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日期:2021-12-07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荆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荆州市委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实施意见》《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形成《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2019年末,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66.7亿元,负债总额789.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77.4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60亿元,资产负债率62.3%。其中:市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89.4亿元,负债总额59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95.4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90亿元,资产负债率66.8%。

  2019年度,全市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1亿元,同比下降1.5%;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下降49.8%(主要是县市区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2亿元);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3%;净资产收益率1.5%,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主要受实现利润总额下降影响);上缴国有资本收益2.4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市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9.5亿元,同比增长3.3%;上缴税收3.6亿元,同比增长28.6%;净资产收益率3.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上缴国有资本收益1.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2019年末,全市地方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7.7亿元,同比增长12.2%;负债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0%;所有者权益34.2亿元,同比增长12.4%。国有资本权益26.9亿元,同比增长13.1%。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例为88.8%。其中:市直地方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27%;负债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192%(政府融资担保业务增加导致负债同比增加);所有者权益18.3亿元,同比增长21.2%。国有资本权益16亿元,同比增长22.8%。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例为93.8%。

  2019年度,全市地方金融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利润总额3700万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市直地方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00万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利润总额2500万元,同比增长47.1%。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两大类。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2019年末,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616.2亿元,负债总额228.4亿元,净资产总额387.8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47.5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68.7亿元。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249.1亿元,负债总额133.9亿元,净资产总额115.2亿元。其中,市直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7亿元,市直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33.4亿元。

  2.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2019年末,全市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550.4亿元(其中,市直90.1亿元)。主要构成类别:公共基础设施305.6亿元;住房公积金104.4亿元;社保基金65亿元;政府储备土地42.1亿元;受托代理资产22.1亿元(其中:市直重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10.4亿元,房屋维修基金10.1亿元);保障性住房9亿元。

  201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5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00公里,水库113座,城市道路2900公里,城市道路桥梁179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文物藏品21.6万件(套),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公共租赁住房25580套。

  市直公路城市道路897公里,城市道路桥梁42座,文物藏品18.8万件。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2019年末,全市国有土地总面积141万公顷。其中:耕地68.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9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9万公顷,林地8.4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4%。

  长江、汉水流经本市流程分别为483公里、126.4公里,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373条,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87亿立方米,入境客水量4054亿立方米,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个(洪湖,面积308平方公里)。

  全市共发现矿种35个,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矿种18个,资源储量32999万吨;矿产品销售总额前5位的水泥用灰岩铁矿2974.5万吨。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

  完善监管体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增强。印发《荆州市国资委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荆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调整完善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精简监管事项,监管职责更加清晰。市直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2.7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0.3亿元,用于支持和改善民生。

  调整优化结构,国有资本布局更加合理。以市场化、平台化、专业化、规模化为方向,突出国有资本的战略引领作用和服务城市功能。组建市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启动金盾押运公司对县市公司资产整合工作;助力推进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立服务于城市建设、股权投资、融资担保、旅游开发的4个市级投融资平台。推动市海子湖投资公司与深圳华强、曲江文化、中建三局等知名企业合作,按照“世界遗产、中国品牌,湖北代表、荆州实施”的规划引领,突出楚文化特征,大手笔投资建设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国有出资企业全年共完成投资总额97.3亿元,其中政府重点项目投资完成21.2亿元。国有资本主要投向商务服务业、批发业、道路运输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仓储业等行业。

  深化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活力持续提升。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举措,切实保障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经营层的经营管理权,制定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对市直国有企业当年经营绩效实施分类考核,将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分类考核结果挂钩,企业副职以及高管人员则按主要负责人薪酬0.6—0.9的系数确定。持续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分离移交协议全部签订,供电分离移交全部完成,供水分离维修改造接近尾声,10家中省在荆企业7家已完成物业管理分离移交。

  强化风险防范,国有资本营运风险可控在控。一是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体系,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和内控机制,印发《关于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备案的通知》《荆州市市属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项目投资决策体系。二是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印发《市属出资企业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企业资金存放管理;全面梳理排查出资企业债务情况,分类评估债务风险,制定化解方案并组织实施;对企业职工集资限期清退整改;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纠正违规经营投资行为;督促企业整改巡视监督、审计监督揭露的重大风险。

  加强党风建设,国资发展壮大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持续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制定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金融布局结构。组建政府融资担保集团,坚持保本微利,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着力优化融资结构和产品体系,加大运用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担保资金聚合放大效应,支持国资国企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服务荆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止2019年底,市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已设立了长证产业基金、湖北清研基金、招商慧康基金、荆楚产业基金4支专项基金,总规模高达40亿元。主要投向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绿色环保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医疗大健康、汽车配件及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科技型企业,兼顾其他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强化底线意识,提高地方金融企业风险防范能力。2019年,全市地方金融企业通过扩宽担保领域,开展工程履约担保、委托贷款担保以及供应链履约担保等多种新组合担保形式降低整体风险。通过设立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加强代偿债权追偿处置和客户信用评估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市场化运作业务流程,落实反担保措施,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等方式防范风险。推出“双查”“双审”“三锁”等新举措规避风险。开展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加强金融风险预测研判,提高地方金融企业抗风险能力。

  增强监管能力,确保金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地方金融企业定期向市人行上报金融业统计表,将业务信息录入省经信委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预警系统,每月向财政局报送财务报表,定期向金融局、经信委、国资委等监管单位汇报担保工作,形成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监管机制。2019年全市10家地方融资担保公司、1家地方投资基金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3700万元,同比增长19.4%。

  完善管理体系,划定出资人管理职能。启动政府授权财政部门履行本级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工作。市直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划转市财政局工作已基本完成。市财政局已拟定《荆州市市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暂行办法》,即将由市政府颁布实施。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强化监管,分层次、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逐步构建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特点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体系。以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市直政府资产管理的意见》为引领,相继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管理以及资产清查核实、资产年报等专项管理制度,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提供支撑。

  夯实基础,国有资产家底逐步清晰。自2016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市范围的资产清查,逐步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动态管理,系统数据与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服务系统定期对接。2019年末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高达249.1亿元,全市占比40.4%,较2015年末增加149.01亿元,5年间增长32.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总额91.7亿元,全市占比36.5亿元,较2015年末增加21.5亿元,5年间增长30.6个百分点。

  全程监管,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更为规范。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新增资产配置行为,把好资产“入口”关。制定并动态更新《荆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及家具配置标准》《荆州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维修标准》,从数量、价格和最低使用年限三个维度增强约束,以标准控制增量,以存量制约增量,从配置源头控制履职成本。大力推进建立政府公物仓、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等资产调剂共享共用机制,巩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成果和公务用车改革成果,推行经营性资产管理模式改革,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规模以上经营性房屋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委,注入市城投公司统一整合营运,发挥资产整体效益。对单位资产处置申请严格执行审核程序,分级审批,强化主管部门和市直单位的主体责任。在全省率先搭建“互联网+”资产拍卖平台,处置信息公开透明,拍卖过程平等竞争,资产溢价屡创新高。

  强化服务,助力各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在相关改革实施前,坚持制度先行,为改革措施落地提供支撑。在经营性资产集中监管、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务用车改革、办公用房清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以及古城保护与疏散等中心工作中,结合相关改革要求,组织市级部门和单位开展财务清理、资产清查、产权界定,强化主管部门和市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保障各项改革和中心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有效防范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部门联动,政府资产管理框架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政府资产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政府资产的管理框架和责任主体,各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方式逐步规范。近年来,政府通过PPP等方式加大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对城区三个污水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升级改造后排放标准由一级B标提升到一级A标。对城区绿地绿道、生态景观带、湿地公园,市政府按照“规划上力求精心,建设上力求精美,管理上力求精细”原则打造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特色更加鲜明。制订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管理制度,强化城市绿地网格化养护,推进园林绿化管养市场化步伐。政府相关部门在对中心城区73条主次干道、41座桥梁进行巡查管理和养护维修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市政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先后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百日攻坚”等活动中力保道路、人行道平整完好,无破损、无坑洼,人行道盲道无缺损等扣分项。

  截止201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稳步增长,县县通高速,全市100个乡镇全部开通等级硬化路,为荆州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改善荆州生态环境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荆州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条件。文物资产管理方法不断改进,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物资产利用与荆州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日益紧密。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采取“四变”方式,提高供地门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选项目。变“招商”为“选商”,逐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二是调整投资强度。变过去的工业最低价出让为现在的招拍挂竞争价格出让。从用地成本上防止了圈地、闲置土地现象的发生。三是控指标。变过去只控外围的粗放利用为现在重控细部的集约节约利用。根据行业标准及用地准入政策控制用地标准,细化容积率、投资强度,倡导建设多层厂房。四是限时间。变过去的约时间为现在限时间。对工业项目开工、竣工及投产限定时间完成并严格监督到位。

  营造节约集约用地氛围,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变过去“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一是依托新闻媒体,把好宣传导向关。采取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知识。二是依托走出去活动,把好宣传拓展关。组成宣传工作小分队,将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法规带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形成“保护国土资源,人人有责;节约集约利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入开展全市土地执法专项检查,重点查处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未供即用、用而未尽等方面的案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过从严查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确保节约集约用地健康有序开展,全力保障荆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改进生态环境。全市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环境执法监察网络,开通“12336”举报电话,形成“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横向有人抓,纵向有人管。以专家技能锁定耕地、林地、湿地、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资源、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变化情况;以专业科技手段查实取水排污及大气质量;以专业数据归集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重点。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严格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占补平衡管理,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充分保障优质自然资源与基础农业空间,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全市耕地减少726公顷,增加715公顷,耕地总量只减少11公顷。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河长制、湖泊湖长制,全面启动城区雨污分离等水体治理工程,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林地管控力度,全面建立林地占补平衡机制,开展湿地资源监测,动态掌握湿地资源变化情况。

  三、审计检查资产管理问题整改情况

  针对2019年审计涉及资产问题,市政府非常重视,及时督促市直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进行整改。

  (一)资产未登记入账问题。市劳动就业局将原所属就业培训中心置换资产3310万元交由新成立的市就业训练中心登记入账;市文旅局对原文旅委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后并账,与市教育局确认划分原体育局办公设备后划转入账;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购置的167万元专用设备正与供货方结清货款,确认价值后登记入账;市古城体育中心已将所属古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购置的轿车、空调等资产登记入账;市卫健委对未上账的房产已分别与沙市区卫健局协调办理房屋划转手续,与市疾控中心办理房产登记变更手续,对原沙市市爱委办出租房产办理资产登记手续。

  (二)资产权属不清问题。市城管执法委已联系市住建局加快与市城发集团办理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项目清算、权属划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已协调市税务局加快办理资产置换报批手续,便于将300万元改扩建部分及时调增原荆州开发区地税局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市政环卫中心针对财务资产帐与资产信息系统资产数据相差5446万元问题,已着手清理分割应划转至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的资产工作。

  (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市城发集团已申请市政府批准,将所有划入市城投公司的直管公房整体移交市住建局管理,解决部分直管公房未入账问题;协调荆州国旅公司将原挂在往来款中的市城投公司2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账务调整;加快与市土地储备中心往来资产结算和政府划转土地回购工作进展;拟定将市文旅投公司荆江大堤沙市段综合整治项目划转的13宗未上账房产划入沙市洋码头PPP项目公司;责成所属物业公司收回前期应收未收的代管拥军路军产44.4万元租金;对空置的可租赁房产加大招租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随着荆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投入逐渐累积并形成巨大体量,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及改革发展均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新形势下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外部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瓶颈,对照市委、市人大要求和人民的期盼,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分布较少,国企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完备性和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统一监管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资产管理主体责任感不强,国有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协调推进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切实做好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水平。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各类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相统一。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建立违纪违法案件通报制度。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激发地方国有企业活力。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集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国有资本监管能力,重点做好转职能、搭平台、做服务、强监管工作,实现科学监管、有效监管。

  (三)持续推动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地方金融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框架;加快构建国有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出资人权利和义务,理顺各方职责,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工作。

  (四)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更好服务高效履职和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公物仓管理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统筹管理;深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均衡配置,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研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强化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夯实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基础。

  (五)多措并举夯实基础,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逐步完善国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制定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狠抓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优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调查评价、确权登记、清查统计、价值核算等工作,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

  (六)强化资产信息共享,构建资产管理完整信息链。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统一开发全口径、全覆盖、全共享的各类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动态掌控资产,切实摸清家底。将资产管理数据库与单位会计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人大监督等数据库紧密衔接、互联互通,形成各类国有资产监管的完整数据链。

  加强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不断夯实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内部资产管理责任制;不断细化和充实国有资产报告内容,确保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稳步有序、扎实推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