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宜铁路荆州火车站站房设计方案汇报

日期:2010-04-12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铁路办主任曹建华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汉宜铁路荆州火车站站房设计方案有关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荆州铁路建设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荆州人的铁路梦终成现实。汉宜铁路于2008年9月17日正式开工,荆州段全长50.77公里。一年来,征地拆迁及工程施工进展比较顺利;永久性征地和临时性用地近4000亩,已全部退出;居民房屋拆迁共680多户,拆迁面积达12.94多万平方米;另有各类不同性质的10家企业拆迁已接近尾声。同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荆州火车站站房设计方案现已确定,并完成了初步设计。

为将荆州火车站站房建成独具荆楚文化特色、功能齐备,充分展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气质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我市在铁道部原定站房面积3000平米的基础上,经过努力争取到6500平米,并同意我们按12000平米建设;同时提出荆州站房设计必须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于3月初在铁道部网站上挂出;4月初,铁道部技术鉴定中心在北京召开了5家竞标单位设计方案审查会,经专家评议,推荐出其中两家进行概念性设计,7月6日铁道部技术鉴定中心带领有关领导及专家在荆州召开站房概念设计方案征求意见会,就两家的概念设计方案推出一家,即中南建筑设计院(简称:中南院);8月14日,鉴定中心召集有关领导和专家,在北京对中南院在概念优化方案基础上提出的实施方案再次召开审查会,最后确定中南院设计的实施方案;中南院根据领导和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形成了现在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于9月22日在武汉、25日至26日在北京分别召集有关专家进行更详细的审查。总体来看,荆州火车站站房的设计,经过几轮的修改和完善,中南院提出的实施方案比较充分体现了“古城新韵、荆楚之门”的设计理念。同时,在方案实施前,在市政府网站上挂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二、站房及站前广场设计方案

——区位概况

本项目位于中心城区的西北角,行政隶属于荆州区郢城镇。郢城火车站片区范围东起荆襄河,西至207国道,南起太湖港,北至沪汉蓉快速铁路,总占地529.54公顷。片区西南紧临荆州古城,北接郢城遗址和海子湖,距城南副中心(大学城)的空间距离约2.8公里,距城市商业中心(便河)的空间距离约5.7公里。车站所属地形开阔、平缓,地势较低,北高南低,为垅岗地区,场地的黄海高程在29.13—34.00之间,片区外围有太湖港和荆襄河两条水系。

——设计理念及建筑造型

荆州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新韵•荆楚之门

城门、城墙、文字砖——荆州现有八座古城门,其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素有“江南完璧”之美誉,文字砖则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

本建筑以荆楚之门的立意,寓意荆州站成为荆州的城市门户,成为荆州向全国、全世界展开的一座形象之门、文化之门。提取荆州古城的精髓部分-城墙、城楼、城门进行抽象,并有序组合,塑造成一个简洁、大气又富有地域特色的交通建筑形象。设计中运用现代建筑表现手法,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单元模块的排列形成虚实对比,更大胆运用代表楚文化的红色传达出丰富的传统建筑意向及荆楚文化特色。

实墙面为干挂浅色花岗石,并巧妙呼应城墙、文字砖的意向,窗为Low-E中空夹胶玻璃窗,窗框为深灰色断热桥铝合金窗料。立面中部采用红色铝合金窗框。局部屋面采用直立锁边铝合金屋面。通过材料虚实对比,表面质感及色彩的变幻,取得精美的外观效果。

——建筑说明

站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空间结构形式,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客运用房总建筑面积为11933平米(另外站台雨棚36800平米,进出站通道2300平米)。站房东西长为207米,南北宽为39米,建筑高度从室外地面起计为27.6米。站房建筑平面采取线侧下式站房的形式,采用线侧候车,“下进下出” 设计模式。车站主要功能分区地上分两层设置:一层为进出站层,二层为辅助空间层。局部为地下室。

进出站层:设置进站广厅、候车厅、售票厅、贵宾候车厅、出站厅、行包库、商业、空调机房等主要功能空间。基本站台旅客通过楼扶梯进入基本站台,贵宾通过专门电梯通过栈桥进入基本站台,中间站台旅客由进站地道楼扶梯上到2、3站台,出站旅客经过出站通道及楼梯通过出站厅出站。

辅助空间层:设置信号、通信设备用房,办公、派出所和商业空间。

地下层:设置水泵房、消防水池、冷冻机房。

荆州站设计总投资为25935万元,其中站房投资为12823万元,站台雨棚7115万元,其它投资5997万元。

——交通组织设计

所有交通换乘设施均尽量靠近站房布置,缩短旅客换乘距离。中央为步行集散广场,公交车场、出租车、社会车停车场布置在步行集散广场东西两侧靠近站房布置,人流由各停车场通过中央步行集散广场进入旅客活动平台。

a)出租车

进站:由广场西面的规划道路由西向方向进入,在专门的出租车下客区下客后进入停车场。

出站:等候接客的出租车停留在停车场,按指挥进到出租车上客区处接客后向西驶离站区。

b)社会车辆

进站:由广场东面的规划道路由东向方向进入社会车下客区,下客后驶离进入广场西南面社会车停车场。

出站:停留在停车场,上客后由西向南进入站前大道驶离站区。

c)公交车辆

公交车靠近出站口布置在广场东侧,与东面的规划路连接,方便旅客疏散。

d)贵宾车辆

贵宾车西侧道道路进入站房西侧的专用停车场。

e)行包

行包流线位于站房东侧,通过坡道上基本站台,通过地道上2、3站台,与其他流线无干扰。

车站内部旅客流线:

a)进站:一般旅客主要通过地面的广场进站,旅客进入进站广厅后,依照显示屏指示,按车次选择到所在候车厅。贵宾可通过车道到达贵宾候车室或直接进入进站地道上到中间站台,或通过专用电梯、过厅、栈桥到达基本站台。

b)出站:站台中间站台出站旅客经自动扶梯或楼梯下至出站地道经出站通道、出站口检票,基本站台出站旅客经楼梯直接下至出站通道检票出站,可方便的选择乘公交车,出租车或社会车辆离站。

c)行包:行包通过东侧的坡道上到基本站台,或通过出站地道、行包坡道上到中间站台,行包地道与出站旅客地道合建。

——绿化景观与城市空间设计

旅客活动平台宽度为站房前15米,站房东西两侧10米,为人流集散的硬质地面。

城市广场主要有人流集散的硬质地面和休闲绿地,相应配套电话亭、指示牌、休息设施、景观设施和部分小型服务设施,能供旅客室外休闲、候车之用。绿地结合色彩鲜明的植物搭配,形成园林式广场。

沿城市主干道的绿地景观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点区域,植物在平面和立体配置上,采用多层次、多色彩、多季相的生态复合结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多层次结合。考虑视觉的通透性,以便很好地观赏火车站、广场及其它城市景观。临道路边选用分枝高,株型挺拔,遮荫性强的常绿乔木。

三、下段工作安排

一是督促设计单位和项目业主尽快完善站房的初步设计,力争在11月底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12月初开工建设。

二是配合城投公司和规划部门做好站前广场规划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广场布局与周边土地开发的协调问题。

三是近期配合设计单位做好现场勘测、主动协调做好站房及站前广场的征地拆迁工作。

                      (责任编辑 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