北赛区预选赛在荆州举行;全国第六届品牌故事大赛在荆州设立首个地级城市分赛区,吸引了27家大中型企业参赛,荆州品牌得以传播。三是争取国家政策助推品牌建设。推荐湖北江荆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参加国家质量标杆遴选。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国家专项。目前,已获财政部下达国家专项共计2539万元,省下达传统产业专项资金1937万元,已争取落实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项目资金5000万元。四是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植计划,目前已培植6个。

二、产品质量法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质量提升氛围不浓。一是产品质量法的宣传不广泛、不深入、不持久,停留在一般号召、表面层次。检查活动正值9月质量月,各地却没有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宣传活动,产品质量法有被束之高阁的迹象。二是引导不力,片面认为质量管理、品牌创建是企业行为,示范、培育、服务企业不够,放任自发,有些企业感觉茫然。三是缺乏有效的奖励措施,目前,只有石首市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其他县市区还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四是质量第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质量诚信体系不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

(二)企业主体意识不强。一是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不强。实体经济发展艰难,部分企业只求生存,未按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进货检查验收、过程管理、出厂检验等把关不严;有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质量管理关键环节不严不细;个别违法生产者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心存侥幸。二是产品研发、技术改进投入不足。各级政府推动质量提升和培育名牌工作的力度不够;企业缺乏创新团队,无力抢占行业制高点,导致品牌创建乏力,产品质量标准不高,争创精品名牌的动力不足。三是有的企业管理粗放,“两化融合”不够,标准化生产的层级较低,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够。一是块头小。我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产品数量偏少,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和对区域性经济有带动效应的品牌更少。千亿大产业、百亿大企业缺乏,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二是链条短。我市六大传统产业发展产业链短,需要延链、补链。比如:汽车零部件是我市具有较好基础的产业,但没有整车,造成产业处在微笑曲线底端,风险大,附加值不高。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缺少集成电路板等关键链企业。三是国家投资大项目少。近几年来,除了引进中石化、华电等央企外,在荆州布局谋划的品牌影响力大的央企国企不多,缺乏推动荆州跨越发展的“新鲜血液”。个别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设施和生产方式仍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

三、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法的建议

区域经济的崛起,必须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的勃兴,必须精品名牌的支撑。荆州经济发展不够、张力不强、后劲不足,症结主要是制造企业质量不优、品牌不响、规模不大。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信心,锁定目标,从抓质量和效益入手,推进品牌建设,振兴制造企业,撬动荆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一)以培育全民质量意识为重点,聚焦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产品质量法的宣传力度。产品质量法的精髓是质量和效益。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宣传贯彻过程中,要把提高全民的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引导制造企业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让“树品牌、创名牌”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推动制造企业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致力打造成质量标杆企业。要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制售伪劣产品行为,让伪劣产品失去市场,没有生存余地。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定期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对重大质量案件及时处理、曝光。

(二)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聚焦创新创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要高质量编制《荆州制造2025行动方案》,加强荆州工业云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企业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落实“一企一策”点对点精准服务。二要做大做强产业链。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动能转换,围绕工业强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平板显示和芯片三个方向,补齐产业链短板。三要支持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完善激励政策,加强绩效考核,对纳入市本级培育的133家和全省“隐形冠军”培育的85家企业,做好要素保障服务,加快企业发展壮大。四要抓好信息化推进工程。全面推进智慧荆州建设,完成新增省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40家目标,引进大数据产业和智慧产业。五要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让创新成为第一动能。美的集团智能化、人性化冰箱的研发经验,恒隆集团运用情景控制转向器的研发经验,值得借鉴。

(三)以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聚焦品质革命,打造高质量发展品牌效应。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一要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制度和责任体系,真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菲利华公司在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法方面探索了经验,应该认真总结推广。二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不断提高标准水平。要开展重点行业国内外标准比对,引导制造企业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鼓励规上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三要强力推动品牌建设。要落实品牌培育计划,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质量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培育品牌,激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和荆江质量奖,争创更多的湖北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唱响荆州产品、荆州制造、荆州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充分实现品牌的经济价值。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和质量技能。探索建立首席技师制度。

(四)以政策为导向,聚焦质量强市,夯实荆州振兴崛起的产业支撑。一要加强示范引导。鼓励石首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其他县市区争创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县;提炼、推广菲利华公司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经验,发挥其成功获得长江质量奖的引领效应;加强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的培训,增强全民质量意识。二要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好“荆江质量奖”、名优品牌奖励等激励政策;改变目前奖励项目杂、额度少、作用小的现状,整合相关奖项,大奖特奖质量先进企业。三要完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质量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净化质量发展环境。四要建立健全部门间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高效畅通的工作格局。五要提升综合检测标准和检测能力,积极推进市内各相关检测机构的资源整合。继续支持现有“国检中心”建设,壮大我市检验实力,力争多一些“国字号”检验检测标准。六要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产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示质量违法信息,健全质量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共享开放,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