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四:“人放天养”模式下的生态回归

日期:2016-11-24 来源:荆州日报

前些年,大力开发精养鱼池,大小湖泊相继外包出去养鱼。承包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度养殖,投肥养鱼,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如今,公安县纠正这一偏差——不再将湖泊对外发包,采取分步实施“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改善生态环境。

位于斗湖堤镇东风村的公安县永兴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稻田、甲鱼“人放天养”综合种养模式养殖甲鱼,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也给农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农场办公室主任呙艳告诉记者,一般甲鱼池都是水泥做的,采用稻鳖模式后,甲鱼和水稻种养在一起,就像是让甲鱼回归到了野生环境,田里的虫、蛙等成为甲鱼的天然食物,稻田也不用除草、施肥和撒农药,生产出来的甲鱼更健康。“我们的稻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甲鱼生长环境好,基本上跟野生甲鱼的口感差不多”。

永兴家庭农场创建于2008年,主要以养殖甲鱼为主,现有甲鱼池100亩,年产甲鱼20万斤,温棚10000平方米,年产温室甲鱼15万千克,采取对外供应苗种,对内与稻田放养相结合的模式配套经营,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随着市场和监管部门对甲鱼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开始采用稻田放养的模式养殖甲鱼。

实行“人放天养”模式,不只有永兴家庭农场一家。早在2014年,该县城关渔场杨麻水库就取缔围网养殖,不再对外发包,实行“人放天养”的粗养模式,由渔场安排专班管理,通过近两年的治理和建设,现已初步形成集观光、娱乐、休闲、垂钓等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区。

公安县淤泥湖大湖总面积近3万亩,湖内盛产团头鲂(武昌鱼)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已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15年底承包经营权合同到期后,县水产局停止淤泥湖大湖经营权继续发包,不再投饵投肥。今年1月1日,县水产局组织专班到淤泥湖大湖拆除围栏、围网,实行湖泊“人放天养”。今后,淤泥湖将逐步实现湖泊由常规养殖向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品牌渔业发展方式转型。

今后湖泊承包期届满一个,收回一个,逐步实行“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公安县政府、县水产局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该县还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鱼鳖混养、“两年段”网箱养鳝等生态养殖模式,在淤泥湖、杨麻水库等湖库,实行“休渔”制度,使珍稀水生动植物和经济鱼类的幼体得到保护,保持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市水产局质安办主任曾德金介绍,近年来,我市农业开发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也不容乐观,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市积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植模式,约发展了近200万亩,有稻鱼、稻鳖、稻虾共养模式,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和饵料投放量。这一举措,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也提高了种养殖品种的品质,不仅形成食品安全源头保障,水产养殖效益也得以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