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辣椒炒肉丝

日期:2021-10-20 来源:荆州日报

明朝末年,辣椒漂洋过海从浙江登陆中国。尽管辣椒在墨西哥的饮馔史已逾5000年,但东方尚未有人敢去挑战这一西洋的奇幻物种。

斗转星移。清嘉庆年间,观赏植物辣椒,在吴越沉寂了230年后,已是湘黔川“山野遍种之”蔬菜。个中蕴含的辛辣,使长江上游原住民感受到灼热释放的内啡肽令人愉悦欣快。从此,辣椒成为国人不可或缺的美味,中国西南更是“无椒芥不下箸也”。

吃辣彰显着剽悍、无畏和勇敢。

在中国吃辣版图里,盛行着“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的绕口令。诙谐幽默的语句被江西、云南置疑,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川与湘,却与黔一争高低。其实不难,黔字擦拭而去,滇或赣候补上来,如此这般,“不怕辣”的旗帜可高高飘扬在自己的故乡。令人扼腕的是,同样与西南语言一脉相承的鄂,尽管也吃辣椒,却不敢与众争锋,因而未能在吃辣版图上留下一抹靓丽的红色。

川湘黔赣滇极力向世人宣示不惧辣椒的意志。以辣著称的菜肴大行其道。在微辣巨辣的红油翻腾中,辣椒炒肉过于家常,制造手法的简朴无华,使之介于厨技的最低端。尽管它能刺激味觉分泌令人幸福的多巴胺,但始终不能迈进钟鸣鼎食的门槛。辣椒炒肉抑或辣椒肉丝始终徘徊在中国名菜族谱外,以至于火爆三湘粗犷的农家小炒肉,即辣椒炒肉,还得冠上农家字样,沦落为廉价的大众下饭菜。

在荆楚,辣椒炒肉是夏天最常见的一道菜。楚地餐馆从不因其烹饪无奇而将之入另册。“青椒肉丝”堂而皇之印制在酒楼精美的画册上,它们对荆楚民间喜爱的“本地胡椒”精致复刻,呈现于楼堂馆所之上。然而,高产丰硕的杂种辣椒,唤醒不了“本地胡椒”沉睡在味蕾里的记忆,很难激发楚人的多巴胺,因而也就无从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被荆楚热衷的所谓“本地胡椒”,曾给楚人味蕾留下不灭的记忆。其实,“本地胡椒”并非椒中贵族。它辛辣略甜的味道,以1万史高维尔指数构筑了荆楚魂牵梦萦的中庸之味,并在基因里代代传承。当今,辛辣略甜的辣椒何处没有?原来,“本地胡椒”即是廉价无奇的普通辣椒。它几个世纪能够愚弄荆楚人的味蕾,不过是史高维尔指标作祟罢了。

清晨,长江南岸的农民兄弟挑担而来。白色茄子、青绿豇豆和彤红的辣椒来自舍前屋后的菜园,它们无一例外可以打上自然农耕的“原生态”标签。

临街而为的蜿蜒菜摊自发形成,早起的顾客徜徉其间。讨价还价不绝于耳,浓浓的市井气息油然而生。当时钟指向八点时,买与卖者加快了成交的语速和动作,城管执法者会驱离坚守者,热闹的早市在呵斥声中顿时消遁。

宽敝些的菜市场已有菜贩入驻。马路、街道成了农民与市民蔬果供求的链接地。城市清洁管理与农民提篮小卖,孰轻孰重?其实并非两难选择,民以食为天的浅显道理,谁人不知?

午餐,红辣椒炒肉丝。红辣椒入馔是对青椒肉丝的改良。青椒炒肉,很难品出辣椒汁液渗透肉丝的辛香。只有俟其大红大紫时与肉丝合炒,才能风味别具。

里脊或后臀尖切丝,用“味极鲜”调和,施于少量淀粉揉匀。

红辣椒去蒂切丝,生姜去皮亦切细丝,大蒜拍为碎粒,无须剁细。

锅烧热,菜籽油爆香,辣椒及姜蒜同时下锅划炒,断生时给盐,辣椒渗出红色汁液时,热能激发的辛辣缭绕,此刻立即盛于盘中待用。

猪油与菜油混合,至油锅灼热,肉丝入锅划散,待其熟制后将盘中红辣椒烹入合炒即成。

餐馆为加速出菜时间,亦会一锅成菜。即先炒好肉丝拨至锅边,再用余油爆炒辣椒,尔后混炒出锅。一气呵成是老道的厨师所为,我等仿效,势必手忙脚乱。

辣椒亦可切为片块,若此,猪肉也应切为薄片,如此方能相得益彰。制肴之法与肉丝雷同,只是菜名做些调整而已。

辣椒炒肉丝,一道朴实无华的至尚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