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7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日期:2008-11-2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财政局局长 张端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提出2007年财政决算情况和200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市人大常委会对2007年市本级财政决算予以审查和批准,并请对2008年上半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予以审议。

一、2007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7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不含社保费收入)340859万元,完成预算304805万元的111.83%,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4.6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2426万元,完成预算的112.57%,比上年增长18.53%。全市地方财政决算支出(不含社保基金支出)658007万元,剔除省专项补助列本级支出136426万元,完成预算427653万元的121.96%,比上年增长21.77%。全市财政收支决算平衡结果:财政总收入729726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24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44672万元(税收返还41819万元,调整财政体制基数返还收入21966万元,原体制补助477万元,专项补助收入136426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7767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94514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38907万元,调整工资补助10659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补助22916万元,各项结算补助3487万元,企事业单位预算划转补助收入-10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0890万元,调入资金1738万元。财政总支出687173万元,其中: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58007万元,体制上解省支出21145万元,专项上解省支出7051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95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0万元。2007年省转移支付补助收入需结转2008年支出28164万元,收支相抵后,收大于支14389万元。

2007,市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74256万元,完成预算64219万元的115.63%,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9.32%。市级地方预算支出执行98320万元,完成预算79503万元123.67%,支出分项目执行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2036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45.42%;

公共安全156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1.82%;

教育99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5.47%;

科学技术14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4%;

文化体育与传媒185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2.80%;

社会保障和就业60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3.66%;

医疗卫生603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0.01%;

环境保护8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84%;

城乡社区事务55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80.93%;

农林水事务117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04.41%;

交通运输14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79.12%;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644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9.98%;

其他支出98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5.59%

基金支出11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4.99%

2007年市级支出高于年初预算的原因,一是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列收列支项目增加2135万元;二是四湖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泵站排涝等专项转移支付增加7087万元;三是增列还贷支出3030万元;四是规范津补贴增支2500万元;五是城市建设资金增支1000万元;六是预留参公管理人员工资调整资金3000万元。剔除上述因素18752万元,实际完成预算100.08%

市级财政收支初步平衡情况是:财政总收入134780万元,其中:地方收入42598万元,税收返还17799万元,工资性转移支付补助23760万元,原体制补助477万元,调整财政体制核定基数返还278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550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补助14820万元,省专项补助19986万元,结算补助898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020万元。财政总支出13708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18306万元,上解支出18774万元。收支相抵后,支大于收2300万元,比年初预算缺口减少200万元。

今年上半年,市审计局对2007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报告主要指出了部门预算编制不够完整、部分项目支出预算的具体计划安排滞后、专项支出预算管理有待规范和应作未作预算收入等问题。对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和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要求,我们及时认真进行了整改。

针对应作未作预算收入的问题,已将2007年“非转经”收入86万元和天发股份转让收入6.3万元缴入国库;针对预算编制不够完整,部分项目支出预算的具体计划安排滞后、专项支出预算管理有待规范的问题,已启动2009年预算编制工作,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做到全面、完整地反映部门所有的财政性收入和支出,便于人大监管和审计监督;对于人大批准的项目支出预算,做到及时分解和拨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促进相关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将纳入预算管理,相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明确使用范围和标准,建立必要的评审机制,加强财政监管,杜绝随意性。详细的整改报告已上报市人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管理。

二、200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2.67亿元,完成预算数39.51亿元的57.39%,超序时进度7.3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26.44%,同比增收4.74亿元,完成奋斗目标40.82亿元的55.54%,超额完成了全市财政总收入“双过半”奋斗目标;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9亿元,占预算数17.06亿元的57.41%,比上年同期增长20.77%,同比增收1.68亿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34亿元,占预算数4.16亿元的56.20%,比上年同期增长27.21%;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93亿元,完成预算数17.81亿元的55.76%,比上年同期增长27.91%。分征收部门:国税部门实现11.97亿元,完成预算数21.33亿元的56.12%,同比增长31.28%;地税部门实现7.17亿元,完成预算数12.48亿元的57.41%,同比增长25.12%;财政部门实现3.53亿元,完成预算数5.69亿元的62.10%,同比增长14.55%。全市征收社会保险费15.30亿元,完成全年预算18.64亿元的82.09%,比上年同期增长94.40%

上半年,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9.1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48.20亿元的39.66%,比上年同期增长25.15%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级财政收入实现4.70亿元,完成预算数8.48亿元的55.40%,比上年同期增长15.55%,增收6322万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7亿元,完成预算数4.62亿元的53.41%,比上年同期增长8.20%,增收1868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4439万元,完成预算数8225万元的53.97%,比上年同期增长15.84%;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66亿元,完成预算数2.77亿元的59.94%,比上年同期增长24.94%。分征收部门:国税部门实现2.42亿元,完成预算数4.13亿元的58.74%,同比增长24.96%;地税部门实现1.73亿元,完成预算数3.00亿元的57.62%,同比增长9.36%;财政部门实现0.54亿元,完成预算任务1.34亿元的40.20%,与同期基本持平。市级征收社会保险费5.34亿元,完成全年预算4.92亿元的108.47%,同比增长157.18%

收入分主要项目为:

    增值税完成14975万元,占预算数的55.39%,比同期增长24.78%

    消费税完成2237万元,占预算数的70.79%,比同期增长6.88%

    营业税完成10893万元,占预算数的49.82%,比同期增长14.07%

    企业所得税完成7625万元,占预算数的62.13%,比同期增长39.19%

个人所得税完成3053万元,占预算数的77.61%,比同期增长35.93%

城建税完成1208万元,占预算数的63.85%,比同期增长36.65%

其他工商税完成1472万元,占预算数的124.85%,比同期增长79.29%

    罚没收入完成2772万元,占预算数的29.75%,比同期下降32.75%

上半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39亿元,完成全年预算支出指标9.22亿元的36.76%,同比增长37.17%,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2.57%;

公共安全支出79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9.94%

教育支出47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7.89%;

科学技术支出2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68%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7.22%;

社保与就业支出284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3.41%

医疗卫生支出342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6.63%;

环境保护支出3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6.59%;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3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8.39%;

农林水事务支出13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8.98%;

交通运输支出1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4.46%;

工商金融等事务149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3.15%;

 ()全市预算执行特点

分析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财政收入增幅高、进度快。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7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高于20075.7个百分点,高于200612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半年增幅创三年来新高。实现财政总收入占年初预算计划39.50亿元的57.4%,虽比半年收入进度最高的2007年低1.4个百分点,但这是在预算任务高增长的基础上取得的(2007年预算任务仅比2006年决算数增长4.9%,而2008年预算任务则比2007年决算数增长16%)。

2、财政收入城区好于县市。

20076月份开始,城区财政收入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2008年上半年,城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1.54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0.9%,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城区财政总收入增幅达到27.9%,高于县市财政总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连续二年城区增幅高于县市,城区的龙头作用逐步体现。

3、税收收入稳步增长。

全市入库全口径地方税收收入19.14亿元,占年初预算任务的56.6%,比上年同期增收4.29亿元,增长28.9%。税收增收额占财政总收入增收总额的90.5%,拉动财政总收入增长23.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4.4%70.0%,分别比2007年上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逐步提高。

4、非税收入增长趋缓。

全市非税收入入库2.94亿元,完成预算任务的57.0%,同比微增2.47%。罚没收入的减收是非税收入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为规范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建设和谐荆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级从2008年起实行严格意义的收支两条线,从预算安排上保证了重点执法部门的基本支出,城区对违规罚款从紧从严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上半年市本级入库罚没收入同比下降了32.75%

5、财政支出低进度高增长。

上半年财政支出一方面体现为进度不快,低序时进度13.24个百分点,差一个半月的进度。支出进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在预算编制的支出指标中,除按时间进度发生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外,还有相当数量年中特定时间发生的特定支出,如归还贷款支出、本级专项支出等,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支出;财政支出另一方面体现为高增长,上半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7.17%,支出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尚未执行公务员调资和津补贴政策,同期支出基数低。此外,上半年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项目的支出进度超过40%,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60%以上,远远超过一般预算支出的平均进度。

()预算执行中所做的工作

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和财政工作任务的实现,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创新机制,大胆改革,理财能力不断提高。

市财政部门积极“自我革命”,下大力气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实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阳光理财。市直与财政有经费领拨关系的200多家预算单位全部实行了集中支付;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网络系统,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实行了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节支率达10%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对市直109个部门、250家单位实行了规范的部门预算,社会反响很好。一方面是对15类预算单位实行了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取消了过去罚没收入返还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乱收乱罚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将一般行政事业主管局人年公用经费从1000元提高到6000元,四大家从2500元提高到10000元,公、检、法、司按省定最低保障标准列支公用经费,不仅保证了单位正常公用经费,而且缓解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矛盾。

2、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债务管理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多次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汇报荆州的财政困难情况,同时还抓住财政厅领导来荆州指导工作的一切机会,加强感情沟通,主动汇报,多方向上争取资金,上半年,全市向中央、省财政争取专款8.88亿元,同比增长89.11%,进一步加大了财政保障力度。另一方面抓紧债务管理不放松。对欠款单位采取必要的制约手段,对有钱不还、长期拖欠的单位,不准更新车辆,不准派员出国考察,不准上新项目,不准再贷款。上半年,已落实还款资金6000万元。

3、筹集资金,培育财源,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增强。

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激励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上半年,我们会同市经委等相关部门对全市符合条件的15家企业进行了认真调查,分别上报了“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产业发展专项”等多个项目,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建立了财政企业网络数据平台,进一步理顺城区企业财权与事权关系。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落实财政支农预算38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市直财政安排支农专项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全市上报土地治理项目14个,争取改造中低产田资金6000万元。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上半年,共发放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5.98亿元。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落实培训资金982万元。

4、保障重点,关注民生,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

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一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征收社会保险费力度,上半年已征收社会保险费15298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86360万元的81.1%,比去年同期增长94.4%;规范了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统一了五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做到应保尽保,年底将达14万人。二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实现了医疗保险政策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从61日起取消了医疗救助病种限制,使更多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三是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执行财政扶持政策,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四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全市65.95万名中小学生。

三、深化改革,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预算和财政工作的顺利完成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深化改革、增收节支、资产管理、化解债务、强化监督等方面下硬功夫,全面完成财政工作目标。

(一)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继续坚持“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规范管理”,不断夯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基础。将非税收入全部置于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之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政府财力的集中。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对公务员和参公管理预算单位坚持实行收支脱钩。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切实保证个人政策性支出,逐步提高公用经费支出标准,有效克服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完善项目评审办法,规范项目经费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办法和配套措施,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确保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加强对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办法,努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断创新财政改革。

(二)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缓解财政困难

做好收入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区财政管理体制,及时解决新体制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城区全面开展税源普查,让政府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加强税收征管,加大财政对税收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依法应收尽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

强化支出管理工作。对干部教师工资及津贴补贴、机关正常办公经费及公检法司执法经费、弱势群体的补助及救济等重点支出必须坚决保证。对出国经费、招待费、会议费、参观考察费等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缩,严格管理。特别是要压缩大型会议开支、规范招商引资支出等,按照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关于厉行节约支援抗震救灾的通知》(荆办发电〔200838号)精神,确保压缩公用经费10%

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挤出资金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兴市”、抗震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

针对当前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管理较为混乱,车辆管理不规范,“非转经”资产管理不统一的问题,下半年,将争取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机构。以“集中产权,统一管理,搞好营运,保值增值”为总体思路,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行政事业资产,严格资产处置程序,统一资产营运,加强收益集中管理。规范抵押担保行为,建立资产管理和营运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债务管理

巨额政府债务是我市当前财政面临的最大风险和隐患。为了有效地化解政府债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债务清收力度,实行债务清收目标责任制。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收支管理,多方筹措还款资金。同时,按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不同债务类型,实行分类化解,妥善处置。特别是对用于水利、城建等公益项目的国债转贷欠款,要主动向财政部、省财政厅汇报情况,积极争取这部分国债转贷资金实行“贷改拨”,减轻政府还债压力。

(五)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理财水平

抓紧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部署,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荆州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继续做好部门预算、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以及相关政务的上网工作。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特别是要完善预算执行监控制度,加强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

巩固“两项活动”成果。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沟通协调,着力提高执行能力,大胆创新生财、聚财、理财思路,全面促进荆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韦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