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 小印记

日期:2014-10-13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1954年,荆州所辖市县各级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荆州市各地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1994年,地市合并,荆沙市人大筹备组办公室成立。1995年,荆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1996年底,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荆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更名为荆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荆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深入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也在我国各地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以她独特的方式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里,作为荆州市人大机关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我们不过是一个小小过客,但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却终将成为一枚、一枚的小小印记,最后汇入时代的大河。

  印记之一:人代会,换届选举

  2011年,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出了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市长、副市长,选举出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人代会的秘书组就似市人大机关的“办公室”,工作多而杂,每次大会期间都需要完成大小10多场次会议的会务工作,相关会议文件材料的起草工作,会议文件材料、物资等发放工作,以及会议通知、联系等,不时还要接待上访群众。可是会议工作无小事,交办的工作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有时还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帮办,务必做到让领导放心,让代表满意。

  每一次人代会的召开,对于我们都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历练,从服务于这神圣的投票选举的过程中,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所在。

  印记之二:古城的绿地清水

  荆州,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生气盎然的水乡园林之城。为了古城水更清地更绿,荆州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在2011年,首次启用专题询问,对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和水域保护工作开展监督。

  问者一针见血,直击要害,每个问题都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和殷切的期盼;答者坦诚直言,严肃认真,每次回答都代表了政府部门深刻的思考和慎重的承诺。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关于加强荆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和水域保护的决议》和《关于对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山公园等26 块重要城市绿地和水域实行挂牌保护的决定》。

  从2011到2013 ,连续三年,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视察、检查、调查等多种监督形式,对《决议》、《决定》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市人民政府向常委会报告《决议》、《决定》执行情况,受询部门及时反馈整改情况。问后“给力”跟踪,确保了人大监督的实效。

  印记之三:万名代表促壮腰

  2012年4月,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万名代表促壮腰”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市10328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通过“进园区、访企业,进工地、访项目,进农村、访农民,进社区、访居民,进选区、访选民”的“六进六访”方式,开展“提出一条助推壮腰的好建议、提供一条招商引资的好信息、引进一个好项目、发展一项好产业、推广一项新技术、联系一个企业、帮扶一个特困户、办理一件改善民生的实事”等“八个一”活动。通过发挥代表作用,让群众得实惠,地方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万名代表促壮腰”也成为荆州创新人大工作的一个新品牌,有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壮腰工程建设。

  印记之四:孩子们的笑脸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张张纯真的笑颜在代表们的关爱中悄然绽放,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面,他们的笑声是这个世界最为美妙的乐声。

  由荆州市人大代表何立华、邓家贵倡议发起的“万名代表促壮腰·大众爱心助学”活动自2012年7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响应,特别是有捐资助学意愿和企业界人大代表的响应。代表们积极出资资助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困难家庭学生和组建“大众爱心阳光班”。 每年步入大学的40名困难学生每人每年均可获得5000元的爱心资助。全市范围内组建了12个“大众爱心阳光班”(高中班)。其中,中心城区 4个(荆州中学、沙市中学各2个)、8个县市区各1个。整个活动将延续至2015 年,历时三年。

  这样的片段还有许多许多,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无不充斥着我们忙碌的身影。对一个民族来说,总有些往事刻骨铭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总有些记忆挥之不去;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点一滴的往事,都是属于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在一次次的回忆和纪念中定格、沉淀。当我们以时间的刻度来盘点国家和民族的成长与进步时,我们也会看到自己如夏花般灿烂的精彩。

(责任编辑:荆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