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忠诚卫士 人民的子弟兵

日期:2011-09-22 来源:荆州日报

1968年12月,李枝胜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受当时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立下当兵保家卫国的志向。1985年11月,李枝胜如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此后的26年里,他把全部汗水和心血都洒在部队和国防事业建设上。李枝胜总是立足自己的岗位创先争优,他当战士是优秀士兵;当班长是优秀班长;当干部是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任连长期间,连队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标兵连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他本人也两次荣立三等功。交流到公安县人民武装部后,因工作突出,他被表彰为“公安县劳动模范”,任团长后又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李枝胜以锐意创新的工作激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倾注了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凝聚了对官兵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我是随着党的创新理论成长起来的,我能感觉到它的激情与活力,就像我的脉搏一样”

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他,从背诵毛主席语录开始慢慢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要义,上军校后开始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当基层干部时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上团职领导岗位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渴求,使他从来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从“保先”教育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主题教育、从各类教育整顿到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理论学习、从到院校“回炉”深造到参加省军区师团职理论读书班,他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用心学习。

李枝胜爱读书、看报、记笔记、做剪贴、写体会,走进他的办公室,两个大资料柜都是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军史和军事书籍。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也总是装着军事著作,坚持走到哪,学到哪。粗略统计,他读过的军事著作不下20部,剪贴的各类资料1000余篇,抄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0多篇,撰写论文和编写教案40多万字。

学习让李枝胜更加坚定了“信党爱党跟党走”的政治理念;学习让李枝胜提高了领导部队训练、作战和遂行重大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如今的他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军官。

“和平时期预备役官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预备役部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

作为一线带兵人,李枝胜深知,带出过硬的部队,必须有过硬的干部队伍;过硬的干部队伍,必须有过硬的能力素质。

2009年底,师机关组织团机关干部年终考核,可喜的是,理论考核全部优秀,近半人得满分;可忧的是,三分之一的机关干部体能考核不合格。“严下先严上,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李枝胜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每天起床号响后,当官兵跑到操场集合时,身着迷彩服的李枝胜早已站立晨风里。五公里越野,40出头的他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其速度与耐力丝毫不亚于年轻官兵,10来个平时以“年龄较大、体型较胖、身体素质不好……”等各种理由不积极不刻苦参加训练的干部惭愧地说:“团长都跑在前面,咱们就是腿跑断也不能拖团队的后腿呀!”大家自发地加大训练强度,与体能优秀的同志结对子强化训练。经过一年的努力,2010年12月底,在全师组织的全员军事训练大比武中,所有干部体能全部合格,集体成绩在四个团队中位居榜首,打了个漂漂亮亮的翻身仗,彻底甩掉了体能不合格的“帽子”。

作为我军新一代基层指挥员,李枝胜不仅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更可贵的是,他能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去看待新时期军队的地位、作用,始终把目光投向部队未来可能担负的急难险重任务上。他说:“和平时期,部队多样化军事训练就是我们的主战场。”他对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除了防空作战训练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知识的学习,对现代条件下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探索,达到了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坚持主动作为,与地方有关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结合形势变化进一步修订完善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每年带领官兵到南闸、北闸、荆江大堤和长湖围堤进行现地勘察,在江津湖和长湖组织部队进行冲锋舟抢险演练,在训练基地组织部队进行应急防暴训练,在团机关组织预备役官兵快速集结演练,各种各样的演练让部队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酷暑,他亲自担任教练员组织冲锋舟操作骨干和防暴维稳训练;汛期,他亲自带领部队日夜巡堤查险。机关的参谋人员建议他负责指挥和导调就行了,他说:“救人时不分官与兵,救出人才是硬道理”、“假如现场就我一个团长在,我就不救人了?”

由于长期的劳累,加上不规律的饮食,李枝胜经常感到中上腹时有隐痛,以为是小胃病,并没有特别在意,随便吃点胃药又继续工作。2010年7月,全师防汛演练暨冲锋舟操作骨干集训现场会在四团举行,兄弟单位100多人来团参加集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冲锋舟操作骨干,他白天组织训练,晚上加班到深夜。每当腹部绞痛难忍时,他总是咬咬牙,用武装腰带紧紧的捆住腹部。参谋长和作训参谋多次劝他上医院检查治疗,他说:“我是军事主管,在这么大的活动前我怎么能随便离岗?!”通过半个月的努力,现场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李枝胜却病倒了。医院诊断他患上了胆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情况比较危急。医生为他做胆囊切除手术,告诉他一定要保证休息,可术后仅仅一星期,瘦黄的团长又出现在了训练场上。

“为官一任,要为官兵和人民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2007年2月,李枝胜从公安县人民武装部提拔到预备役四团任副团长,那一年是预备役四团最艰苦、最难熬的一年,家底经费所剩无几,基建经费缺口高达200多万元。每逢过年过节,一些建筑公司就会上门索要工程款,有的建筑公司因支付不起工人的工资把欠条交给工人,让他们自己来团队索取。作为主管财务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李枝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确保部队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那些日子,他一边做追款人的思想工作,一边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争取到50多万元的资金和物资,解了团队的燃眉之急。在此后的3年里,李枝胜多方筹资、加强管理,团里不仅还清了工程欠款,家底经费也达到了上级的要求。

李枝胜对官兵爱得深,想得细,有一颗慈父般的心。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1983年全国首批组建的老团队,营院比较老旧,官兵的生活条件多年来没有改变。当酷暑来临的时候,官兵们白天热得办不了公,晚上睡觉躺走廊……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和党委班子成员商量,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团里毅然投入30余万元用于改善官兵住宿、办公、就餐条件。如今团机关办公大楼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空调,单身干部宿舍、战士宿舍修缮一新,空调、热水器、有线电视应有尽有,官兵工作、生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8年5月,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李枝胜从广播、电视中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召集四川籍和重庆籍官兵座谈,了解官兵家庭受灾情况和人员思想状况并及时做思想工作,并组织全体官兵为受灾官兵捐款2万余元。细致的工作,稳定了大家的情绪,温暖了官兵的心灵。在全团向汶川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他主动捐献特殊党费3000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短短两天,全团就捐款8万多元、捐献棉衣被100余床。捐赠的钱物送到了灾区,也捎去了全团官兵对灾区人民的丝丝牵挂和无限祝福。

2010年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团某高炮营驻地监利县出现严重内涝,李枝胜组织现役和预备役官兵435人次迅速转移群众169人,抢运物资12余吨,开挖排水沟3500余米,组织医疗小分队深入受灾地区义务巡诊,免费为群众发放1万多元的药品,先后5次深入受灾农户家中走访慰问,送去5千多元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物资。官兵的行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李枝胜个人用于慰问困难群众、向灾区捐款金额就高达5万余元。

2010年3月,李枝胜当选为荆州市人大代表之后,更加关注民生、情系百姓。他经常抽出时间,深入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组,深入到家家户户调查研究,和老百姓拉家常、话民生,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最想说的心声。人大会议前,他把收集的呼声梳理总结成意见和建议,带到会上。去年,他还撰写了《房价,荆州百姓之痛》和《荆州食品安全现状》两篇专题调研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古语云:“忠孝不能两全”,当李枝胜把所有的心血凝聚在部队和国防建设上时,他的母亲、父亲突发重病相继去世。作为儿子,即使老家和驻地都在荆州,他也鲜有时间回家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尤其是母亲弥留之际,由于工作在身,未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也是李枝胜最感痛心和遗憾的事。

                         (责任编辑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