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委员会2007年工作总结

日期:2008-01-23 来源:本网
2007年,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依法行使职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突出农民群众“三最”问题

2007年,我们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首要位置,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开展对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检查督办。我市现有农村人口516.82万人,已有156.44万农村人口达到和基本达到安全饮水,但仍有360.3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为了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这项工作,6月份,我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到部分县市区的乡镇、村组、农户,对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进行了检查,实地察看了饮水水源、在建工程和建成项目的运行情况,听取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我们将检查的情况向市政府及水利部门进行了通报,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加受益人口的建议。市水利部门根据建议,进一步修订了规划,计划在 “十一五”期间解决175.28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2007年计划解决32.49万人。二是开展对防汛抗灾工作检查。强化防汛意识,防止麻痹思想,保证防汛绝对安全,仍然是荆州的民生大事。在汛期到来之前,我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防洪法》执行情况及防汛抗灾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各地进一步加强了防汛备汛工作,加大了对防汛抗灾隐患的整治力度。三是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调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8月下旬,我们就这一问题到全市部分县市进行了调查,察看了荆州城区的“放心蔬菜”基地、市农业局监测检测中心。调查中我们感到,不少地方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违规使用禁毒农药的现象大量存在,部分县市监管机构不健全,致使不安全农产品大量流进市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对此,我们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执行情况报告时,指出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市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后,市农业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二、把握农业经济发展中心

2007年,我们坚持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中心,督促和支持市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在“强、大、优”上做文章,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把林业做强。近几年,我市林业产业已达到一定规模,企业+基地+农户的林业产业链正在形成。为了培植后劲,保持林业产业强势,2007年植树节期间,我们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森林法》实施情况为突破口,督促各地积极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用新机制激励千家万户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市再次掀起了全民植树造林热潮,仅植树节期间就造林29万亩,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了363万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我市木材加工企业培植了资源。二是把水产做大。荆州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闻名全国,全市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30、全省的1/5,水产品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3。2007年,市委提出了“211”目标,即:养殖面积达到200万亩,水产品总量100万吨,水产总产值100亿元。为了加快目标实现步伐,2007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深入到长湖等大型水域进行实地察看,对全市贯彻《渔业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与农业、水产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要加大对水产业的投入力度,利用低湖田开挖精养鱼池,扩大养殖规模;调整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大力兴办水产龙头企业,在水产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优化渔业发展环境等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水产管理机构问题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议。市政府很重视,下半年对管理机构作了适当调整。三是把农业结构调优。为了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去年我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法》的情况报告,会议针对我市农业发展状况,提出了意见。2007年我们就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开展跟踪督办,深入到全市部分乡镇进行调查,提出了大力加强种、养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品种结构调整,创精品名牌;加强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发展打工经济;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建议,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赞同。

三、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

2006年,按照中央和省里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2007年我们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视察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7月下旬,我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公安县、松滋市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视察,实地察看了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视察,我们感到各地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有的地方突出搞新村庄建设,有的地方花几十万元修村部办公楼等。我们将这些情况通报给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按规划实施;试点村的经验要能让其它村学得起的建议。二是开展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而我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这一情况,6月份,我们深入到松滋、公安、荆州区等地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现有的设施基本上还是五、六十年代时建造的。许多排灌泵站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有的已无法使用。加之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劳动力难以组织,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许多沟河湖渠淤塞严重,排灌不畅,难以做到旱涝保收。我们将这些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市政府及水利部门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研究了具体意见,加大了维修改造整治力度。三是促进老区建设。荆州市是国家确定的全国十二个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我市现有老区乡镇91个,469万人,其中省定重点乡镇20个,102万人。全市老区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过重大贡献,扶持老区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2月份,我们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贯彻实施《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洪湖市、监利县、石首市等老区建设情况。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地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加大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不少老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老区建设工作仍然十分艰巨,有的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落后,少数地方群众用电、饮水等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向市政府及扶贫办提出了要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老区建设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加快老区建设步伐的建议。市政府及扶贫部门表示将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老区现状,积极为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四、关注农村出现的新问题

2007年,我们十分关注、研究、解决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两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农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土地纠纷问题。随着农业税的减免,使农村土地由原来的“臭狗屎”变成了“香饽饽”,而且不少地方出现了争抢土地的现象。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劳动用工问题。近几年,打工经济效益的明显显现,我市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不断增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没人出工,防汛抗灾劳力难以组织,给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城郊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城市郊区的不少土地被征用,导致少数农民失去了土地,加之安置补偿社保等配套不到位,生活出现困难。四是涉农信访问题。随着农村二轮延包工作的开展,农村信访工作尤其是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访案件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农村出现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分析原因,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途径和办法,同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如,开发区农民土地纠纷问题,我们与市农业局、经管局一道,进行认真研究,寻找法律与政策依据,并向省里有关部门请示,形成共识;分管农村工作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贤坤亲自到开发区召开座谈会进行协调,使一些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五、认真完成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2007年我们一是对四湖流域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把加强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列入了大会的一号议案。会后,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我们配合市人大环资委对四湖流域下游的江陵、监利、洪湖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听取当地政府的汇报,走访沿湖干部群众,并与提此议案的洪湖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对水环境污染现状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将调查情况如实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汇报,市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审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决议》。二是走访市人大代表。5月份,我们走访了沙市区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到工厂社区,了解代表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慰问了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三是对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涉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题报告。四是2007年仍然承担了市人大负责驻江陵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工作。帮助联系村解决了变压器问题,改造了1.1公里的村级公路。

六、大力加强上下工作联系

一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加强上下工作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主动争取上级人大的领导。年初,我们专门就2007年的工作到省人大农村委征求意见,接受指导。7月份,在全省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我们作了典型发言,交流我们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此外,我们还认真组织接待省人大农村委来我市的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如4月份,组织接待了省人大农村委在我市开展的《农业机械条例》调研工作。由于组织工作周密,受到了省人大农村委的高度评价。二是加强与对口农业部门的联系。年初,我们就2007年的工作安排主动通报给各部门并征求意见,做到早安排、早准备。在工作中坚持经常沟通、研究,达成共识,相互支持。三是加强与市政府及相关科室的联系。我们坚持将相关活动告知市政府及相关科室,互通情况,保持工作联系。四是加强与县市区人大的联系。无论是开展视察、执法检查,还是调查研究,我们都主动与各县市区人大联系,请求配合与支持,为我们的工作创造条件。五是积极配合其它专委会工作。2007年我们参与了市人大民宗委开展的《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执法检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开展的对公共医疗卫生的工作视察、市人大内司委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执法检查等活动。

七、着力搞好自身建设

我们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一是不断加强学习。组织委员们及办公室人员开展对监督法以及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把握专委会的工作职责,熟悉各项法律内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人大农村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专委会工作水平。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了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坚持改进工作作风。一年来,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客观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为常委会当参谋,为政府建言献策。三是开展与外地人大的学习交流。8月份,组织部分委员到西北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增长了工作见识,扩展了工作视野。同时热情参与接待兄弟省、市人大来我市的学习交流活动,增进友谊,互相学习。

过去的一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在联系部门和市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下,我们按照年初工作要点,认真开展人大农村委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一是对听取审议、视察、检查提出的意见建议跟踪督办不够;二是对加大工作力度的办法研究的不多。这些有待今后加强和改进。

2008年,我们将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小康目标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市人大农村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