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之四:扎根泥土奉献乡村

日期:2015-07-24 来源:荆州日报

——记松滋市人大代表、沙道观镇车路口村党总支书记陈官荣

大棚内,葡萄架上,大串大串的葡萄从绿叶缝里垂了下来,亮晶晶的葡萄像绿珍珠般诱人,让人垂涎。

6月25日下午,松滋市沙道观镇车路口村村民许明甲又在自家葡萄园里忙碌着。他家的3亩大棚葡萄,今年长势喜人。许明甲算了一笔账:按大棚亩产4000斤葡萄,自己3亩地可收1.2万斤,平均每斤7元,毛收入8至9万元。

“陈官荣对村里的葡萄种植贡献蛮大的。”许明甲边查看葡萄的成色边说。他口中的陈官荣,就是松滋市人大代表、松滋沙道观镇车路口村党总支书记。

1989年,陈官荣从武警部队退役,一直在村“两委”工作,默默奉献25年。在他担任支书的15年间,首创徒步访、反复访、及时访、亲情访的农村“四访”工作法,每年遍访全村农户,反复走访重点对象,及时走访党员代表,亲情走访成功人士,访出了一条村级健康发展的大道。

车路口村长期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上世纪90年代末,村民开始引种种植葡萄。虽说比传统农业划算,但由于品质不优,市场销路不畅,葡萄种植在当地并没有形成气候。

随着大棚种植的兴起,陈官荣和村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利用车路口土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

对于一个没有技术、没有优良品种、没有市场销路的乡村,要发展葡萄产业谈何容易?

发展葡萄产业最初的那段时间,是陈官荣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村民们对大棚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并不太高,多数人都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陈官荣和村两委班子就带头种植,打消村民的顾虑。没有技术,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请农业专家在农闲时间为村民培训。联系种植企业、引进优良品种,找市场、解决销路,几乎称得上马不停蹄。就这样,一个没有基础的葡萄产业在他和村“两委”手中诞生了。

“没有资金,陈书记想办法帮我们联系贷款,没有肥料,陈书记帮我们买。”许明甲说,每到葡萄快成熟的季节,陈官荣都要到葡萄种植园,反复交代种植户不要使用催熟类药物,更不要使用农药。从去年开始,村里将不准使用农药、催熟药物纳入葡萄种植的硬指标,确保葡萄的质量安全。

村里经济来源不多,陈官荣将葡萄产业发展看得很重,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学技术,与种植户交流。只要知道有客商到车路口,不论多忙、路途多远,他都会赶回村接待。

一件事情让许明甲记忆犹新。去年7月份,正是车路口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一辆满载葡萄的河南籍大货车被堵在金腾大道上,他和村干部守在金腾大道的两端指挥,疏通车辆,保证河南货车顺畅通行,令河南客商很感动。

一亩葡萄4亩棉花。村民们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了,车路口村葡萄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通过了农业部、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辐射周边共发展葡萄种植面积5000亩。

陈官荣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经常深入村民中走访调查,撰写了10余条涉及“用电难”、“行路难”、村庄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议案、建议,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引起松滋市人大及政府的重视,促成了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现在,村里的工作走上了正轨,本可以歇口气的陈官荣还是闲不下来,他又瞄准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在陈官荣的带领下,全村建成葡萄产业、设施农业、鱼鳖混养、家政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自动化标准蔬菜大棚224个,发展水产养殖面积650亩,还成功打造“家宴嫂”家政服务团队,网罗周边从业人员近200人。近些年来,村内和谐稳定,无一例集体上访,无一起治安事件,成为荆州、松滋两级平安创建示范村。

(责任编辑: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