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

日期:2008-08-06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教育局局长 潘言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中心城区现有各类高中21所,教职工2482, 学生30324人。其中,荆州区5所,教职工774人,学生12875人;沙市区4所,教职工557人,学生5908人;市直12所(含2所私立学校),教职工1151人,学生11541人。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指导和监督下,在两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为高等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全市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据统计,中心城区高中近五年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沙市五中通过土地置换,共投资6000多万元实现整体搬迁,建成了一所起点高、设施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办学规模由原来的39个教学班2100多人,扩大到现在的61个教学班3400多人。荆州中学、沙市中学、江陵中学、西门中学、北门中学、荆南中学、沙市七中等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沙市一中坚持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领学校发展,继田家炳教学大楼落成之后,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建成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提高了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目前,中心城区共有省级示范高中3所(沙市中学、荆州中学、江陵中学)、市级示范、重点高中6所(沙市五中、西门中学、北门中学、沙市七中、荆南高中、沙市一中),办学规模占城区高中总规模的746%,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二是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近五年来,中心城区高中通过改建、扩建校园校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07年招生10685人,录取率达到95%以上,在校生30324人,校均规模1444人。

三是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通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城区高中的高考质量贡献份额居全市之首。2006年、2007年高考上线率分别达到78%85%,其中一本上线率分别达到115%121%,均高于全市平均上线率。特别是荆州中学、沙市中学两校高分层不断增厚,2007年高考,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均在沙市中学,且都是应届生,荆州中学理科600分以上学生达69人,占全市的144%。同时,中心城区以荆州中学为龙头的高中学校理科奥赛成绩突出,获奖人数占全市的比例高达80%。城区高中成为全市高中教育发展的“领头雁”。

四是高中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心城区人口特点和学校实际,按“撤点、瘦身、扩优、创特”的原则,撤销了一批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低的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例如东方红中学、长江大学附属中学均已停止普通高中招生,使中心城区高中布局趋于合理。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周边市(州)高中教育的发展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发展政策环境不优。近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义务教育方面,从2007年春季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从2007年秋季起免费发放教科书,并为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程、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等政策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100多亿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并为贫困生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500元;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家实施了“211”工程,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贫困助学金”等政策。但是,国家却对普通高中招生与收费实行“三限”政策,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收费进一步紧缩。我省还将计划生、择校生比例由原来的55调整为73(省级重点示范高中)、82(市级重点示范高中)和91(一般高中),变一次性收取为分学期收取,加大了学校收费难度,高中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二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方面市、区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增长缓慢,近两年财政拨款额只占学校总支出的33%38%左右;另一方面高中学校因发展所形成的债务一直无力偿还,导致高中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加之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中收费政策的改变,计划生与择校生比例调高,择校生实行三年一次性收费改为分学期收费,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更趋紧张。以荆州中学、沙市中学为例,两校十年来财政拨款额增幅不大,2006年拨款分别为28649万元和28075万元,教师人均拨款不足万元,2007年略有增加。而2006年实行新的“三限生”收费政策后,两校当年即各减收600万元,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推进。办学体制单一,民办高中教育发展不够。城区21所高中,仅有两所民办高中(成丰学校、海子湖学校),且办学规模不大(552人)。引进社会资本办学的工作进展缓慢。荆州中学城南校区建设于2005年立项,但由于征地时遇到拆迁等多种困难,致使投资方无法顺利建设;沙市中学新校区建设虽达成初步协议,但受征地审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没有开工建设。学校数量偏多,布局结构不优。在19所公办学校中,有完全高中 5 所,完全中学10所,完全中小学4所,办学层次较乱;校均规模其中有4所学校规模不到1000人,整体办学规模偏小管理体制不顺,统筹难度大。市、区两级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职能交叉,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包括师资)、布局调整等方面难以落实。

四是教师队补充机制亟待完善。前些年,荆州中心城区的骨干教师向发达地区外流较多。近几年,教育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教师队伍基本稳定。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城区高中学校不得不增加师资力量。由于城区高中教师补充机制不够完善,调入程序滞后,导致这些教师工作三五年后,因无法解决编制问题而外流。去年工资套改后,高中学校新增工资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五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高中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收取补课费的问题上,一方面从提高高考质量的角度需要补课,家长也有要求;另一方面补课又没有象武汉等地那样有收费依据,学校为补课要承担一大笔费用,例如江陵中学每年仅为补课要支付近百万元。有关职能部门频繁到学校检查、收费和罚款,学校校长疲于应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周边环境较差,治理难度大。部分学校周边道路不畅,小商小贩无序经营,总是治理一阵好一阵,得不到根本解决,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发展思路及打算

针对城区高中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采取着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两级在制定年度财政预算时,将高中教育纳入经费保障范围,并安排必要的公用经费。同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化解学校债务,适当调整学校收费方式,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依法支持民办高中教育发展。积极支持现有民办高中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支持荆州中学、沙市中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尽快启动新校区建设。

三是科学规划和整合高中教育资源。首先,认真研究、解决城区高中管理体制问题,明确市、区两级的管理权限。其次,组织教育、建设、规划等部门,对城区高中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为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依据。第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进一步调整高中布局。同时,根据省教育厅有关精神,要求综合高中停止招收普通高中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四是加强和规范高中学校的管理。加强高中招生管理,严格按招生计划、生源范围、考生志愿和录取分数线招生,坚决制止乱宣传、乱抢生源现象,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视导,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网站建设,建设全市性的高中教学资源库和教育信息平台,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畅通教师进出通道,建立起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高中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修制度,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参加各种培训;加快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和引导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定培训取得教师资格后到高中应聘任教,确保高中合格新师资及时得到补充;进一步制定和实施高中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任用制度,优化教师队。

六是优化高中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规范各有关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行为,坚决避免出现多头、交叉检查的现象。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委员,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心城区高中教育进行专题调研,体现了市人大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必将为中心城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按照市人大审议的意见和要求,认真研究,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动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韦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