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突出五大监督重点 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

日期:2016-11-22 来源:湖北人大网

荆州是“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淡水渔业面积和产量连续21年保持全国地市首位。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五大重点依法加强监督,为提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一、加强对水域生态的监督,从源头入手推进健康养殖

“好水”才能产“好鱼”。为推进水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常委会运用多种法定方式,着重从三个方面持续进行监督。一是连续作出专项决议。先后作出关于城市水域、四湖流域、洪湖湿地保护等5个决议决定,形成了行政区域内从上游至下游、以水环境保护为核心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二是扎实开展跟踪监督。连续三年对省湖泊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相关决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视察,督促和支持政府全面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水库限养、湖泊拆围和生态修复工程。三是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对遏制水库湖泊污染、四湖总干渠治理、加强水环境执法等10多件涉及水生态保护的代表建议,采取领导牵头督办、专委会对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代工委协调督办、政府专班考核督办的“五位一体”模式,推动建议办理落实。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市关停了一批水污染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洪湖、长湖拆违工作基本完成,大型湖泊水库的水质逐渐改善,有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产管结合的监督,从制度入手保障供给安全

质量是“产出来”的,安全是“管出来”的。常委会专题视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听取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采取市县同步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渔业法执法检查。在视察检查中,常委会对市政府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检验检测、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执法监管等作法给予肯定,并指出了在安全意识、生产环境、监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四个最严”、产管并重等要求,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更加有力的监管措施,切实保障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安全供给。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以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销售有标识、产地有证明的“四有”为重点,推行水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为重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以水产投入品为重点,严格执行例行监测、监督抽检和自律性检测制度,全市水产品质量综合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三、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监督,从特色入手引领质量提升

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常委会连续几年开展专项监督,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深入各县市区,重点调查河蟹、黄鳝、小龙虾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情况,多次调研大明、德炎、华贵等水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创建精品名牌。今年,常委会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再次进行专题视察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特色水产优势,大力实施水产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品牌推介、品牌维护工作,以品牌建设倒逼质量提升。近年来,荆州水产品品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共注册水产商标1124个,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266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荆州鱼糕”“洪湖清水大闸蟹”“笔架鱼肚”“洈水生态鱼”等“荆州味道”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品牌对质量安全和水产强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四、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监督,从规模入手促进市场规范

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水产重大项目。高度关注华中农高区的发展和涉农项目建设,连续几年对园区内的“中国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进行重点视察,与市政府共同研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提出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国家级安全优质水产品集散中心。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字号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明年建成运营后,将实现年交易量2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元。二是新型主体培育。多次到部门、到县乡、到农村,开展新型水产经营主体专题调研,重点就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积极发展水产合作联社等提出意见建议。经过几年发展,全市现有水产专业合作社938家,合作联社8家,养殖水面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三是标准化生产。围绕提高水产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针对性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着力推进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水产养殖的示范创建和生态种养的发展推广。全市先后制定小龙虾、黄鳝等地方养殖标准29个,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6个,推广稻虾、稻蟹、稻鱼等生态共作200余万亩。

五、加强对诚信体系的监督,从宣传入手强化共治之责

诚信守法深入人心,质量安全方能长远。常委会以省人大连续6年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为契机,一方面,扎实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宣传,认真组织“3.15”“12.4”“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专题宣传,针对农事季节特点开展集中宣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将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大力推进联防联治和行业自律,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健全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2012年,荆州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以二维码标识为重点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监测信息平台,建立监测点41个,积极推行红黑榜制度,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经营主体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