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之五:用心铺就民生路

日期:2014-09-15 来源:荆州日报

 ——记湖北省和江陵县人大代表、江陵县资市镇潘市村党支部书记雷中林

2010年修建二九公路,2013年六五公路竣工,三八路、潘黄路相继通车……

湖北省、江陵县两级人大代表、江陵县资市镇潘市村党支部书记雷中林,一直用心为村民办实事,构筑了一条党联系群众的“心灵之路”。

2004年,雷中林走马上任,担任资市镇潘市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潘市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别说通组公路了。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出行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雷中林甭提心里多着急了。

在他的努力下,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开始兴修道路。3.1公里的三八路被打通,多年的断头路得以通行,随后,又开始一条条规划修建通组公路,“现在潘市村组组通水泥路,没向村民摊派任何钱”。

这些年来,雷中林带领大伙儿修通村通组水泥路10余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路修好了,水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以前潘市村村民吃井水,村里有一个水塔。水井只有20几米深,水质不好,村民就自家打井,水塔渐渐被淘汰了。

没有了水塔,村民自家打的几米深的井,水质如何可想而知,卫生就更谈不上。而毗邻的沙市农场早就用上了自来水。村民盼望用上洁净自来水的心情非常迫切。

雷中林四处奔走,向有关部门反映潘市村饮水安全问题,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村里自筹资金50万元。他又主动与荆州水务集团联系,得到了该公司的大力支持,将主水管从沙市农场延伸至潘市村,甘甜清澈的自来水终于流进村民家中。

潘市村村委会所在地是全村的中心,有个不大的集市,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可道路上没有一盏路灯,每到夜晚,漆黑一片。雷中林与村一班人商议后,又多次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决定实施亮化工程。

路灯点亮了平安乡村的夜晚,让村民感受城市的生活。

“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能安上路灯!你看,村里的道路旁都安装了路灯,到了晚上,村里亮堂堂的,村民们出门不带手电筒,回家晚了也不怕夜路黑。”说起亮化工程带来的好处,潘市村的村民满脸喜悦。

村里还筹资20万元建成潘市村标准化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旧风俗也在悄然改变。但千百年来形成的陈旧风俗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改变并非易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相对滞后,侵占农田兼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配合土地综合治理,节约耕地,雷中林村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今年下半年修建潘市生态故园的动议。

话好说,钱难筹。为筹集建园资金,上武汉、跑荆州、去县城,雷中林自己也不记得究竟跑了多少次,终于筹措资金70万元。目前资金已经到位,工程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8月27日上午,记者踏进潘农苑蔬菜专业合作社,一股浓浓的瓜香扑面而来。

2013年潘市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一轮荆州市“菜篮子”基地。村里拟建潘农苑蔬菜专业合作社。筹建之初,很多村民不理解,“蔬菜到时卖不出去怎么办?”,大家都谨慎地持观望态度。雷中林反复到农户家中走访,讲解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在他的努力下,潘农苑蔬菜专业合作社得以正式组建成立。

“以前种地没规划、没技术,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社里统一提供农资,价格便宜,质量好,还有技术指导,比以前收入高多了。”潘市村8组老党员王华龙说起蔬菜专业合作社,话语里尽是喜悦。

8组村民江大银种蔬菜曾吃过亏,菜卖不出去,只好任由其烂在地里,发誓再不种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试种了8分田的蔬菜,收益4千余元,比种常规农作物足足高出2倍。今年他将自家8亩地全部改种蔬菜。

作为省、县人大代表,雷中林不论工作多忙,都坚持参加代表活动,结合实际撰写议案。他针对当前农村请客送礼之风盛行、铺张浪费严重现象提出的建议,引起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省人代会上他提出的增加“无牛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建议,受到省农机局的高度重视,表示今后农机购置补贴将适当向江陵县等“无牛县”倾斜。

“潘市村的民生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说起村里的民生工程,45岁的雷中林这样概括。

(责任编辑: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