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报告

日期:2015-07-06 来源:未知

——2014年12月30日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市规划局局长伍昌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更好地推动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突出古城特色,提升古城整体形象,市政府于2013年2月底启动了《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国际招标工作。2013年6月6日,市政府确定了5家设计团队参加方案设计。2013年8月14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专家评审会,对5家设计单位汇报的概念规划方案进行了评审。2013年9月5日,市规划委员会第12次主任会议决定,吸纳5家概念方案的先进理念,结合古城保护与利用现状,由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下一步规划方案整合和完善工作,编制《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规划提出“三国名城、荆楚文脉”的荆州古城总体发展定位。其不但简单易记、前后对仗外,而且从城市形象与产业支撑两个层面给出了引导。首先,“三国名城”指出荆州的历史地位,同时在形象上给古城发展作出定位。“荆楚文脉”是对古城多元化文明交织的的概括,更指出未来以 “文化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在古城总体定位下,形成“旅游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 三城合一发展方向。

2、规划通过缝合“历史建筑”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从而转化“城市更新”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契合,形成保护与利用并进的发展模式。在保护层面上,基于原真性、完整性、特色性与永续性策略指导下,严格遵循“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的文保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其保护和控制要求。在利用层面上,提出了产业、旅游、疏散、控制四大策略。以“文化体验旅游”为主、“文化娱乐商业”、“文化度假地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共同构成的一主三辅的“文化产业链”。

3、规划通过“强化城环、外展内扩;恢复河网、打通脉络;古今相间、有机融合;以点带片、有序发展”四大构思来勾勒出古城未来的空间发展框架。

4、在四大空间构架的基础上形成“一环,两带,十景”的整体空间布局。“一环”即古城墙博览环;“两带”为恢复的历史河道便河以及城界公园两条景观休闲带;“十景”为 “日出宾阳、居正故里、明月风荷、太辉夕照 、九老仙都、三楚遗风、三义胜景、荆楚博览、南纪神殿、关公圣像”。

5、规划提出“道路交通、开放空间、绿化景观、河道水网、人文生态、街道格局及建筑风貌、旅游观光、城市微气候”等八大支撑系统来引导古城的保护与利用。

6、规划对古城的建设开发强度、建筑高度、人口容量等进行了合理化控制。制定了“项目运作,分期实施、规划执行、规划管理”等四大实施策略,作为古城保护与利用、建设与管理及下一步控规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的依据。

7、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图纸及专题研究等内容。

方案完成后通过了以下审议程序:2014年1月8日报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审议原则通过;2014年2月27日报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会审议原则通过;2014年8月7日报市四大家联席会讨论原则通过;2014年8月18号报荆州市政协四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

编制单位对历次会议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和梳理,并在规划成果中进行了相应完善和修改。现将《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呈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予以审议。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