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查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

日期:2009-11-18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08年12月16日)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12月9日—1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检查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林成、贺崇文带队对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吴方军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到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实地检查了9个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建设现场与工程进度,顺道察看了四湖总干渠、西干渠、东干渠部分河段的水体污染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和洪湖市政府关于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副主任马林成等领导同志还在座谈会上就进一步搞好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将检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综合治理所做的主要工作与成绩

自2007年4月26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四湖流域(荆州市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决议》后,市政府迅速成立整治领导专班,认真研究落实《决议》的具体措施与方案,全面开展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已取得较好的进展和成效。四湖流域上游的污染源已明显减少,三大干渠的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洪湖核心保护区的水质也有明显好转,达到Ⅰ—Ⅱ类。一年多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规划,强化责任,切实将水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的精神,市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结合水环境状况,制定了《荆州市“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洪湖湿地保护规划》等重点水体保护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专项整治的文件,不断完善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并已将节能减排、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了问责制度和“一票否决”制。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比较得力,宣传发动比较广泛,全民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对综合治理水污染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进一步增强。

(二)专项整治,强化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2007年,市政府按照省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及时制发了《荆州市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整治的意见》,并成立四个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对小水泥、小火电、城市污水、小造纸进行了专项治理。截止去年底,全市(含江南3市)共关闭企业29家,其中造纸企业15家、印染企业4家、水泥企业3家、火电机组4台、其他企业3家。共淘汰落后产能造纸15.81万吨,化学制浆10.35万吨,印染7000万米,水泥15.4万吨,火电2.9万千瓦。同时,针对荆州小印染企业较多的实际,还采取督促企业分批搬迁进入开发区印染工业园和加强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等措施,减少了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并坚持做到了中心城区一律不准新上印染项目,新建项目一律进开发区印染工业园。

(三)争取资金,启动工程,狠抓四湖流域城镇污水治理工作。为重视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四湖流域城镇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并要求各级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计划与方案。市政府有关领导通过多次到省财政厅和省建设厅做工作,已争取专项建设资金1亿元,计划在四湖流域城镇新建18个污水治理项目。按照工作安排,所有项目于今年全面动工,明年全部投入运行。红光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已正式移交并开始商业运营,日处理污水量10万吨左右,效果较好;城南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为 8665万元,明年初可投入试运行,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草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为6016万元,现已完成土建工程,预计明年6月底投入试运行,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这三个污水厂全部建成运行后,基本能解决中心城区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沙市区岑河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设计能力为日处理生活污水5000吨,预计今年底可以全部完工。洪湖市城区已建成日处理7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每天处理3.5万吨生活污水。瞿家湾镇污水处理厂和沙口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进展顺利;新滩镇污水处理厂准备开工建设。监利县除城区污水处理厂和朱河镇污水处理厂准备启动外,其新沟镇、福田寺镇和汪桥镇的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均可投入试运行。江陵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及普济镇、熊河镇的污水处理厂现已进入启动阶段,市政府已多次加强督办,要求明年底全部建成。荆州区庙湖流域水污染环境整治工程,先期由艾德洁公司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治理,现决定采取河湖清淤、生态补水、生物治理三大措施对水环境进行治理,由荆州区政府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四)推广科技、“三改一建”,探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市政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已经起草即将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拟通过加强农业环保体系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业环保新技术研究,积极抓好仙洪示范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大力实施“三改一建”(改水、改厕、改圈和建沼气池)项目等措施,形成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落。目前,在洪湖、监利示范区内已有6个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达到生态示范村的标准。

(五)疏浚渠道,修建涵闸,提高水利工程治理能力。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已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争取列入到全省“五个专项治理”工程之一。2007年3月,省政府成立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正式启动有关工作。2007年12月,省发改委审批了《四湖流域综合规划报告》,规划总投资为85.73亿元,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四湖流域主要治理任务。去冬今春,省水利厅已在洪湖、监利段开展了一期工程试验,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开挖土方286万方,迁房10.7万平方米,砍树18万株。综合整治的效果比较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年多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在加强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目标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

(一)对荆州市中心城区的河渠和周边的长湖的综合治理不够。中心城区的豉湖渠、西干渠、荆沙河、护城河、太湖港渠和便河等水段,除太湖港渠水质为Ⅳ类外,其余均超过Ⅴ类;长湖因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过度开发,污染仍然较为严重,水质属Ⅳ—Ⅴ类。这里面尽管有时间短、任务重、资金紧、管理体制复杂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情有可原,但绝不能等待观望,或任其发展。

(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全市共有18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但有一半的工程没有启动。个别县市和乡镇的行动很迟缓,难以保证在2009年10月底之前通过省里的验收。

(三)管网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省里虽然给每个乡镇下拨了70万元的管网配套资金,但每个乡镇过去都没有建管网,需要新铺设管网。通过摸底,每个乡镇至少要新铺管网15公里,如按每米300元计算,则需要资金450多万元。加上每吨污水处理运行费需0.25元左右,每个乡镇每年需承担运行成本18万多元。

(四)大部分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仍然严重。近年来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和水产养殖的过度开发,加上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四湖流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有的地方呈日益加重的趋势。

(五)城镇生活污水对水质的破坏日益加剧。现有水体环境承载能力低下,内河水体水环境容量几近枯渴。一些内河和湖塘水体已频发“水华”事件,蓝藻和水花生等浮游植物正滋长蔓延,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几点建议

鉴于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目前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治理水污染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切实将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和控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规划,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具体落实,不断增强治理水污染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二)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全方位多领域地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重点项目和专项投资,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步伐。

(三)要抓紧实施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既要抢进度,也要保质量,更要讲科学。要注意搞好综合配套和综合利用,确保项目尽快建成受益,以免劳民伤财。

(四)要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彻底关停并转“五小”企业。严格环保准入制度,淘汰落后产能、落后设备和技术,控制新增工业污染源。

(五)要进一步加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力度。广泛发动群众,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重点,以全面推动“三改一建”为引擎,努力改善农村的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

(六)要进一步加强长湖、洪湖的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洪湖已在综合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成效,要巩固现有成果,防止反弹。长湖地处三市,管理体制复杂,水质已呈污染日趋严重之势,市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向上反映和争取,尽快将其纳入国家和省综合治理的重点,以促进湖泊生态功能早日恢复。

                      (责任编辑 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