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市地名趣谈

日期:2018-03-30 来源:荆州日报

喜雨街和龙堂寺

喜雨街原名龙堂寺,系以其北端原有古庙龙堂寺而得名。《沙市志略》云:“龙堂寺,在丝线街。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有龙兴之异。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至836年)大旱,澧州龙潭悟性禅师道标迈等有司迎而祷雨。师至,隐有云龙与俱。雨住后,以坛结斯地。因建寺曰龙堂。“其实,街名喜雨却得自于1935年,因在当年拆庙时,恰逢大雨,人们以龙喜雨,故而称之。

喜雨街今已不存,原本位于崇文街办辖区,呈南北走向,南起崇文街,北止龙堂寺原址,北端西侧接喜雨右巷可通文庙巷,东侧接大井巷和小井巷可通月亮街及永安坊。1981年地名普查时,它还长约110米,条石路面,宽达4米,两旁店铺林立,甚是热闹。

1967年喜雨街曾更名为要武巷,1973年复名。

文庙巷和武宣巷

文庙巷和武宣巷均在崇文街办辖区之内,且均以庙宇得名。

文庙巷得名于其南端东侧的文昌宫。文昌宫本为道观,但群众习称“文庙”,遂成巷名,历史沿用。1967年曾被更名为灭资巷,1973年复为今名。文庙巷略呈南北走向,南起崇文街,北至北京中路,中与惠工街相交,北段东侧可经新民左街通往新民街。早年,还可经喜雨右巷(中段东侧,今已不存)通往喜雨街。文庙巷全长435米,宽4 至8 米不等,其大部分路段两侧民居多被改建为住宅楼,底层多被用作商铺,由于居民稠密,终日热闹非凡。尤其是其北端,西侧建有三进花园小区,东侧建有凤台大厦,一眼望去,简直就像一条马路,其巷名早已落后于形势了。

武宣巷原以裴、刘两姓氏居多,而名裴刘巷,后以明代乡宦刘大武在巷内兴建“五显庙”(已毁)而名五显庙,“五显庙”继以谐音转为“武宣庙”,遂有武宣庙、武宣巷之称。1967年曾被更名为建设巷,1973年复为今名。

武宣巷略呈南北走向,南起崇文街,北至惠工街,全长227米,宽3-4米,其北段两侧分别接武宣横巷和建安巷,可通往逢春坊。

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巷北端有一著名小学,其名为惠工街小学(现名实验小学),1936年至1949年曾为新沙中学男子部所在地。

工农村、工农渠和工农路

工农村即洪垸村,在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至1986年)名为洪家垸大队,是因地处洪家垸(今江津湖)周围之故。1967年洪家垸大队被更名为工农大队,含义为地处城乡结合部。1980年工农大队被重新更名为洪家垸大队。1986 年,人民公社撤销之后则被改称为洪家垸村,但人们同时又常以工农村称之。多年来就是这样,称洪垸村就是指工农村,称工农村就是指洪垸村。但标准化、规范化的名称应是洪家垸村。

工农渠开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南起洪家垸(今江津湖),北至西干渠,原本用于排水,但今已全部埋入地下成为暗沟。以工农命名不外乎是连接城乡之意。

而工农路正好建于工农渠的东侧,并以工农渠派生得名,1983年4月,被原沙市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工农路呈南北走向,南起碧波路,北至荆沙大道,全长1.5公里,红线宽20米,车行道水泥路面宽为10米。其中段东侧为顺驰太阳城,西侧为市理工学院(原沙市大学)。其南端正对着江津湖风景区景点之一的“烟波秋月”,而其北端对着新建楼盘楚天都市佳园。近年来,工农路沿途商铺不断增多,日渐繁荣。

应当提到的是,工农路继续向北延伸,现已越过荆沙大道,抵至翠环大道。该段道路全长1734米,红线宽为25 米。2013年5月已被市地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工农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