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6-04-06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5年8月27日在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润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务实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狠抓各项政策落地和工作措施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趋缓”的态势。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651.5亿元,占年计划的39.4%,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3.8亿元,占年计划的50.6%①,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亿元,占年计划的46%,增长12.2%;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2亿元,占年计划的53.7%,增长11.9%;实现外贸出口5.46亿美元,占年计划的39.6%,同比下降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6个百分点,控制在计划范围以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7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5元,同比增长10.3%。总体来看,我市经济运行形势与全国、全省的趋势相同,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虽然同比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经济总体平稳增长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任务;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离计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运行平稳,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增。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9亿元,同比增长4.1%。夏粮夏油产量稳定。夏粮收获面积215万亩、比上年增12万亩,总产10.8亿斤、增1.3亿斤;油菜收获面积376万亩、比上年减7万亩,总产1197万担、减5万担。畜牧水产较为平稳。生猪出栏209万头,下降3.1%;家禽出笼2624万只,下降1%;水产品产量44.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2.7万吨、增长6.5%。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508家、比上年同期增61家,实现总产值518.3亿元、同比增长6%。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3.5万个,家庭农场53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70家、合作社联社3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二)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效益水平有所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全市工业品产销率96.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1.4亿元、利润总额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5.1%;入库税收27.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白云边、楚源、沙隆达上半年入库税收分别实现5.05亿元、2.22亿元和1.3亿元。转型升级效果初显。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41家,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市增加值比重4.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8%,比去年同期下降9.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投资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426.5亿元,同比增长19.2%,较去年同期回升23.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07.4亿元,同比增长21.3%,酒和饮料生产、纺织服装、家具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等8个行业增长40%以上。开发区投资稳步提升。全市开发区完成投资422.9亿元,同比增长12.5%,荆州经济开发区、沙市、公安和松滋经济开发区增长2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3.4亿元,同比增长2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完成41.5亿元,增长4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47.1%。重点项目稳步推进。100个重点项目开工78项,完成投资24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6.2%;17个省重点项目开工12项,完成投资4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8%。长江液晶、五方光电、威嘉环保、嘉斯利化肥、潜石高速等35个项目进展较快,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一半以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推进。蒙华铁路征迁全面启动,华电江陵电厂获得省发改委核准,荆州机场通过预可研阶段空域规划评审②,7个项目纳入第二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18亿元。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外贸出口有所下滑。规上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6.1%,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本土电商“掌柜”近4000家,福娃集团和小胡鸭被省商务厅授予“湖北省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石首市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43.1亿元,同比增长61.4%。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市共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对外贸易出现下滑。上半年,实现进出口额6.2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其中,进口7498万美元,同比下降37%;出口5.46亿美元,同比下降10.1%。四机赛瓦、楚源、沙隆达出口同比分别下降52%、47%和36%。

(五)财政金融稳健运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2亿元,增长11.9%,增速居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69.04亿元,同比增长12.2%,占财政总收入的82.4%。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21.6亿元,比年初增加65.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83.3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00.6亿元,比年初增加32.3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祥锦汽配登陆“新三板”,移栽灵、津江天然气、恒力科技等10多家企业与证券公司签订了新三板挂牌协议;佳业股份、大地生物在“四板”挂牌,全市“四板”挂牌公司达到10家;城投二期债发行稳步推进;建立PPP项目库,入库项目22个。

(六)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在全省地市州率先全面实施工商、质监、税务企业登记注册“三证合一”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权力清单清理,行政审批再提速,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由25.9个工作日减少到5.9个工作日,网上“联审联办”平台有望年底与省同步启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的意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亿元,扶持创业2738人,带动就业1.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7.6万人,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430元提高到480元;县市区城区由每月40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由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3701万套、开工率63%,基本建成3485套,分配入住1810套。积极参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圆满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做到了四个“百分之百” ③,小城大爱彰显监利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市经济呈现整体平稳发展态势,但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上半年,生产总值增幅不仅低于年初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百分点,增速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年初预期目标4.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百分点,增速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未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二)工业生产经营困难。今年来我市工业增速从领跑全省下滑至第12位,创近十年来新低。上半年,全市共有326家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29家,企业负增长面为28.8%。市场需求疲软,内需不足、出口萎缩、订单减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4.89%,低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2%。工业用电量增长乏力,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07%。“两金占用”仍然偏高,应收帐款和产成品同比分别增长1.91%和6.52%。金融调控政策虽有所松动,但贷款门槛较高,审批手续繁杂,部分银行“只收不贷”或“多收少贷”,企业资金紧缺成为企业和在建项目产能发挥的突出制约因素。同时,招工难有所缓解,但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摊薄。

(三)新开工项目不足。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分别为417个和100个,同比分别减少36个和90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一半。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50.1亿元、145.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7%和下降28.1%,增速下滑30.2和57.8个百分点。

(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今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畜禽产品价格持续波动,油菜籽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宏观经济对工资性增收带来压力,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农民工外出打工难度增大,农民持续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三、做好下半年工作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趋稳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集聚发力。全市上下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措施,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打好稳增长、保目标、促“十二五”圆满收官的攻坚战。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础。坚定不移地把抓有效投资作为增后劲、调结构的“牛鼻子”,力争争取一批项目、引进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开工。加快推进蒙华铁路荆州段、江陵电厂、石首长江大桥、荣成纸业、昌泰纸业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建设,对134个未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深入调查研究,逐项找准问题,挂牌督办协调,确保三季度全面开工。同时不断调整补充项目,加快招商项目的落地。二是抓好重大项目争取和策划储备。抢抓国家推出“11+6+3+1” ④政策措施、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专项债券等机遇,抓紧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迅速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精准对接国家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加大PPP项目推进力度,力争下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壮大产业发展基金规模,增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短链建链、缺链补链”的思路,突出专人、专班、专业招商,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和开工率,及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问题;强化环境招商、诚信招商理念,依法依规认真兑现承诺。

(二)着力帮扶实体经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突出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新进规企业达100家以上。一是围绕在建工业项目,抓好“临门一脚”,确保项目及早投产发挥效益。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确保145个技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抓好“政策惠企”活动,坚持“有扶有控”、定向施策,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扶持政策,对技术实力强、适应市场能力强、就业贡献大的企业予以优先支持。三是解决企业突出困难。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进一步发挥续贷帮扶基金的积极作用,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三)着力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提质。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认真落实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一是大力争取中央预算资金和省政府产业基金,支持传统产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二是抓好新兴产业培育。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专项规划,谋划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和协同制造等重大项目。三是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加快实施健康养老、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挖掘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业态,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加快打造一批省级、市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四是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重点培育电子产品、服务外包和石油装备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发展,扶持优势企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对签订“一企一策”的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定向帮扶,加强部门联动,帮助企业解决出口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外贸恢复性增长。

(四)着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坚持以市场主体为核心,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做好农业内部整合、农业和工业的结合、农业和商业的联盟。一是抓好农业生产。继续抓好以水稻为重点的粮食生产,突出抓好水产名特优发展和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二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快推进大型渠系、灌区、堤防及高标准农田、粮食仓储设施等建设。三是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突出抓好福娃稻米、禾都米业、襄大生猪、吉象森工等13条全产业链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华中农高区、白云边生态园和九阳食品工业园等加工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产值过千亿或百亿的食品加工园区。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打造“荆州味道”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四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搭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加强“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形成市、县、乡、村交易体系,拓展交易市场。着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活力。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完成行政权力清理,打造荆州版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县域金融工程建设,探索建设市级金融中心;多渠道建立多层级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继续开展“红顶中介”清理整顿,抓好中介机构脱钩改制工作,全面推向市场,打破行业垄断,优化市场服务。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创新链向产业链靠拢、资金链向创新链集中。依托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高新技术孵化器、创客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六)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乡统筹。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城市群建设的机遇,以新一轮“四城同创” ⑤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城乡共建,不断提升城市的形象指数和幸福指数。加快沙北片区、荆北片区、商务片区、华中农高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抓紧推进和实施沙市老城区、荆州古城区与五个片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抓好荆州中学、沙市中学、新图书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月堤路、景明观路、护城河南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推进荆沙大道雨水泵站、荆襄河污水泵站、江津路雨水管道建设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引导县域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指导县市区对接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尽快将战略规划项目化、资金化、责任化,用战略规划实施推动县域经济更快发展。继续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宜居村庄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禁止秸秆焚烧,推进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 “三污同治”。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推进环境连片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稳增长的重大举措和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二是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低保、临时救助等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加大督查力度,狠抓开工、竣工、入住“三率”考核,力争多建成、早入住,确保保障性住房新建项目在10月底全面开工。三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三年扶贫攻坚行动”,坚持“片区为重点、规划到村、扶贫到户”,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年度任务。四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大力推进平安荆州建设,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完成“十二五”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困难多、压力大、任务重。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困难中前进,在压力中奋起,力争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注释

①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年度计划的50.6%。年初,计划报告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2000亿元,指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投资统计口径,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3.8亿元,指的是5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而年初安排500万元以上的投资计划是1885亿元。

②7月2日,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航管处和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在广州组织召开荆州机场预可研阶段空域规划评审会,同意拟建荆州机场新辟四条进离场航线,并通过了设计单位编制的飞行程序方案。

③省委李鸿忠书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讲了四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打捞尸体、百分之百DNA对比成功、百分之百在当地火化完毕、百分之百家属平稳离开事发地。

④“11+6+3+1”:“11”指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七个重点工程包,又推出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四类新的工程包;“6”指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消费工程;“3”指国家重点实施的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区域合作和开放发展战略;“1”指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⑤新一轮“四城同创”是上一轮城市创建的延续,也是立足当前、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创新。这次的“四城”,是文明、卫生、生态和智慧四大主题、四个系统,每一个创建主题都包含若干子项。文明方面,重点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方面,重点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生态方面,重点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智慧方面,重点是创建国家智慧城市。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