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4年国民经

日期:2015-09-21 来源:未知

(2015年1月22日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万必勤

大会主席团:

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初审的基础上,于大会期间,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荆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4年,市人民政府着力实施“壮腰工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平稳发展。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主要发展指标除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速趋缓没有完成计划外,其它各项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0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655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0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亿元,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22.5%;外贸出口13亿美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低于年初计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增长12%;节能减排指标预计控制在年度目标内。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竞争力依然不强;农业增效增收的难度较大;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建设任务很重,局部地区水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待加强;改革任务还很重,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市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计划目标符合我市实际,工作措施积极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荆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则同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同时为了顺利地完成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抓改革深化,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法治荆州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减中间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要素资本化。通过改革规范政府权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把荆州打造成投资环境、政务环境最优的城市。

二、坚持抓项目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国家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认真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项目库。千方百计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着力抓好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实物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切实引进一批有质量、落地快、早投产的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吸引更多项目投资荆州。

三、坚持抓工业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认真发挥好壮腰工程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生产调度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企业技改扩能、兼并重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扩规模、上档次。积极支持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发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软件及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突出园区特色定位,增强产业转移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配套和产业链的集聚。

四、坚持抓农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以农田水利、中小泵站、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水稻、油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着力推动华中农高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之路。

五、坚持抓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紧紧围绕“绚丽荆州,四季花城”主题建设,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落实“大城管”机制,优化城管执法和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乡规划编制,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和人口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开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旅游项目,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

六、坚持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满荆州”家园。加大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开展禁烧、禁煤、禁鞭和治尾气,治扬尘,治废气行动。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废气深度治理工作,实行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三污同治”。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切实保护湖泊、河流生态,建设沿江、沿湖、沿河绿化带。加强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进生态治理常态化、制度化,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七、坚持抓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着力实施保障房建设,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缓解部分特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加大财政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平安荆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