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日期:2014-10-13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代表履职自觉性的迫切需要,是畅通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一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方方面面原因,无论是从代表联系群众的频度、广度、深度,还是从代表联系群众的效果来看,都存在不足。近年来,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以“三抓三促”为重点,扎实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成效初显。
  一、抓代表活动,促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更加丰富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调查等活动的同时,不断丰富代表闭会期间活动,让代表多途径、多频次、多方位了解民情,高效率、快节奏、接地气反馈民生,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等特点。
  一是创新开展“万名代表促壮腰”活动。荆州市现有五级人大代表10328名,为动员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主动关注、主动参与、主动服务荆州的“壮腰工程”和民生改善,市人大常委会创造性的开展“万名代表促壮腰”活动,打造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各级代表们立足本职参与活动,积极开展进园区、访企业,进工地、访项目,进农村、访农民,进社区、访居民,进机关、访干部等“六进六访”和提出一条好建议、提供一条招商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发展一项产业、推广一项技术、联系一个企业、帮扶一个特困户、办理一件民生实事等“八个一”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引进项目、壮大企业、扶贫帮困、服务民生的好典型。过去的两年,各级人大带着诚意“进”、带着真情“访”,带着真心“听”、带着责任“办”,据不完全统计,共提出建议6955条,提供招商引资信息2405条,引进项目720个,办理改善民生实事4808件,帮扶特困群众28840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是积极组织“双联”活动。在连续十多年开展“联系走访代表月”活动的基础上,从前年开始,按照十八大精神进行深化,拓展为“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活动。在“双联”活动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深入各县市区、各乡镇联系走访各级代表,宣传党的新精神、新要求,通报市情政情,收集代表意见建议;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宣讲政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去年,代表通过参加活动反映群众提出的建议近40条,梳理合并后向市政府及其部门交办了16条,这些建议在当年大部分得到较好落实,受到了代表和群众的好评。这种双向的联系机制,既让基层的声音能够顺利反映上来,又让上级的精神能够及时传达下去,同时促进了政府部门改进工作,还化解了民忧民难,可谓真正实现了双赢。
  三是努力推进“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活动。专题下发文件,要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20%—30%的县、乡两级代表,到选区向选民述职并接受选民的评议、测评,并规范了述职目的、述职要求、述职内容、述职方式、述职程序等要素。落实代表工作办法,向全市各级代表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代表进一步密切与选民的联系,适时回原选区述职,接受群众监督。在松滋市召开荆州市代表工作座谈,重点推广松滋市采取“三听”、“五访”办法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做法,即代表立足本职岗位联系服务群众要做到:联系本职工作实际听民意、参加法定活动听建议、服务中心工作听时政等“三听”,定期走访、会前必访、大事专访、难事帮访、结友互访等“五访”。各县市区定方案、严组织,各位人大代表查不足、表决心,各位群众真实议、真正评,实现了人大机关、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良好互动,凝聚了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力量。
  二、抓制度建设,促代表联系群众的效果更加明显
  为搭建代表与群众和谐、顺畅、快捷的“沟通”平台,用制度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完善、探索代表联系群众相关制度,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有序展开。
  一是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办法。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制定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办法对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主要内容、方式、保障等进行了细化,要求主任会议成员每年联系所在选区10名以上代表,其他组成人员联系5名以上代表;每个专委会联系4至5名非驻会委员,扩大对人大工作的参与;深入开展“四带四促”,即带建议走访、促重点建议办理落实,带感情接访、促相关问题合理解决,带意见求计、促整改措施落实,带任务调研、促工作计划落实,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二是修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办法。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解决好民生民利问题,是群众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立足更好办理代表建议、更好尊重代表权利、更好回应群众期盼,对原有代表建议办法进行了修改。新修改的办法对建议提出环节、交办环节、督办环节进行了修改完善,明确了常委会要不断加强代表履职培训、积极提供知情保障,代表要深入选区联系选民、收集建议,以保证代表提出的议案和代表建议更加接“地气”;每年会同市政府召开建议交办工作会议将建议分解到各部门,交办1个月内对各承单位二次分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办理工作要求;推行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专委会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代工委协调督办、政府考核督办的“五位一体”新模式,采取综合协调会、办理汇报会、代表见面会等形式加强督办等内容。办法修改2年来,荆州市人大代表建议办复率年年100%,当年落实或基本落实率达到45%至55%,满意率达到92%以上。
  三是探索代表辞职、罢免、责任追究相关制度。结合个别代表违纪、违规、违法影响人大代表整体形象,少数代表长期不参加活动、会议影响履行代表职务,极个别职务代表岗位调整后不主动辞职影响人大工作效能的情况,荆州市人大正着手建立代表辞职、罢免、责任追究等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代表逐步做到“能上能下”; 正探索建立代表联系群众考评制度,对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的频次、内容、成效等进行绩效考评,实行科学评价,并纳入代表履职档案绩效考评。这些制度的健全,必将促进代表常思代表之责、常怀亲民之心、常想选民之托、常做利民之事,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
  三、抓服务保障,促代表联系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服务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在支持和促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作出了积极实践。
  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支持。荆州市委换届不久就召开人大工作会议,研究出台荆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明确要求代表活动经费市级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县级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乡级不低于400元;代表培训经费,县级每人每届不少于1000元,乡级不少于500元,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市、县、乡级人大代表经费已全部按标准和超过标准列入预算,部分县市区代表活动经费达到了1500元,做到了专款专用。这份文件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强了人大代表工作,为代表联系群众创造了条件。
  二是全面加强代表活动阵地建设。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本地政务大厅设立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窗口,安排辖区内代表轮流值班接待选民,方便了代表联系群众,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现共设立接待选民窗口114个。将加强“代表之家”建设作为“丰富代表活动、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推广沙市区代表之家建设的经验,按有固定场所、有国旗国徽、有规章制度、有代表公示、有学习资料、有计划总结、有活动记录、有书面报告等“八有”标准,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代表之家,实现了全市代表之家全覆盖。科学划分市直代表小组,要求县市区将各级代表混合编组,全市共组建代表小组556个,绝大部分代表小组建立了“代表活动室”。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代表“代表工作站”20多个。这些平台的创建,为代表开展学习交流、工作监督、联系群众等活动提供了便利。
  三是不断打牢人大代表工作基础。荆州共有乡镇人大代表7525名,占全市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72.8%,为鼓励乡镇人大做好代表工作、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市人大在改善乡镇人大工作待遇、规范相关工作、加强业务培训交流上做出了努力。前年,提请市委常委常委会议通过并下发文件,明确“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按正科级干部配备,列席同级党委会议”,为乡镇人大工作干部解决了问题,增强了工作信心。去年,提出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有牌子、有班子、有章子、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有计划、有活动、有实效、有影响等“十有”要求,助推了全市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今年4月初,常委会深入各县市区调研乡镇人大工作,摸清了基本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5月,召开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班子建设配备好、法定会议召开好、代表之家建设好、制度健全执行好、代表小组活动好、执行职务保障好、素质提升形象好、服务大局履职好等“八好”标准;6月,在市委党校组织全市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进行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一系列的举措,为乡镇人大工作注入了活力,为加强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和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