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萧家坊与明朝贤臣陈大宾

日期:2021-03-22 来源:荆州日报

萧家坊观音寺的石质构件

1961年,我考进了沙市五中,那时,五中校宅还在老大赛巷小学,故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要经过萧家坊。

有意思的是,那时的萧家坊既不算街、也不是巷,而是一个整体片区的名字。其方位东起梅台巷,西迄平安巷;北抵北京路,西达茂春桓药铺的后院墙,因为区域宽阔,民居众多,所以在这块地面上还留有一些便于人们往来的短巷子,是沙市人烟较为稠密的重要居民区之一。

沙市是座古镇,叫“坊”的街区有好几处,如旅寄坊、文化坊、逢春坊、毛家坊之类,但萧家坊于其中显得最为阔大与繁华。说来,这块地段的命名似与明朝万历年间的沙市乡宦萧大宾紧密相关。

萧大宾先前的名字叫陈大宾,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位著名封疆大吏。据清光绪版《荆州府志》记载:“萧大宾,字敬夫,先姓陈,江陵人。嘉靖甲辰进士,以直节自负,初授上虞知县,治行卓越,选南道御史,纠弹不避权贵。历官藩臬,所至民德之,以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发总镇沐朝弼不法事,锢之。群党悉治以罪,升工部侍郎,寻卒。”通过考察史籍,陈大宾为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能臣贤吏。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他以福建左布政使擢升为右副都御使巡抚云南,来到昆明。刚到这里,他多少有点不习惯,幸而沙市同乡前辈曹汴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曾以同一衔职莅任此职,而其从中多少有点受益,因而到职之后,他处处小心,由此得以左右逢源,最后在这个位置上干满三年,至隆庆四年(1570年)升为工部右侍郎右佥总督河槽而进京履新。府志中所记陈大宾“发总镇沐朝弼不法事”,乃是其最值得后人敬重一大事功。

原来,沐朝弼是明初功臣沐英之后。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封大将沐英为黔国公,世袭罔替,命其世世代代负责镇守云南。作为朱明王朝在云南的代理人,沐氏子孙一直袭黔国公之职,并挂总兵官之印,其统兵权就这样被世代承袭下来。到了隆庆初年,身为沐英第八代孙子的沐朝弼却在云南为非作歹,屡屡给边疆人民带来危害,遭到朝廷内外的怨愤,不断有官员向朝廷参劾。云南远处西南边陲,沐家世世代代镇守这里,现已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面对沐朝弼这样的勋戚贵族,朝廷的刑部和大理寺都不敢轻易扳动,惟恐其荫生异志而酿成祸患。沐朝弼却早已听到风声,他不时派人进京,挨着个儿地往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赂送厚礼,以求蒙哄过关。沐家的送礼人来了一批又一批,送的礼物又多又贵重,这些人故意在京城穿街走巷,招摇过市,似乎是在给朝廷施加压力。

隆庆元年(1567年),正是张居正进入内阁的头一年。身为阁臣中的后进新锐,他看到这一社会怪象十分气愤,下决心要重处此案。他亲自写信给同乡、云南巡抚陈大宾,请他以地方行政长官的名义,先对沐朝弼予以训诫;同时还说服当朝首辅李春芳,不惜动用兵部的“火符”,继而将其从昆明“护送”到南京,随即再在昆明宣布褫夺他的爵位,以其子沐昌袭爵,另将其俸禄一分为二,让他们父子俩各得其半。这样一来,既有效地打压了沐朝弼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朝廷威仪,又牵制住了云南沐家,使之安于职守,从而妥当地解决了云南问题。

这件事办得如此干净利落,虽说有张居正的运筹帏幄之功,显然也离不开陈大宾积极稳妥的配合之力,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两个沙市人的密切协作,才及时解除了当时朝廷在云南方面遇到的一大难题。

通过查核《明实录》,我还发现陈大宾在担任云南巡抚之前,还做过京畿顺天府的河间(今河北沧州)知府,福建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相当于今常务副省长)等一系列要职。其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应当是我国古代最早出面调处国际纷争的基层官员之一。

陈大宾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后,即被分发至浙江上虞县任知县。有一次,乡民在境内捕获了三名“黑番鬼”(葡萄牙人雇用的南洋船工),押解到县衙。陈大宾依律对这三个来自境外的“不速之客”进行了讯问,并将其口供呈报布政使司衙门。由此,明朝浙江的地方当局这才知道,位于舟山六横岛上庄和下庄两大岛屿中间的双屿港,因其荒无人烟,且地势险要,已经成为海上走私商人联合倭寇盘踞其间,大肆走私货物,或抢劫商船、渔船的一大巢穴。每当南风汛发之时,来自日本诸岛、葡萄牙、彭亨(马来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州)、暹罗(泰国)诸国的走私商船,纷纷驶入双屿港,而在吏治腐败、海防废弛的情况下,明朝的卫所防御早已形同虚设,任凭这些海上恶势力胡作非为。时任巡抚浙江、提督闽浙海防军务的朱纨对这份报告非常重视,乃奏请朝廷,获准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春调兵遣将,发起“双屿之役”,沉重打击了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倭寇、海商与海匪。这一发生在明朝时期调处国际纷争的重大事件,无疑令陈大宾的名姓被载入中国对外关系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今只要提到陈大宾,在其宦海沉浮期间但凡履迹所至之处,皆可查到有关遗迹;可对这同一个人,若是言及萧大宾,则不仅在史籍上寂寂无闻,甚至连清季所修三个版本的《荆州府志》,亦对其生平业绩不甚了然。原来,按明朝规制,当士人做官达到一定的品级后,但凡先前因过继、领养而更名换姓者,允其认祖归宗,故当陈大宾卸下云南巡抚之职后,便向朝廷申报改回本姓,即已名为萧大宾了。不久,他又回乡闲居归养,从此便在史籍上消声匿迹。

在沙市老家闲居度日的岁月里,萧大宾为地方上做了不少的好事,而他的府邸所在之处,也就依其名望,被里中父老称之为萧家坊。据新修的《沙市建设志》记载,当地的古便河桥,就是他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乡居期间,捐出了自己的积蓄,再动员众商民筹款而兴建起来的。

萧大宾乡居期间,除了读书就是植草种花,因他培育出的菊花成为一方名胜,所以地方父老口碑相传,把他家的庭院所在地叫“梅台”。至今,萧家坊与梅台巷近在毗邻,无疑便是出自这个原因。

如今,通过旧城改造,旧时代的萧家坊早已荡然无存。但在梅台巷菜市场的那边住宅楼中,以中间过道为界,西侧民居楼栋仍以“萧家坊”为名排序。但愿后来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能记得本地曾出过一位著名贤臣萧大宾、或者叫陈大宾,同时知道他在明朝时期云南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上,曾经有过突出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