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6-06-29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6年1月11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润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4年6月全市“十三五”规划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定期指导协调督办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常务副市长挂帅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组建了规划编制协调办公室、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对“十三五”规划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通过专项视察、专题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去年年初完成了《荆州市“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为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9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荆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并报市委同意印发各地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此同时,我们着手推进《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截止目前,已历经九稿。为科学编制规划,专班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政策培训,力求掌握发展的新要求;到县市区现场调研对接,收集社情民意,力求《规划纲要》的接地气;“三下三上”征求市直部门的意见,统筹推进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力求《规划纲要》的协调性;认真听取并吸收采纳民主党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让协商民主落到实处;此外,市政府还专门召开《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常务会议12月21日审查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送审稿)。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安排,我们及时开展了中省市经济工作、城市工作等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结合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荆州市委关于制定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规划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送审稿)分为12章。在规划纲要中,结合荆州发展实际和所处历史方位,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第一章分析荆州“十三五”的规划背景,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三、四章主要体现创新的理念,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增强发展新动力、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新空间;第五章主要体现协调的理念,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六章主要体现绿色的理念,提出建设绿色生态荆州;第七章将文化、旅游合并成章,提出打造文化魅力荆州;第八章主要体现共享的理念,提出共建共享幸福荆州;第九章主要体现了开放的理念,提出提高开放经济水平;第十章提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第十一章提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第十二章提出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在表述形式上,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主体文本中,对主要发展指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设计了专栏。采用这种形式,力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有利于加深对规划的理解。

二、我市“十三五”的规划背景

1、“十二五”发展成就。过去的五年,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荆州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份额全面提升,顺利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加工产值、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相继过千亿元。预计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630亿元,年均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8亿元,年均增长25.3%。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7.6∶38.9∶33.5调整为23∶44.5∶32.5,二产业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1141家,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30亿元,年均增长14.8%。三是投资拉动卓有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7%,五年累计完成678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近4倍。汉宜铁路建成通车,蒙华铁路荆州段全线开工,荆州民用机场预可研通过评审。江南高速建成通车,洪监高速、潜石高速、江北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建和即将建成。五年交通投资537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四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0.0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到0.71吨标煤,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目标。五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325元和13888元,年均增长11.2%和13.6%。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1.6万人;新增农村安全饮水154.3万人,竣工保障房6.5万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提高。“十二五”时期,荆州在抢抓机遇中厚植优势,在攻坚克难中增强后劲,在深化改革中优化环境,在竞相发展中加快赶超,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2、荆州“十三五”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视“沿江发展轴”和“二广发展轴”,荆州的聚焦效应显著提升;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承接产业转移战略深入实施,为荆州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实施壮腰工程,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华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省级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三是荆州民用机场、蒙华铁路、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航道疏浚、亿吨港口等加速建成,使荆州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激活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利于促进消费持续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五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利于我市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业创新热情,释放发展活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抢抓这些重大机遇,将更加有力地推进荆州跨越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荆州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荆州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后发潜力,其潜在增速高于全省,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荆州实践,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依法治市、党的领导基本原则,坚持竞进提质,把握“三维纲要”,深化“五路壮腰”,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做大总量、做多增量、做优质量,加快形成引领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推进壮腰工程“十年大振兴”,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提升对江汉平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综合交通大枢纽,发展集聚融合大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大城市,努力建成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现代农业及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区域级的流通节点,打造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十三五”时期,主要实现“六新”目标: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上3000亿元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总量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经济发展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占全省的比重持续提高。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乡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稳步提升。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到2018年完成现行标准下脱贫任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四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节能减排水平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六是依法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四、“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出了十大主要任务:

第一,构建产业新体系。一是推进工业增量提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产业园区、开发区建设,推进品牌质量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工程,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三个千亿产业和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三个五百亿产业,打造荆州开发区、江陵煤电港化园区、华中农高区三个千亿产业园区。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1600家,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2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0%。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市场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20年,农业增加值48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3∶1。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升级服务业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2 %,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的50%以上。

第二,增强发展新动力。一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年发明专利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实现翻番。二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到2020年,努力把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改造提升支柱产业的领头羊、整合利用创新资源的主力军、带动产业创新与进步的引领者。三是建立规范有序市场秩序。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模式。构建现代市场体系,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运行环境。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四是培育持续增长动力。统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扩大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构建有效投资、消费升级、出口扩大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第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新空间。一是建设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建成互联互通大网络、综合立体大枢纽、多式联运大通道,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通达性和便捷度。着力推进南北向的襄荆荆常客运铁路,东西向的三峡南翻坝铁路,在中心城区形成“双十字”铁路网络。构建“三横七纵一环”高速路网。促进“一港十区”合作发展。统筹规划10座过江通道。建成荆州民用机场。二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健全荆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实施抗旱规划,优化蓄滞洪区,加快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实施。恢复荆南四河径流、长江及支流联通内垸沟渠湖泊,构建畅通水网体系。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重点推进沿江大中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农村河渠治理,完善排灌体系,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三是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油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力争2020年实现镇镇通天然气高中压管网。四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第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一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集聚发展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县(市)城区、择优发展重点(中心)镇,构建“一核五极六轴”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着力打造荆江城镇带,形成以大带小、南北互动、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业聚人。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重点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围绕建设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建成区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万的大城市建设目标,加快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中心城区“一片五区”组团发展。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五城同创”,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0年,力争城市绿化覆盖率42%。三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城区竞相发展,建设中等城市,打造市域经济五大增长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县域副中心,发展一批重点镇,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极化结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四是统筹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改进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建设有荆楚特色、有主导产业、有文化内涵的美丽村落。

第五,建设绿色生态荆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是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加快“多规合一”,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二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积极推进生态市的创建。到2020年,建成“五位一体”高度融合、人水关系和谐、人地关系协调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是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以节地、节能、节水为重点,大力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约型社会。四是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五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着力修复生态环境,防范环境风险,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约束等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第六,打造文化魅力荆州。建设文化荆州,提升彰显城市品味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旅游强市,提高体现荆州魅力的旅游首位度。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二是着力建设旅游强市。实施荆州城区历史文化游、松滋山水休闲游、洪湖大湖风光游、天鹅洲蓝星洲生态湿地游、三袁文化和休闲生态游“五大板块”建设计划,把荆州建成为鄂西圈文化旅游核心区、长江带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荆楚文化传承创新展示区。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0 %;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游客人次达5000万。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厚植文化底蕴,培育文明氛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第七,共建共享幸福荆州。一是实施精准脱贫。坚持扶贫开发与民生保障“两轮驱动”、区域攻坚与精准脱贫同步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资源开发与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产业脱贫、智力脱贫和政策托底“五大工程”。到2018年在全省率先脱贫。二是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1.83∶1缩小到1.7∶1。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普及和多样化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畅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渠道。到2020年,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年。四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202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六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保障制度。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第八,提高开放经济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主动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荆州开发区龙头引领作用,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和提档升级,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成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三是拓宽对外开放平台。全面推进荆州水运口岸建设,大力建设盐卡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创建海关A类管理,加快荆州港松滋港区海关监管场所、检验检疫查验场所“两区合一”建设。四是优化开放服务环境。注重政策精准发力,重点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培育对外项目,着力打造国际产业招商平台。

第九,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平安荆州。

第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协商,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十三五”发展的重大项目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按照“规划项目化”的要求,建立“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入库亿元项目3099个,总规模3.46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规模12824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规模789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规模7250亿元;生态环境项目规模2821亿元;农业水利项目规模1279亿元;社会发展项目规模2524亿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目前,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处于修改完善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修改完善,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规划纲要》(草案)。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