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监督工作

日期:2005-05-26 来源:本网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实现监督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换届以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丰富和创新监督工作,在创新监督观念、创新监督思路和创新监督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监督工作的新突破。

一、以开展主题活动为契机,实现监督观念新提高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思路。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更新思想观念是关键。为此,我们集中开展了四项主题活动。

(一)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有为意识。换届后,新一届常委会组成人员变动较大,新成员所占比例达43%,而且大部分是从党委、政府部门过来的,职能变了,岗位变了,角色变了,如何找准工作定位,怎样转变工作理念,现实地摆在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前。因此,我们以“岗位变了怎么办?监督的担子如何挑?创新的思路在哪里?”为主题,适时地开展“换位”思考活动,并与开展读书会、座谈会和请专家讲课等活动结合起来,从岗位的不同到角色的转变,从监督意识的更新到职能作用的发挥,从认识的误区到创业的决心,逐一深思,逐一提高,形成了 “适应新岗位,换位更有为,有为才有威”的共识,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责任意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开展了“全市要加快发展,我们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从观念、思路和监督工作等方面,找差距,查根源,定措施,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更新观念中理清思路。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强化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监督与支持相统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观念。通过加深领会监督内涵,形成了把监督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相互理解与支持的过程,变成凝心合力、推动工作的过程的共识,增强了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人大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使命意识。去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50周年。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展示人大工作成果,弘扬民主法制精神,以此提高使命意识,增强创新观念。先后以市委的名义召开了全市人大工作会议,研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人大工作任务,牢固树立起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定信心。编制出版了35万字的《人大工作文集》,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监督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强化镇级人大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成果,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亲自做过的工作、亲自总结的经验,来感受人大工作的辉煌历程,来体验从事人大工作的自豪感,来激励自己不辱使命创新进取。开展“人大工作知识”竞赛活动,动员广大代表和市民踊跃参加知识竞赛,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了全社会的人大意识。

(四)开展代表“充电”活动,增强履行职务的素质意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基础和依托,其法律意识、知识水平、决策能力和议政能力直接决定人大监督的水准。换届以来,我们从提高代表素质入手,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抓“基本知识”培训,侧重人大基本知识、人大代表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起草议案和建议意见等知识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抓“知情知政”培训,组织代表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和讨论,不断扩大知情面。三是抓“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有关法律、经济、金融等知识,帮助代表掌握行使权力所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先后对部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部分镇人大主席和代表小组组长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代表的业务素质、参政议政能力和依法办事水平。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实现监督思路的新转变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内容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及时把工作思路转变到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自觉地把构建和谐社会纳入人大监督工作的范畴,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加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我们抓住改革与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以及经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督,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先后围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壮大、扩张搞活商贸流通业、保持金融业健康发展等重点,成立专门调查组,深入调查剖析,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批转到有关部门研究落实,为全市经济的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自换届以来,多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等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76元,同比增长了13.1 %,农民人均减负378元。重视环境保护和建设,每年都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建设旅游基地,支持旅游业做大做强,切实加强了对全市旅游基地建设情况的监督,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使旅游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日渐凸现。去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70亿元。

(二)紧扣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一是代表工作逐步规范化。健全了联系代表、走访代表、接待代表来访和代表列席常委会等制度,形成了紧密型、结合型的联系网络。开通了人大网站,设立了代表信箱,创办了《代表信息》,向代表及时通报国家的大政方针,定期提供全市重大决策,经常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为代表知情知政搭建了平台。每次调查、视察都邀请代表参加,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代表评议取得明显效果。做到既尽可能体现原汁原味,又让事实准确无误。换届以来先后对8个部门进行了代表评议。为确保评议质量,分赴120多个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召开了60多个座谈会征求意见,向各级人大代表和市民发放1000多封征求意见信进行问卷调查,形成了有说服力的评议意见。评议会上面对面地评议,当场公布评议结果,被评议部门很受触动,在社会上也引起较大反响。三是述职评议得到加强和改进。着力在调查、评议、整改和督查四个环节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使调查的范围更广,评议的质量更高,整改的效果更实,督查的力度更强。换届以来共对8个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述职评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紧扣法治建设加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基础。我们始终把加强法律监督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对28项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了监督检查和立法调研,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换届初,为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制定了《威海市国家机关执法责任制适用法律法规目录》,增强了法律监督的针对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制定了新一届常委会5年法律监督规划,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在监督内容上突出重点,分批定期检查,先后监督检查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小企业促进法》、《水利法》、《城市规划法》、《传染病防治法》、《刑事诉讼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充分发挥了法律监督在促进经济发展、落实基本国策、推动城市化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在监督形式上讲求艺术,努力做到把执法检查的形式和执法检查的效果结合起来,把执法检查与督办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检查教育与落实整改结合起来,先后开展调查研究7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62份,有力地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紧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群众基础。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凝民心、聚民力、保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是关注热点,及时监督。围绕食品安全、药品管理、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未成年人上网等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出了治理整顿的建议和意见,为维护群众生命健康,保护农民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直面难点,注重实效。围绕下岗再就业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难点,监督检查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情况,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近年来,全市失业控制率在2%以内,失业保险率达到99%,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三是捕捉重点,一抓到底。针对失地农民面临的基本生活保障这一重大问题,广泛进行调查摸底,认真监督检查,要求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的关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实行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并举,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保障制度。对此,市委、市政府研究并制定出切实的解决措施。

三、以提高监督实效为目的,实现监督机制的新完善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机制不健全是监督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法,解决监督不力、不到位的问题,是我们在监督工作中着力抓的重要环节。

(一)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机制。针对常委会在开展调查、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时,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见或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决定,但因缺乏有力的跟踪监督约束机制,事后往往问题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去年我们制定了《威海市人大常委会督查工作办法》,从审议意见的形成、办理、上报、审议、检查和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跟踪督查的程序。尤其注重审议意见的落实和整改,在一定时期内,专门组织委员、代表或工作人员,听取有关部门整改情况的汇报,或实地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调查,看看问题到底解决得怎么样,所提建议、意见或所作决议、决定到底落实得怎么样,进行全程监督。对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对那些敷衍塞责、不认真落实常委会建议、意见或决议、决定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使人大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工作,促进常委会议事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增加人大工作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去年审议、通过了《威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公民旁听办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户籍在威海市或者户籍不在威海市但在威海市居住满一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具备旁听的条件。截止到目前,共有30多位公民旁听了常委会全体会议。为发挥旁听公民的积极性,我们采取单独设组和分散设组的方法,让公民与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起审议讨论。单独设组时,由常委会分管领导主持,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公民对常委会审议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旁听的公民热情很高,积极发言,既有口头建议,也有书面建议,体现了一定的参政议政水平,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是我市逐步推行的一项完善会议制度的新举措,为使这一活动更加深入有效,目前我们正在围绕旁听对象、旁听范围、旁听的发言方式等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反馈监督机制。为提高监督的透明度,扩大监督的知情面,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协同作用,把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去年我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和 “ 两院 ”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有关情况,公开、透明、开诚布公地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给予肯定或者批评,这在威海市是第一次,在全省也没有先例。在新闻发布会上,常委会把代表提出的、交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办理的意见和建议落实的情况,把“一府两院”办理和落实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等情况,直接向全社会公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诸多不足。这不仅让市民能及时了解人大的监督工作,保证人大代表和公民的知情知政权,更使所涉及到的36个部门的负责人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政府部门加强改进工作又是一种鞭策和促进。这次公开举办新闻发布会,是对公民民主与法治诉求所给予的一种积极回应,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对于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