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山一点青

日期:2021-10-20 来源:荆州日报

湘鄂边的黄山,相比安徽的黄山,没有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也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但它山水相连的中正与秀美中,有一股浩然之气。

湘鄂边的黄山,位于公安县最南端,东临藕池河,北接藕池镇积玉口村,南与湖南安乡县黄山头镇毗邻,西傍虎渡河。山上物产丰富,植物种群主要有松、杉、樟及竹类和木兰科诸树种,共有乔灌木树种116种,其中有水松、金钱松、红果铁冬青等珍稀树种。另有爬行类动物31种、两栖类动物7种、兽类37种、鸟类130余种。境内还盛产红头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聚集黄山,把酒临风,吟诗作联,留下“江河数片白,黄山一点青”的佳句。黄山头的山,百看不厌。站立山脚,扑面而来是翰墨气息;登上极顶,峰峦起伏间写满诗、情、画、意。

初识禅竹山,内心有些小失望——这些柔美秀逸的杆子,能撑得起山的神韵?从远处看,它们郁郁苍苍,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根根修直挺拔,超凡脱俗,好似隐居的世外高人。

原来,这座小山与竹子有关。山里一位老人讲,很久以前,一个叫李悟成的少年,跟随一位大师学武。他在竹林间苦练不辍,足足撑了10年。有一天,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跪于大师面前:师父,我每天从日出练到日落,从无间断,怎么没有进步呢?

大师捻了捻胡须:你很勤奋,是个好徒儿。你知道吗?这山里茂密的竹子,当年我把它们种进土里后,每年都微丝不动。我每天清晨打水灌溉,也足足等了12年。直到有一天清晨,我看见它们探出地面,用了6个星期,便长成你现在所看见的样子。

大师笑了笑:孩子,虽然我们眼前所见,好像只花了6个星期,但实际上,它们一共用了12年又6个星期......前面的12年,它们默默无闻,向下扎根,蓄势待发,你能说这是毫无作用的12年吗?

少年这才恍然大悟。

之后,此地名曰“禅竹山”。

听了这个故事,同行的一位作家说,天下武功出少林,竹林绝技在黄山。我们都笑了。

没来之前,我就听有人这样形容黄山头镇:山在镇中,镇在山中,水中是镇,镇中是水。这次一睹,的确是“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我们驾一叶扁舟,从山峰倒影间驶过,如穿行一幅水墨画中。我不禁想起“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诗句来。

不远处,茶农正在给茶树除草、剪枝,夏茶即将上市。剪枝的机器,似乎比风还快,眨眼功夫,山头的绿色被剪成了褐色。茶农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浸润,深谙茶之哲学:茶胚久经炒制,做人要实践锤炼;茶叶脱俗清香,做人需诚信恭敬;茶片深潜下沉,做人需谦和低调;茶树孤洁无欲,做人要洁身自好;茶水清新明净,做人要淡泊守正......

禅竹山的草木,份外鲜活,滔滔江水为之沸腾澎湃。

这儿还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在修建之初,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为参与修建的工人鼓舞打气。当时,30万人靠肩挑背扛,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了荆江分洪区主体工程——进洪闸(北闸)、节制闸(南闸)。208公里长的分洪区围堤构成一座天然蓄水库,蓄洪容量54亿立方米,两闸守护着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的千百万人民的安全。

当时,涌现出劳动英雄、劳动模范12000余名,其中有“父子英雄”“夫妇模范”“兄妹光荣”“师徒双立功”等。如今,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已融入到每日的安宁祥和之中。人们不会忘记,这里曾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荆江分洪工程精神”。

黄山的寸土寸山,刻下这永久的铭记。

站于黄山之巅,禅竹山在群山之间凹成一个聚集地,汇四方之韵,集八方之气,在历史的风烟中沉淀,延伸为新的山河。那些坚定执着的背影,那些流动不息的血脉,以青山、绿水特有的风骨,铸就了如此浩瀚的星辰过往。

来到吃饭的地方——“军哥农家乐”,主人早已备好一桌农家菜。“荷塘三宝,健脾养胃,补虚益血;茶叶团子,理气健脾,除湿清热......”说起每道菜的药食作用,主人娓娓道来。他还说,婆婆曾经讲过,现在住的这地方,就是原先红军的一个临时医院,据说在不远处的半山腰里,还埋着一位不知姓名的红军医生。

说起婆婆,老人从房里走了出来。她热情地向大家打着招呼。问起军医的事,老人沉默半响,说了个大概:“这个女医生呢,当时救了蛮多人,但都不晓得她名字,也不见一个后人来找过。有时候,我们会上山去看一看。”老人讲完,目光停在田里,苞谷苗子正绿得耀眼。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下,晚霞映红了天空。一群女人从山上走下来,一路嘀嘀咕咕,叙说着今年的茶叶收入,操心着家里的油长盐短。她们的声音,在群山万壑中热烈回响。我摸一摸身旁的草木,沾了一指新绿,染了一掌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