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6-06-29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6年1月18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荆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务实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狠抓各项政策落地和工作措施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0.5亿元、增长1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6.1亿元、增长1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亿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79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4元、增长9.5%。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逆势稳进。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面积941.5万亩、增28.9万亩,总产82.1亿斤、增2.1亿斤,实现“十二年连增”。特色产业保持领先。全市水产放养面积245万亩、增2.8万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207万亩,占放养面积的84.5%;水产品产量138.7万吨,连续21年位居全国市州第一;油菜籽总产1155万担,继续保持全国市州第一;生猪出栏524万头,家禽出笼8500万只。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0亿元,增长8.1%,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3∶1,产值过10亿的加工企业达10家。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4.1万个,其中家庭农场5500个、合作社4817家和合作社联社4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400个、1067家和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34个,比上年增加7个。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积极克服融资难、要素成本上升等多种不利因素,工业经济由依赖政策刺激向主动转型发展转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达到114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达102家;电子信息产业保持较高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25.4%。工业投资占比提高。尤其2015年下半年以来,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投资平均水平,预计完成工业投资840亿元,同比增长2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5%,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坚持大员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和全员服务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8个,实际到位资金1323亿元,增长27.1%,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7个。高田汽配、五方光电等一批新上项目相继投产;荣成纸业、昌泰纸业、长利玻璃、华中玻铝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开展“有效投资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三个主题年活动,实行重点项目分级分类推进,实现市、县两级领导挂点联系全覆盖,全市重点调度的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5%。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荆州长江公铁大桥主桥贯通,石首长江大桥、华电江陵发电厂等开工建设,潜石高速江陵段、东卷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荆州段基本建成;盐卡港三期、公安朱家湾综合码头建成投入营运。抢抓国家“7+4”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积极谋划、申报和争取。荆州民用机场预可研通过评审①;荆州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得到省里批复,争取搬迁改造专项资金2.18亿元;向上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资金28亿元,落实中央专项建设基金项目39个21.79亿元。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外贸出口有所下滑。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限上企业达到917家,预计完成营业收入400亿元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以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重点企业达到648家,预计实现交易额85亿元,增长60%以上。石首、监利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岑河婴童装、松滋柑橘、石首三宝、洪湖和监利水产品等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加快,洪湖与阿里巴巴开展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合作,构建农村电商网络。旅游业稳步发展。关公文化园、华强主题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2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亿元,荣获2015年旅游业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对外贸易出现下滑。石油机械、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受市场因素影响降幅较大,预计累计实现外贸出口10.3亿美元,同比下降20.5%。

(五)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实现财政总收入160.5亿元、增长1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亿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1%。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人民币贷款余额1070.6亿元,比年初增加114.6亿元,增长12%。16亿元城投二期债②和古城修复与保护世行贷款资金申请报告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祥锦汽配、大地生物、精川智能3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总数达到4家;监利、公安板块登陆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公司新增24家,“四板”托管登记企业达到36家。

(六)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3.3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4公里,新建管网4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16公顷,着力打造“滨长江、环古城”风情带,玉桥公园一期正式开园,完成文湖公园道路刷黑、中山公园增绿工程。荆州中心医院迁建、荆州中学和沙市中学新校区、新图书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创建,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松滋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公安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大力开展“绿满荆州”行动,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造林绿化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4%。加强湿地保护,洪湖湿地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环荆州古城湿地公园、松滋洈水湿地公园、公安崇湖湿地公园、菱角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瞿家湾镇跻身国家级生态乡镇。

(七)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境改革走在前列。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初审。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审批环节、时限进一步缩减。加大“红顶中介”清理力度,中心城区清理规范62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五大投融资平台齐聚荆州,助力壮腰,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元;PPP入库项目22项,总投资422亿元。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实施,市、县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基本建立。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城区落户条件进一步开放。在全省率先实施不动产产权登记改革和企业注册登记“三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注册商标总量居全省前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

(八)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的意见》,新建市级孵化器4个、创业孵化器5家。探索“银行+孵化器+创业型企业”信贷模式,公益性创业担保公司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8亿元,1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为768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35.6亿元,累计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和基地109个,扶持创业4.46万人,带动就业18.91万人。扎实开展“三万”活动,顺利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全面铺开。完成建档立卡14.72万贫困人口、44个贫困村脱贫目标任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稳步推进;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得到加强,低保标准全面提高,养老事业、孤儿保障、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7641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基本建成21339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9%;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积极参与“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身上体现的“大义大爱”精神,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年初计划目标,主要表现为: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增速放缓,项目支撑不够,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比重还偏小,部分企业受市场需求乏力、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等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难以有效缓解;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城镇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解决。

二、201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壮腰工程“五年大跨越”的决胜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三维纲要”,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质效兼取”,更加主动认识、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以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扩大开放为重点促进动力转换,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努力实现“良好开局”。结合国内外环境、周边区域发展态势和我市发展实际等因素考虑,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达1800亿元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达680亿元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达2300亿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1060亿元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达115亿元以上;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达11.5亿美元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达27550元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达15000元以上;

脱贫人口12.2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完成上述目标,总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从国家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筑高了荆州发展平台。为应对经济下行,国家更加强调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运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从省级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重视荆州振兴,仅省五大投融资平台在我市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100亿元。同时,省政府设立2000亿元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将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自身发展来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交通短板得到弥补,大城市建设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储备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37项,计划年度总投资1273亿元,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2016年计划安排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五年规划关键看前三年,前三年关键看头年。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千方百计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稳增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补齐产业短板,提升质效,促进转型发展。一是持之以恒壮工业。以扩大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攻方向,实施支柱产业倍增、骨干企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家。支持本土企业发展,重点推进福娃集团“211工程”、中兴能源“222工程”、白云边集团“2211工程”④,全力扶持楚源、沙隆达、凯乐、美的、四机厂、恒隆、钢管厂、拍马等企业冲刺百亿元产值目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抓好国家、省出台和即将出台的结构性减税、取消或暂停征收4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措施落实。落实我市出台的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22条意见。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对接,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发展难题,推动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释放产能;鼓励企业与产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合作,加快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结构优化,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千亿。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推进转型、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强化电商地方品牌和电商市场主体培育,重点抓好“淘宝荆州馆”“中国绿谷网”等电商平台建设。推进电商进农村,力争阿里巴巴“村淘”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网络零售额超过130亿元、增长50%。三是提升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倍增计划”,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支持松滋市、荆州区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产值过百亿的园区达到5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新增200亿元以上。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水产、畜禽、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高标准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基本完成承包耕地确权颁证工作,积极推进市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及县乡土地流转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争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增加20万亩,达到150万亩。

(二)突出项目建设,推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营造促投资、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把扩大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力争投资总量突破2300亿元。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蒙华铁路荆州段、荆州长江公铁大桥、江陵煤炭储配基地、石首长江大桥及连接线、江北高速、沙公高速、洪监高速、318国道改线、荆松一级公路等99个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城北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做好荆州机场、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荆门至荆州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在产业方面,继续抓好华电江陵发电厂、沙隆达整体搬迁、能特科技年产5万吨PPO、荣成纸业年产50万吨高档箱纸板及热电联产、嘉施利6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昌泰纸业220万吨高档包装纸、华中玻铝产业园、长利特种玻璃、三辉麦风、中航农业等381个项目建设。在农业水利方面,加快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工程、荆江大堤整治二期、华中农高区水系改造、隔北灌区等13个项目建设,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四湖流域中区泵站增容工程、湖泊治理与保护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基建计划。在生态环境方面,加快推进江汉运河绿化观光走廊、临港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雨污管网、内荆河治理、陈家湖水环境整治等12个项目建设。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推进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扩建升级、华夏历史文化传承主题公园、绿地之窗二期、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及华中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宏润水产物流园、泰和家居、安信达城市广场、达宝五金建材大市场物流仓储等62个项目建设。在社会事业方面,着力推进荆州中学和沙市中学新校区、新图书馆、规划档案馆、植物园、荆州中心医院迁建、文化体育、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等70个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和政策,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项目策划,充实完善“三年滚动计划”、“十三五”专项规划、PPP等项目库。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增加项目数量和提高质量,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实施。三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以更大力度推进全员招商,继续抓好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回归招商,探索科技招商和股权招商等方式,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大项目和产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突出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五城同创”⑤为抓手,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城镇布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加快荆北片区、沙北片区、荆州开发区和华中农高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强城市出入口、城市公园、码头等项目建设,推进红门南路、景明观路、护城河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和荆沙大道雨水泵站、华中农高区污水管网、江津路雨水道路等地下管网建设,确保完成中心城区331个城建项目。积极推进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完成2.9万户。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发动人民群众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打造和谐宜居城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突出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和生态市。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绿色考核体系和河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湿地保护管理和生态保护区域合作机制。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降低和统计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交易等试点。二是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开展清洁市场示范。重点推进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循环型建材产业、循环型化工产业和废旧家电及电子电器利用产业、餐厨废弃物治理等,推动荆州开发区和江陵县“城市矿产”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开展“三污同治”、“三禁两治”⑥,重点加强雾霾、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以“绿色示范村”建设为导向,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逐步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全面整治农村河网沟渠,打通河网水系,恢复河道功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推进“绿满荆州”行动,开展城镇绿岛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力争植树造林51万亩。四是加快实施洞庭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区域合作,整体联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湖区内湿地建设和保护等,加快推进148个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五)突出优化环境,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狠抓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落地,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资审批监管联审平台,加强审批中介服务市场整治,大力促进投资便利化,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事”。深化投融资和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各类创新投资机构,鼓励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快政银企紧密合作,建立和落实各类产业发展基金;落实民间投融资激励政策,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双创”等领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透明预算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国有农场改革,继续抓好事业单位分类、养老金保险制度和教育、医疗、价格等领域改革,完成市县两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机遇,加快荆州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荆州开发区保税物流园建设,打造特色口岸,推进通关一体化。加快出口企业转型步伐,支持重点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三是加快创新创业步伐。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围绕产业链整合创新链,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六)突出共享发展,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一是推进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⑦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驻村帮扶、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小额信贷扶贫、电商扶贫、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乡村旅游扶贫等工程,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全市脱贫人口12.2万人。二是提高就业水平。抓好政策宣传和落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项目帮扶就业、城镇新增市民就业等重点工作。推进基层就业基础设施、就业服务信息化、开发区就业服务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等建设,加强预警监测和就业服务,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加快建立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政策落实。四是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造计划”,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鼓励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支持长江大学等在荆高校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群防群治和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注释

① 9月21日至23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荆州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对荆州新建民用机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荆州机场性质为民用支线机场,规划飞行区指标为4C,将新建1条2600米×45米的跑道,1条333米×18米的垂直联络道,5个C类机位的站坪,7000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空管、供油等配套设施。主要使用机型为B737和A 320系列飞机,国内各类支线飞机以及通用航空飞机,预计2019年可建成通航。

②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荆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公开发行16亿元企业债券,债券期限不超过7年,募集资金中9.6亿元用于荆州市第四批棚户区改造项目,6.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④“211工程”指:产值过200亿元、1家上市公司、税收过1亿元;“222工程”指:产值过200亿元、2家上市公司、税收过2亿元;“2211工程”指:投资20亿元、新增2万吨产能、销售收入100亿元、入库税金10亿元。

⑤全面启动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申报创建工作。

⑥“三污同治”: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同步治理;“三禁两治”:禁止焚烧秸秆、禁止燃煤煤锅炉、禁止燃放鞭炮和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汽车尾气。

⑦“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扶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