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同志在市纪委、市监察局调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时的讲话

日期:2014-08-18 来源:荆州市委办公室网

今天到市纪委、市监察局来调研,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与大家相互认识;二是了解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三是与大家交流意见,进一步统一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认识;四是给大家交任务、压担子,打造我市更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面,我重点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明显

刚才,务贵同志介绍了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职能、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总的来看,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纪委、省监察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荆州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创新开展“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巡视督查,创新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评”“三创”活动,创新推进“十个全覆盖”,创新出台“禁酒令”、推行“廉政灶”、治理“公务车”,创新开展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创新廉政承诺和廉政宣誓等教育方式,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创新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六七”工程,创新案件主办人制度和提级办案、交叉办案方式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省监察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荆州争得了荣誉。

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一思想,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下重锤、动真格,实打实、硬碰硬。坚持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作用、体现作为,深入调查研究,丰富活动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切实增强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坚持常抓不懈,做到“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创新、一年一亮点”,在全市深入开展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企业评机关、群众评科长、社会评站所”等活动很有特色,“12345”市长热线和“e线民生”网也办得很好,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压缩到218项,工业审批项目压缩到36项,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根本好转。

二、深入分析形势,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涉及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很重,要善于突出重点、抓纲带目。结合荆州实际,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三项工作要牢牢抓在手上、时刻放在心上、锲而不舍地抓出成效。通过全市上下特别是纪检监察系统的不懈努力,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好,但结合当前形势来看,荆州面临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

一是省委、省政府对改进干部作风、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更高。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李鸿忠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精神高地”建设,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精神懈怠”现象,治理干部队伍“庸懒散”问题。最近,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又在多次会上强调,全省要学习推广武汉市开展治庸问责风暴的经验,先在省直机关全面铺开,各市、州、县也要认真学习、参照、借鉴,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并将于近期召开动员大会。省直机关是中观管理部门,并不承担具体的发展职责和具体项目的审查审批等任务,但他们也开始以实际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了,实际上是在为我们做榜样、当示范。市、县是微观管理部门,直接面向企业、面向群众,更要认识到提振精神、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投资环境达不到省市基本要求,就难以引进项目,引进的项目也难以落地,落地投产的项目也会被别人挖走,发展的速度永远也提不起来,那时,我们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二是荆州经济提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更高。从我市自身发展实际来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荆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非常困难的局面,实现了从走出低谷、奋力爬坡到即将步入“快车道”的跨越。形象地说,我市已经过了“收费站”,到了进入“高速公路”的转弯路段,目前正是我市提档加速、实现“弯道超越”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速度提不起来,我市和先进兄弟市州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被甩得更远;原来落在我们后面的,也会追上甚至超过我们。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大家要切实增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鸿忠书记强调:要大力实施“壮腰工程”,大荆州一定要发展起来,不然我们“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省委、省政府振兴荆州、复兴荆州的动员令。我们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担当起振兴荆州的历史使命,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回顾荆州实际,我市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波产业发展机遇,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大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是名符其实的“大荆州”。但由于沉重的抗洪压力和外部环境影响,我市错失了90年代初期开始的第二波产业发展机遇,陷入了落后的局面。“十二五”、“十三五”是我国第三波产业转移浪潮,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最后机遇期。“十三五”之后,我国城市化建设基本完成,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相对稳定,工业产能基本达到国内需求,之后产业发展就有可能向非洲等地转移。届时,荆州发展机会更少,抓不住机遇落后将是长远的定局。

三是目前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从刚才会上介绍的情况和我近期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经过连续多年的大力整治,明目张胆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可能已经没有或只是极个别现象,但“软磨、软拖”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包括拿部门的条条框框、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挤压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行政策上存在“中梗阻”,少数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少数党员干部对工作不用心、不用力、不用情,容不得企业作解释、提意见、反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认真解决。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今天到市纪委、市监察局,一方面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与大家进行研究探讨,另一方面正式提出这项工作任务,给大家交任务、压担子。我希望,大家围绕以下四个题目,进一步做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篇大文章。

一是加大教育力度,努力形成思发展、谋发展的文化和理念。刚才,建明同志指出,目前荆州的发展文化还不够端正、发展理念还不够浓厚,旁观的、指责的、相互埋怨的多,实实在在奋力去做的少;对目前业已形成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不够珍惜,甚至进行反面宣传,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荆州对外的投资形象,对此,我有同感。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和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精神懈怠”现象,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他们回答和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促使他们认识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的极端重要性,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形成好的发展文化和发展理念,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共识。

二是前移监督关口,着力营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要着眼于提振党员干部精神,前移监督关口,加大对党员干部的鼓励、考核和评价力度,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发展上去,引导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上去。要强化激励引导,实行“帽子”、奖金、荣誉向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的人倾斜。市优经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同志要经常深入经济建设一线、深入工业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企业对部门、对部门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评价,对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评价,掌握对干部评价更多的发言权,加大对干部考核评价的份量和话语权。在干部考核任用中,纪检监察机关要根据平时掌握的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的表现情况,按照组织程序及时向市委提出合理建议,充分调动大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措施落实,坚决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荆州、襄阳两市相比较而言,目前,荆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些创新举措比襄阳做得要好,但襄阳的经济发展环境比荆州要好,关键是襄阳在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措施落实特别是问责追究上能够持之以恒,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不论是谁,不论是何理由,一旦发现,先免职再处理。目前,我市的基础工作很好,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创新举措和办法,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特别是抓好《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站在维护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庸懒散”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比一般意义上的腐败更加严重。存在“庸懒散”问题的人打着执行上级政策的旗号,找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借口,打着服务企业、群众的幌子,干着谋取自己利益的勾当,是更大的腐败,其危害更大,一方面是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是腐败的“温床”。要把“枪口”对准这些人,严肃查办“庸懒散”案件,绝不手软、绝不放松,一旦发现,不管是谁,一律先免职、再调查,做到严惩、快惩、重惩,最终实现少惩、不惩。要全面清理评估“12345”市长热线和“e线民生”运行办理情况,从中查找案件线索。同时,要带头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干事创业、敢犯“公罪”的干部。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管长远、重长效的抓手,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由整治型向创建型跨越的关键。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体制机制的方法和思路很多,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大刀阔斧地改革审批流程,一律取消前置审批。目前,全市工业审批项目已经压缩到36项,还有继续压缩的空间,除安全、环保等项目必须审批外,其它审批项目要一律取消,变行政审批为行政服务。要严格实行一次性告知和全程代办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做到投资者和审批单位不见面,由行政服务中心一次性告知投资者所需提交资料,投资者只需提供一套资料,由行政服务中心分送相关部门办理。对进园区的项目,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上门服务,做到限时办结。要完善考核通报制度,市行政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进驻中心各部门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和态度等方面的管理考核,实行加分制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好、效率高的单位,年终考核实行单项加分;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和“一票否决”。要创新投诉举报方式,拓宽信息收集反馈渠道,市优经办要依托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行业的短信平台,对凡进入荆州范围内的外地客人,第一时间向他们发送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电话,让外来投资商先吃“定心丸”。同时,要结合地方财力状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时启动工业项目落地“零收费”制度。

同志们,由于国家产业布局的因素,目前荆州没有大工业、大项目的优势,但我们仍然有完善的工业装备,有高素质的产业队伍,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想办法、拿措施、抓落实,在目前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升,我们就能够以后发优势弥补“先天不足”,迎来全市工业发展的美好春天!

                      (责任编辑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