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市地名趣谈

日期:2017-02-09 来源:荆州日报

徐家桥的涅槃

当你走近沙北新区荆州市体育运动中心的时候,一定会为那一组宏伟而又秀美的体育场馆所震撼,也一定会对那些宽阔而又平坦的道路、丰满而又多姿的园林绿化所吸引,同时,也一定会发出由衷的感叹:真不愧为荆州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全市人民心中的骄傲。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可知道,那里原来是一个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笔者现在就告诉你吧:那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叫做“徐家桥”。

徐家桥显然系以姓氏得名,原为沙市北郊的一座古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在清乾隆59 年(公元1794 年)编绘的沙市地图上,“徐家桥”三个大字便被明确标注在雷家桥(今雷家垱)东侧的一条河流上。如此算来,210 年前便有这座桥了。

同其他一些著名的桥梁(还有庙宇等)一样,徐家桥虽然是一个点状的地理实体,但很快便演变成当地的一个地片名称了。当年,除了最大的一个居民点名为徐家桥之外,徐家桥周围好大的一片地方都被人们称做“徐家桥”。及至1958 年大办人民公社时,当地被以美好愿望命名为胜利大队(属立新人民公社的前身--和平人民公社)。1965 年改以辖区地片名,胜利大队更名为徐家桥大队。1970 年复名为胜利大队(属立新人民公社)。1981 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为避免与市内联合人民公社另一胜利大队重名,再次更名为徐家桥大队。当时的徐家桥大队位于立新人民公社中部,北起中心排渠,南邻东岳大队,西抵荆襄河,东界三八渠(十号公路),辖有10 个生产小队,19 个自然村,它们是:赵家垸子、石家台、徐家桥、杨家台、新黄家台、秦垱子、花园台、毕家台、周家台、肖家台、张家台、龙家台、刘家台、黎家台、龚家台、东杨家台、王家台、朱家台和黄家台。共256 户,1509人,耕地1643 亩,主产粮食,兼作蔬菜。1987年取消人民公社后,徐家桥大队变更为徐家桥村,简称徐桥村。

数百年时间过去了,有谁能够想到,徐家桥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现在,整个徐桥村已经纳入沙北新区的范围,一条横贯东西的次干道被命名为徐桥路,它西起万寿东路,东至中大路,全长1589米,红线宽20 米,中与塔桥北路、工农北路、园林北路、江汉北路、红门北路垂直相交。穿行其间,必然会对徐家桥产生美好的追忆。

对于徐家桥如此巨大的变化,笔者感慨万端,激动之余,猛然想到“涅槃”这个佛教用语,想到“凤凰涅槃”的美丽传说。凤凰不是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吗?徐家桥不是已经死而复生了吗?

太师渊路与杨林堤路

太师渊路和杨林堤路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1978 年规划兴建它们时统称“太师渊通道”。1980 年11 月,市政府将太师渊通道西段命名为太师渊路,东段则命名为杨林堤路。

太师渊路显然是以途经太师渊居民区而得名,而杨林堤路的路名有什么来头呢?杨林堤路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桓温修筑的寸金堤的东段正在该处。当年的寸金堤从西边的章台巷(今红门路)蜿蜒而至章华台(后为章华寺)继续向东延伸至破堤口(今胜利村二组),因堤上遍植杨树,而且蔚然成荫,该堤段遂有杨林堤之名。

更为令人神往的是,传说在2600 多年前楚灵王在位时期,其所建之章华台(又名细腰宫),当年就有一条堤从该处逶迤向东而去。因细腰宫内的娘娘们常在该堤玩耍,故而使得该堤段早就有“娘娘堤”的称谓。所以,“娘娘堤”是早于“杨林堤”的,或者可以说,“杨林堤”就是“娘娘堤”了。

杨林堤消失的时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它让位于今天的太师渊路和杨林堤路,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杨林堤路的路名保存了这段历史的内涵,值得大为提倡。

至于杨林堤本身,至今仍有遗迹可寻。今章华寺及其东侧的太师渊居民区,你看它的地势,不还是高于如今的太师渊路和杨林堤路吗?

当下的太师渊路和杨林堤路,西起红门路,东至豉湖路,红线宽均为25 米,车行道宽均为12 米,其中间则以红星路分界,太师渊路全长700 米,杨林堤路全长900 米,早已成为缓解北京路和江津路交通压力的重要通道了。

(作者系荆州资深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