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我市“四城同创”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8-26 来源:未知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我市“四城同创”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0月30日在荆州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柳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安排,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委员组成的视察组,对我市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城同创”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工作的基本情况

视察组在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法新的带领下,先后前往文湖公园规划局游园、园林路中山公园东门片、公园路城管局游园、塔桥路中山公园西门片以及太师渊公园拆迁现场,朝阳社区综合治理整治现场,高速公路荆州(中)出口游园与外荆襄河湿地公园建设现场,荆沙大道楚雄公园拆迁现场,人民北路市场,荆州区老干活动中心等地,察看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随后,召开专题座谈会,观看了荆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片——《亲水绿城古荆州》,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国斌关于“四城同创”工作的情况汇报;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城建环资委委员就进一步做好“四城同创”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易法新主任作了重要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建明参加座谈会并针对视察组提出的建议、意见和今后更加扎实地推进“四城同创”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江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文政、邹崇炎、任万伦、段昌奉,市政府副市长刘曾君、曾庆祝、徐朝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万必勤、市政府秘书长王守卫参加相关活动。市各专项“创建办”主任,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园林局等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荆州区、沙市区、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陪同视察。

二、我市“四城同创”工作的主要成效

“四城同创”工作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四城同创”工作的领导,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作风扎实、措施有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组织领导有力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四城同创”作为全局性重要工作来抓,书记、市长多次在各类会议上强调“四城同创”工作,经常深入到创建现场指挥办公、督查协调。对“十大专项整治”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六项活动,市领导实行挂帅责任制,有力促进了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了“四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四大专项创建办公室,各相关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目标明确,强化责任。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今年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再经过三到五年努力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目标,直至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各专项创建办公室、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对照创建目标和具体标准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出台了操作细则,层层分解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3、协调配合,强力推进。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四级(市、区、街道、社区)联创”的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加强沟通联系,从上到下形成了面上工作分片抓、专项工作部门抓、综合工作联合抓的良好局面。去年召开了五次规模较大的现场推进会,今年又先后召开了“四城同创”誓师大会、“创园”冲刺会、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万人洁城”动员大会和中心城区“城管”行动现场会,市“四创办”每月开展一次大的主题活动,一周一督办,一月一检查,高密度、高强度推进创建工作。

(二)营造浓厚氛围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对“四城同创”进行了全方位、不间断宣传动员。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以市长带队的党政考察团和以电视台牵头的市民考察团,到株洲学习感受城市管理工作,并开展了“老姨妈体验城管”、“市民代表看株洲”、“荆州与株洲大讨论”等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相继开辟“四城同创”、“城管行动进行时”、“城管行动在荆州”、“学宜居株洲,建美好荆州”等专栏或节目,宣传“四城同创”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城市管理“靓点”和“热点”,跟踪“难点”和“漏点”,推介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前不久,又组织开展了“万名市民游荆州”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投身“四城同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热爱荆州、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成效显著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自创建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6.3亿元,用于实施“畅通工程”、“清洁工程”和“亮化工程”。新建道路5条,完成4个城市道路出入口改造、37条主次干道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区27条总长达104.5公里道路实施黑化处理,主次干道黑化率达到80%以上。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建成了日处理污水能力总量达18万吨的红光、草市、城南三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垃圾能力1000吨的集美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安装路灯、拆换坏灯、补添新灯,城市路灯基本实现全覆盖,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8%。

2、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了“万人洁城”、“千人上街”活动和志愿者行动,让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从城管数字化、市场化、网格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并取得了突破。采取“六定”(即加强城市道路日常巡查,对路段“定范围、定标准、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定检查”)、“两统一两同步”(对城市道路、绿地、单位庭院卫生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对主次干道、社区、单位环卫作业质量和绿化管理质量实行同步考核,同步奖惩)、“一查”(每日例行督查,对环卫作业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踪监督)、“一评”(每月召开一次讲评例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实行百分制计分,奖惩兑现)的措施和办法,有力推进了城管方式方法的创新。8月,在省城市管理考评中,荆州取得全省综合排名第五的好成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3、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方面,大力开展了“十大专项整治”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六项活动和窗口行业、执法部门的文明指数测评以及十佳文明社区创建评选活动。坚持以社区创建为重点,去年对39个社区进行了综合整治,今年继续强力推进,有效带动了全市创建工作。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方面,抓住城市主要出入口、水系、道路、公园、广场、游园等关键节点,先后投入园林绿化资金6.2亿元,用于建景显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还绿,新建绿地面积524.33公顷,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39.78%,绿地率35.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8月,省评审团对我市省级文明城市正式授牌。上周,我市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现场考查。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我市“四城同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我市“四城同创”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城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执行不够严格、城市绿化标准有待提高、城区公共卫生与水域综合治理力度有待加大、城市文明程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四城同创”工作,视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刻认识“四城同创”工作的重大意义。“四城同创”,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建设大城市”战略,促进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部署;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全面实现“四城同创”工作目标,对于助推全市“壮腰工程”的实施、加快振兴荆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市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四城同创”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四城同创”目标的实现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强力推进“四城同创”工作。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再加力度、再强措施,不断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要按照“世界眼光、国家标准”和“坚持、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正确处理 “巩固创建达标成果与实现新的创建目标、加大硬件投入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关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既定目标,突出创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我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四城同创”目标圆满顺利实现。

(三)努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广大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四城同创”的主要参与者。要以“四城同创”为契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提升市民文明程度。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宣传引导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创建氛围,激发市民共创共建的热情,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出力的良好创建局面,共同建设“健康荆州、幸福家园”。

(四)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以“四城同创”为载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杜绝为创建而创建、为达标而达标的思想,着力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城市发展规划,提档升级城市绿化标准,切实加强城区公共卫生、公共水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要认真研究、妥善处理创建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以创建工作来推动和改进其他方面的工作,真正使“四城同创”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惠及广大市民的同心工程。

(五)加大对“四城同创”工作的支持监督力度。“四城同创”是“项目建设、环境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要积极支持、参与“四城同创”,加大监督力度,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视察活动,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政府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为实施“壮腰工程”和荆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