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日期:2014-08-26 来源:未知

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2013年1月9日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姜保国

大会主席团:

荆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2年,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壮腰工程”,在国内外经济增长趋缓的外部压力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预计主要发展指标除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0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4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76亿元,增长28.1%;外贸出口额9.1亿美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8%,控制在年度目标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增长16%。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趋好,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产业体系有待完善,服务业发展有待提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这些矛盾和问题,建议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主要计划预期目标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工作措施也积极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本次会议批准荆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书面报告的《关于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财政经济委员会赞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抢抓机遇,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立足荆州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抢抓“黄金十年”和中省战略政策叠加等机遇,深入实施“壮腰工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四化同步”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努力实现富民强市目标。

二、突出“工业壮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扎实实施“千亿和五百亿产业发展计划”、“百亿级企业培育计划”,壮大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认真做好国家级荆州经济开发区这篇“文章”,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开发区统筹发展,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千亿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企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荆州。千方百计争取中央、省对交通、水利、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扩大民间资本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强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将“华中农高区”建成现代农业展示区和科技研发示范区,创新农业科技和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核心景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水平。吸引股份制银行落户荆州,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业,努力形成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中心枢纽作用,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影响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制定改善目标和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抓好省级重点镇、特色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新区建设步伐,深化“四城同创”成果,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