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我当了40年人大代表

日期:2004-10-07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0年历史上,有两位任期最长的全国人大代表。一位是连任10届的著名农业劳动模范申纪兰;一位是连任8届、闻名中外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用他自己的话说:“八连贯,这是少有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荣毅仁在长达40年的任期内,以他独特的身份、地位和才干,充分发挥了别人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他提出的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实施。
  在半个多世纪中,荣毅仁始终是国内外瞩目的人物。他的父亲荣德生,清末已是企业界名人,人称“棉纱大王”。荣毅仁作为荣氏企业家的第二代,从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的代表。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上海解放的关键时刻,不畏国民党的威胁利诱,坚决留下不走;听党的话克服难关,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作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首户把全部企业拿出来和国家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所有这些,都成为传诵一时的佳话。
  1957午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这一年“红色资本家”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在邓小平的支持下成功地创办了“中信”,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穿针引线的工作。荣毅仁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起到了一般人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叶剑英说:“荣毅仁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在国外……荣毅仁这个优势,别人替代不了,共产党员替代不了。”
  1986年6月,荣氏200多位海外亲属回国大团圆,小平同志和彭真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荣氏亲属,被称之空前的盛举。
  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77岁高龄的荣毅仁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消息一经传出,外电争相报道。在外国人眼中,民族资本家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的副主席,中间似乎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中央三代领导人,率先垂范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与民主党派、党外人士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对荣毅仁关爱备至,硬是跨越了这条鸿沟,实现了惊人的飞跃!
  ……
  荣毅仁的许多传奇经历早已是家喻户晓。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这里仅记述几件荣毅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与党中央历代领导人的交往。

  毛泽东说: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
  1954年,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在1226名代表中,党外民主人士占的比例很高,充分体现了党的长期共存、荣辱与共的统一战线政策。
  荣毅仁回忆说,一届人大在开会时,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民主和融洽的气氛,每一个代表都能充分发表意见,民主人士在发表意见时也十分坦诚。党中央领导同志从不因为阶级的隔阂对我话留三分。那段时间,毛主席与我们多次谈话,都是坦诚相见,给我们指明前途,寄以厚望;我也没有因为自己是资产阶级而不敢讲话。
  1956年,毛主席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始深刻思考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荣毅仁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工商业者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等一系列的讲话后,想到一个在当时来说既重要又敏感的问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阶级关系有了调整,这个对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转化成为非对抗性矛盾呢?
  1956年6月30日,荣毅仁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的发言中,公开提出了上述想法和问题。他希望马列主义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多多在理论上给他以指导和帮助。
  几天后,在全国人大的一次小型会议上,荣毅仁又向毛泽东当面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毛主席还风趣地说:“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
  荣毅仁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有的报刊还开辟了专栏进行讨论,也有一些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到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就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讲话,对此问题作了权威性的回答:“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用平和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

  邓小平说:可采纳荣毅仁关于外方投资比例的建议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既缺资金、设备,又缺人才。鼓励海外人士来华投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当时荣毅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时,荣毅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现状,对原草案中规定“外方投资比例不得高于百分之五十”这一条提出:在外方投资比例上可以只定下限,不定上限。他建议可规定“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吸引海外资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他的建议非常重视,报告了小平同志。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即得到小平同志肯定。而后,小平同志告诉彭真,可采纳荣毅仁关于在外方投资比例上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其中第四条采纳了荣毅仁的提议,规定: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改革开放初期立的第一批七部法律中惟一的一部涉外经济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投资各种形式中最早和数量最多的一种,遍布各行各业。实践证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颁布,对吸引和保护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泽民说:咱们就关起门来说说娘家话吧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也是荣毅仁的老朋友了。上世纪80年代,江泽民在上海担任过市长、市委书记,荣毅仁则在50年代担任过上海副市长,80年代的上海市长和50年代的上海副市长碰在一起,当然有许多共同关心的话题。他们两人又都是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代表,每年全国人大开会都要在上海代表团一起参加审议活动,见面的机会也很多。
  1991年3月的一天,人民大会堂上海厅气氛热烈,春意融融。这是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会场。上海团的大部分代表已经落座。当江泽民和荣毅仁先后步入会场时,江泽民笑着用上海话对荣毅仁说:“今天我回娘家了。”
  “我也是回娘家了。”荣毅仁也笑着用上海话答道。
  江泽民又风趣地说:“咱们既然都回娘家了,那就关起门来说说娘家话吧。”
  荣毅仁说:“那好,我们就关起门来讲娘家话。”
  他们的对话使在场代表们倍感亲切,同时得到了大家的热切回应,整个上海厅一片欢声笑语……
  那次会议由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持。在审议中,代表们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同在上海担任过市领导的江泽民、荣毅仁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江泽民还不时插话与代表进行探讨,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在座的每一位代表都能深切地感觉到江泽民、荣毅仁两位老市长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上海的发展,尤其关心浦东开发开放和国企改革情况,对上海--他们的第二故乡,同样寄以着殷切的希望。
*
  银发满头,金边眼镜,法国式的双排扣西装,一米八几的身材,气宇轩昂,雍容大度……这是荣毅仁作为国家副主席时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有的外国记者谈到荣毅仁的气度和风采,称之能使许多西方的大亨和阔佬们自惭形秽……
  荣毅仁始终是誉享海内外的传奇人物。近年来,由于他远离传媒,更使他的传奇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荣毅仁不久前刚从他的第二故乡上海回到北京的家--东城的一个小四合院。让人惊讶的是,耄耋之年的荣毅仁身板还是那么挺拔,风采依旧。
  在这里,荣毅仁与相濡以沫、共同生活近70年的夫人杨鉴清安度着简朴、幸福的晚年。他每天除了阅读文件、翻阅各种中外报章杂志外,间或打开路透社传送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装置,于是,全球的最新政治经济新闻瞬间便呈现他眼前。累了就闭目静坐,修身养心,他说:“养心就是养生。”记者推想,在他闭目静坐时,脑海里会涌现出多少丰富精彩的人生画面……

  荣毅仁简历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1937年后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上海第四区面粉工业同业公会理事。1950年后任上海申新纺织印染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197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9年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顾问。1983年后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一、二、三、四届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副主席,第六届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二、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