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举措一桩桩 万家百姓笑开颜

日期:2014-08-07 来源:荆州日报

编前:政府一诺千金,百姓十喜临门。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问题,是今年市政府在办实事工作中的出发点。其中改造或新建标准化农家店600家,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为农民送戏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3000场,援建村图书室200个,也被列入了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中。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出了政府心系百姓,造福万家。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业已全部完成。

农家店成了香饽饽

足不出村就能像城里人一样购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日杂用品,如今在我市的许多乡村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在2007年度里,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次实现了整市推进,试点县达到8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承办企业共11家,分别是:湖北富迪、湖北农资、荆州市益民超市、荆州市东商家和、荆州市江源商贸、监利县农佳农贸、松滋市松源贸易、公安县金荆丰肥业、石首市新合作、洪湖市六合农资和洪湖市隆客多。截止目前,共建设和改造农家店1622家,占年初规划的154%,其中日用品农家店1146家,占71%;农资农家店476家,占29%。经县、市、区初审,提请验收的农家店为1383家,合格农家店共1048家,合格率为75.8%。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农家店通过改造和新建,使农村的商业设施和消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位第一次看见开架售货的老婆婆说:“真稀罕,现在小卖部都不用站柜台了!”而且加盟的农家店在开业后营业额也普遍大幅提高,日用品农家店增幅小的增长1倍,多的增长达3倍以上。益民公司玉兰村店开业第一天销售额就达到5万多元。如今,“万村千乡”这块金字招牌在农村越来越响亮,荆州区马山镇两兄弟各开有一家超市,弟弟加盟“万村千乡”后生意红火,于是哥哥也要求加盟,承办企业答复一个村只能开一个加盟店,哥哥便提出把“万村千乡”的招牌挂在两个店的中间,一人一半。

市商务局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承办这一实事的过程中,他们通过与流通企业多次对接,目前承办的流通企业已达13家,其中省内重点流通企业4家,分别是湖北富迪、中商、中百仓储和湖北农资公司;本土流通企业9家,分别为:监利农佳农贸、荆州益民超市、东商家和商贸、江源商贸、公安金荆丰、洪湖隆客多、六合农资、石首新合作、松滋松源贸易。除江陵县外,每个县市区拥有一家本土企业。

作为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我市商务部门将其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工程来具体抓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按照先易后难、先镇后村的原则,制定出总体实施方案:乡镇“农家店”分三年完成。村级“农家店”分5年完成,即按每年20%的进度推进,每年建设村级“农家店”600家。配送中心实行分级建设,在2007年年底以前完成县级配送中心建设,2008年底前完成区域性配送节点的建设。

“文化惠农123工程”遍地开花

2007年11月2日,江陵县熊河镇洋湖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由荆州市文化局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他们为农民朋友们送去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电影、图书、科技资料等。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农民朋友个个喜笑颜开,演员们的热情表演迎来台下阵阵喝彩,台上台下的激情互动使整个活动更添丰富,更显精彩。这是荆州市文化局实施“文化惠农123工程”中的一个镜头。这样的活动,今年在全市的100多个乡镇遍地开花。

精心排演的文艺演出在阵阵锣鼓声和炮竹声中开始,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带给农民群众无尽的欢乐。由市艺术剧院演出的舞蹈《踏歌起舞》、歌曲《天路》、《举杯吧,朋友》以及京剧《说唱脸谱》等文艺节目,使台下掌声和笑声不断。村民高兴的说:“我们已经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的文艺演出了,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演出,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希望以后多组织,提高我们的文化生活水平。”

荆州市文化局还为熊河镇洋湖村“农家书屋”赠书授牌,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共为江陵县18个“农家书屋”赠送农业科技、文学书刊等图书1万册,价值8万余元,并配送了图书管理制度和农家书屋标牌。

荆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宋兆菊向记者介绍,“文化惠农123工程”是今年荆州市政府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县两级联合在全市102个乡镇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活动,即送戏下乡100场、援建200个村图书室、送电影下乡3000场。截止到目前,这一目标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其中下乡放映电影3050场。

宋兆菊告诉记者,文化惠农工程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将提高当代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在具体办理这件实事的过程中,市文化局在年初制定的《荆州市文化局2007年工作要点》时,就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今年的重要工作日程。并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佘新发为组长的“文化惠农123工程”工作专班,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3月10日,佘新发率局机关有关人员来到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公安县花基台村,走村串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实地了解农民朋友对文化工作的需求。3月26日,又组织部分人员深入全市8个县(市)区和部分乡镇、村组,就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调研,听取县市区领导、县(市)文化部门负责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看法和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订《落实市政府十件实事——实施文化惠农“123工程”方案》,从经费来源、任务分解、具体措施、实施步骤等方面对“文化惠农123工程”进行全面安排。

同时,还主动与中国移动公司等企业联系,寻求社会赞助。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省文化厅还专门为我市每个县市配置了流动电影放映车,为市艺术剧院、监利县、洪湖市配备了流动舞台车;从全国各大出版社组织了一大批面向农村的特价图书,使这件实事完成得圆满而漂亮。

全市有线用户达到70多万户

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做好农村有线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是建设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政府在今年将我市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十万户列入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后,市广播电视局对这项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在年初的全市广电工作会上,局长吴代炎就与各县市广电局局长签定了工作责任状,要求各县市努力做好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十万户目标。

为更好的推动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市广播电视局从今年开始筹备全市有线电视“一张网”的建设,整合全市广电网络。市委书记应代明要求广电网络整合要按市场化运作方式,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利益共享。各县市区迅速成立专班,积极主动抓好广电网络的整合工作。按照要求,市广播电视局积极开展网络资源整合工作,使我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进程大大加快,网络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高。

早在年初,各县市就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了网络建设规划与工程实施方案,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织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止到12月底,全市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有线电视通村206个,超过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目前,全市有线用户总数达到70多万户,入户率46%以上,通村总数1994个,通村率80%。

                        (责任编辑: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