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抗疫战场上的故事

日期:2020-10-27 来源:荆州日报
今日上午9时30分,以“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为主题的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荆州举行。
此次报告团成员张定宇、赵军、邵玉春、桂小妹、甘如意、朱金陵均为获得全国和省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在荆期间,报告团成员将在荆州作2场宣讲,讲述刻骨铭心的抗疫经历,深刻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我必须跑得更快
 □张定宇
    张定宇,男,57岁,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疫情期间,身患渐冻症的他,带领金银潭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他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张定宇获评“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金银潭医院是此次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最先打响的地方。2019年12月29号,我们先后接到省市卫健委和省市疾控的电话,要求立刻赶往省新华医院会诊。当晚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属,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这9名患者的咽拭子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后,我当即决定做肺泡灌洗采样,分别送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这珍贵的第一份临床样本,为后来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病毒颗粒和基因序列、发现并确认新冠病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月初,医院门诊发热病人急剧增多,而转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到两天就住满了两个病区,重症病人数量还在不断攀升。我迅速向全院发出疫情警示,对所有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发放口罩,防止交叉感染。同时,紧急腾退4个普通病区,将其改造为次ICU病区,为重症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春节前的一周,患者从一个一个转诊到一拨一拨地转诊。医院卫生员告急,安保人员告急,医护人员告急,防护用品也告急。金银潭医院257名党员,争相奔赴急难险重岗位,没有一个逃兵。
    很多人都说,我鼓舞了千万人,我觉得更是千万人鼓舞了我!
    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普通的武汉市民,在那一个个日夜,我的内心始终充满了感恩。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而背后鼎力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下,大年初一,我们相继迎来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解放军医疗队、上海医疗队、福建医疗队、江苏医疗队,还有国家医疗队的专家们,在金银潭医院与我们并肩作战了几十个日夜,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
    这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争,虽有千辛万苦,但我们赢了。此时此刻,我想对所有援鄂的医护人员们,再次说一声: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情不自禁地跟总书记说:“总书记,我们胜利了。”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轻轻拍了几下,然后将象征国家至高荣誉的“人民英雄”勋章,为我戴上。我觉得,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湖北人民的荣誉,更是全中国人民的荣誉。
    总书记很关心我的病情,叮嘱我要注意身体。人民的领袖始终与人民是心连心的,这种温暖,让我感到了力量,也感到了责任。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再次走到我们面前,同我们一一握手,同时也再次对我说,要保重身体。我告诉总书记,我一切都好,我要继续努力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情,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宽度和厚度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生命早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他属于我们宣誓并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选择无畏只因头顶警徽
    □邵玉春
    邵玉春,男,33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新村街派出所副所长。疫情期间转送病患87人次,救助群众53人次,他背送疑似患者周爹爹就医的事迹被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邵玉春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月21号,连续多日办案后在家调休的我,接到警队传来的“一级勤务”指令,我撇下特地从老家来陪我过年的父母,当天,就回到大智街派出所。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为辖区病人提供帮助。
    针对“四类人员”的隔离点设置起来,可怎么把人安全转移出去?谁来转?
    服务群众是警察的天职。协助社区转运“四类人员”的任务很快下达到派出所,“我年轻,体质好,我上”“我有经验,还是我上”从刚参警的年轻人,到快退休的老民警,没有一个人退缩。后来,所里挑选出包括我在内的7个民警,组成“党员突击队”,执行这次任务。
    1月30号,农历大年初六,我和所长刘远杰、辅警姚金龙一起,来到泰宁社区执行任务。忽然,不远处的一栋居民楼里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快来帮帮忙!帮帮忙啊!”我们循着声音冲了过去。
    这是一个老旧小区,楼道很窄,光线很暗,我们只能借着手机微弱的灯光,向上搜索。爬了几层楼,只见一位老人瘫坐在台阶上,艰难地喘着气。身旁站着的婆婆泣不成声,她告诉我们,她的老伴周爹爹咳嗽发烧好几天了,想去医院看看,可刚出家门,就瘫在了地上。
    咳嗽、高烧、喘不过气,虽然不是医生,但几天的转运经历和直觉告诉我,老人很可能被感染了。
    “快!把爹爹扶到我背上来!”来不及多想,我边说边蹲在台阶上,抓着他的双手使劲往上拉,战友在身后使劲往上推在,终于把老人背了起来。
    由于老人已近昏迷,我身上的防护服也很滑,老人的身体一直往下坠,每走几步,我就不得不停一停,蹲一蹲,再往上托一托。
    从楼道到转运车不过几百米,但那天,我们足足走了十几分钟。
    几天后,母亲从电视新闻中知道了这个事,她很生气地打来电话:做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都不跟家里说一声!我没吭声,因为我知道,这哪是责备我啊,她这是心疼自己的儿子啊!
    后来,我背周爹爹的这段视频被传到了网上,网友纷纷留言“这个警察好样的!”省公安厅为我记“个人二等功”。从1月29号到2月14号,武汉公安共协助街道、社区收治隔离“四类人员”14334人,当时冲在转运第一线的人民警察千千万万,而我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
    并不是每一次出征都能凯旋,并不是每一次分别都有团聚。面对肆虐的疫情,我和战友们总是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有的人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3月22号,是硚口区利济街共和社区转为“无疫情社区”的第一天,然而,就在这一天,社区民警吴涌却永远告别了他熟悉的居民,他挚爱的亲人。
    他从1月23号起,就天天泡在社区里,母亲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他无法抽身,只能给妹妹打电话了解病情。51岁的他,却因劳累过度,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噩耗传来,共和社区里一位婆婆哭红了眼睛,吴警官,你前几天给我带的香蕉还没吃完,你怎么就走了?
    和平年代,人民警察是牺牲最多的职业。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全省共有6名民警、2名辅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民警察在入警时,都曾庄重许下“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的誓言。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愿和千千万万战友一道,以生命赴使命,以大爱护人民,擦亮“守护蓝”,幸福千万家。
群众有难我们必须上
    □桂小妹
    桂小妹,女,41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疫情期间,她带领社区群干、下沉干部、志愿者用心用情为社区居民服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桂小妹讲述了社区战疫故事。青和居社区党总支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平日里净是家长里短的社区,一下子变成了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只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才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面对当时依然复杂严峻的抗疫形势,省委提出要狠抓“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2月17号,为期3天的大排查开始了。
    72小时之内要彻底排查“四类人员”,对于武汉这样一座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而言,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我服务的社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之一,有19栋居民楼,5235户8230人,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收入人员多。
    这是一场不分昼夜的战斗。21名社区工作者和21名下沉党员干部“白天敲门、晚上数灯,逐户逐人、监测体温。”第一天,完成了3000多户、近5000人;第二天,完成了2000多户3000多人,第三天,查漏补缺。
    我到现在都清晰地记得:原本祥和的小区,突然间只剩下空气和流动的尘埃。那件印着“是党派我来为您服务的”红马甲成为社区最鲜艳的色彩,也成为我们社区工作者最硬的“铠甲”。口罩包裹着我,也包裹着对面的他,更包裹之着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的生命。
    大排查的一天深夜,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桂书记,你快去看看我妹妹吧,她快不行了!”挂断电话,我赶紧联系黄女士:“发不发烧?咳不咳嗽?呼吸困难吗?”来不及多想,我一边协调车辆和医院,一边往黄女士家赶。“放心,马上送你去医院。”听到我们的话,她原本不安的神情,舒缓了许多。
    凌晨1点多,经过紧急救治,黄女士暂时脱离危险。后来,她被确诊感染,经过精心治疗,康复出院了,4月9号她给我发来短信:“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战胜病毒,重获生命!”
    后来,经常有人问我:“你们每天东奔西跑,不怕感染吗?”我说,“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怎么不怕呢?”
    为了更好地阻断传染源,我们把封控和服务的关口前移至楼栋。社区居民不能外出了,可他们的吃喝拉撒怎么办?
    由1名网格员、1名下沉干部和3名志愿者组成的15个“113”敲门小分队出动了!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武汉考察时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9天后,近2万斤欢腾的活鱼驰援而来。居民们高兴地说,“活鱼来了!活鱼来了!”这是一场暖心的接力,是“人民利益无小事”的生动答卷。
    为了解决困难人群的就餐问题,社区联系“好味到大食堂”,组织志愿者免费送餐。从大年初四开始,先后服务1187人次。连续2个多月收到“爱心餐”的老李逢人就夸:“我们的社区几靠谱哦。”
    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疫情期间,我们社区居民没有一户吃不上饭、用不上药!
    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里。社区居民方大哥,想做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拿出家里一件崭新的白衬衣,用红笔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社区。
    回想这段难忘的抗疫经历,面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毅然从山东返汉一起战斗的同事,我没哭;接到74天都没有见过面的女儿的电话,我没哭;面对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我没哭……
    4月8日那天,我哭了。
    那一天,武汉解封了。居民们高兴地在阳台上集体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疫情是一次大考,总书记提出要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省委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加强基层治理。现在112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服务居民的力量更强了;我们的待遇提高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服务好群众,让党旗在心头更加鲜艳,让灯火在夜晚更加温暖。
 
300公里返岗走单骑
    □甘如意
    甘如意,女,24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士。疫情初期,她从荆州市公安县老家骑行返岗,历时四天三夜,走了300多公里,终于返回武汉市江夏区工作岗位。到单位后,她第一时间走上一线,参与抗击疫情,事迹感人至深。甘如意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春节前夕,我从武汉回到公安县老家过年。得知我要回去,爸妈很早就开始置办年货,准备我爱吃的东西。可刚回到家,我就得知,为控制疫情扩散,离汉通道已经关闭。情况紧急,武汉最需要医护人员,而我们医院化验室本来人手就紧张,他们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回去!我必须回去!
    可一打听,所有去武汉的公共交通都停运了,就连从老家斑竹垱镇双河场村到公安县城的路也封了。
    “就是骑自行车,我也要回武汉!”我对爸妈说。他们脸上满是担心和不舍。
    一路上几乎看不到人,连车也很少。下午一点钟,我骑到荆州长江大桥时,自行车不让过,我只好把车寄存到桥头的一个副食店,顺便休息一会儿,吃点饼干补充一下体力。走过大桥,眼看天色越来越晚,我决定到荆州火车站去找家旅馆,这也是我经常坐车的地方。
    前方是病毒肆虐的武汉,后面是温暖的家。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我真有些犹豫了。我的同事们正在坚守岗位,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也在星夜驰援武汉,这时候退缩放弃,我会自责一辈子。
    搭不上车,那就还是骑车吧。我又找了辆共享单车,沿着318国道,继续赶路。下一个目标——70公里以外的潜江。天上下起小雨,风也特别冷。我没有雨衣,冰凉的雨滴打在脸上,不一会,我的手就冻僵了,可羽绒服里却是一身汗。长时间的骑行,我的膝盖越来越痛;背包里的东西也吃完了,又冷又饿。我看了看导航,已经骑了7个多小时,而距离潜江还有10公里,天越来越黑,雨也越来越大了。
    9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到了潜江。天已经漆黑,在入城的一个卡口,我遇到了几名警察,他们帮我联系了住宿,还为我找到了第二天开往武汉的顺路车。
    2月3号中午,我搭乘到武汉中心血库的顺路车,就近在汉阳下了车。又是一碗泡面下肚,又是一辆共享单车。可是,没走多久,手机却没电了,没有了导航,我只好边骑边问路。下午6点,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金口街。
    4天3夜!300公里!我终于回来了!简短地给父母报个平安,我换上防护服,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听说了我的故事,同事们纷纷为我点赞。我说,“因为我姓甘,所以不怕苦”。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我身边的医护人员个个都是英雄,党员更是哪里危险哪里去,哪里需要在哪里。抗疫期间,我也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9月8号,我有幸去北京参加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多次动情地为青年一代点赞。他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听了总书记的话,回想4天3夜的艰难骑行,我的眼泪止不住淌下来。这一路上,我自己都说不清,哭过多少回。膝盖疼痛难忍,我哭了;上坡只能推着车一步步往上挪,我哭了;在加油站吃着泡面,我又情不自禁地哭了。
    在父母眼中,我们“90后”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但我们知道,穿上这身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我们必须扛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行动是青春的证明,我想用顶风冒雨、骑行返岗的经历告诉大家,我们青年一代是好样的、经得起考验的,千千万万个青年奋斗的青春、奉献的青春、无悔的青春汇聚在一起,就一定能造就一个青春的中国,请相信我们。
“火神山”“雷神山”彰显中国速度
    □赵军
    赵军,男,48岁,中建三局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指挥部工程组组长。疫情期间,中建三局牵头承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用中国建设的“中国速度”助力武汉战疫胜利。中建三局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湖北省、武汉市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10天内在武汉建设一座应急医院,也就是后来的火神山医院,中建三局牵头承建。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参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电话,我立刻动身,马上赶到了工地现场。两天后的大年初一,我们又接到通知,要承建一座规模更大的雷神山医院。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即使把全武汉所有工地符合要求的板房拆完都不够,甚至全湖北省内拆运过来,也不够!
    就在这时,建设医院的消息也很快在三局内部传开了,工作群、朋友圈全部刷屏,“我是党员,我带头”“我在湖北,我请战”“我在武汉,马上到”。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短短几天,4万多名建设者火速集结。一时间,工地上人山人海。
    人来了,物资在哪里?湖北省、武汉市全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一批批国家队来了,许许多多的民营企业也来了。他们不分昼夜,组织工人生产,源源不断向武汉送货。
    我记得,当时工地急需一种防水卷材,我们找遍了全城,后来,终于得知在黄陂有现货。由于社区封控,货主无法外出,当他听说是为了建火神山医院时,马上打来电话:“把门撬开,要什么,自己拿!”
    很快,4900多个箱式房、2500多台大型设备、20万平方米防渗膜、400多万米电线电缆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工地。这背后,是全国2560多家分供商的携手同心。每一份物资、每一笔援助,都是成就奇迹的一部分。正如1.2亿“云监工”所说的:我们把最硬的鳞都给你。
    在物资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同时,施工也在不分日夜地进行。常规需要至少两年的工期,分别压缩到了10天和12天。
    连续作战,不眠不休,对我们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大考。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困了,有的人就靠灌花椒水提神,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下去,就躺在地上眯一会儿,醒来继续战斗。
    倒,也要倒在路上!这一仗,哪怕把我们打残了、打废了,也绝不后退!
    2月2日,火神山医院终于交付,但还需要有人留下来保障医院运行。这需要出入病房、直面病毒,更是一场生死考验,500多人的维保团队一直战斗到医院休舱。
    从2月4日收治第一批患者,到4月15日双双关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累计治愈患者4879人,为武汉实现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转变做出重大贡献。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专门提到“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并向为这次抗疫斗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广大工程建设者致以崇高敬意。
    作为食荆楚粮、饮长江水的企业,能与英雄的城市共克时艰,和英雄的人民共卫家园,我们感到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身着白衣甲逆行勇向前
    □朱金陵
    朱金陵,男,57岁,荆州市胸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疫情期间,担任医院医疗专家组组长。他顾不上患病的父亲,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身先士卒,奋勇向前,为荆州市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朱金陵获得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荆州市胸科医院获得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荆州市胸科医院是一个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专科医院,是全市唯一设置传染病专科的医院,也是全市首个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疫情期间,医院共开设了5个隔离病区,收治病人148人,其中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14人,从1月7日接诊第一例患者到3月27日最后一例患者出院,整整81天。回顾81天惊心动魄的大考,作为亲历者之一,我的体会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胸科医院党委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医务人员奋勇向前、白衣执甲,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为全市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月7日,医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后,医院党委当即成立医疗救治小组,把队伍拉起来了。随着疫情的蔓延,医院一天就能收满一个病区。面对严峻的形势,党员身先士卒,我就搬到隔离病区值班室居住,这样就能随时深入病区,不仅能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优化救治方案,又能与医务人员同进退、共战斗,只有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
    掌握好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最佳的时候调整药物使用,让患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我们没有一位轻症患者转为重症患者,也没有一位重症转为危重症。1月27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医生!感谢医生把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了,虽然从未见过医务人员的脸,但是永远记得他们的声音。
    我的父亲是荆州市长江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居住的地方与胸科医院仅一条马路之隔。疫情期间,我年迈的父亲身患重病,自己因为工作不能亲自去照料,只能叮嘱爱人代为照看护理。2月24日早上,我与父亲通了电话,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后就匆匆进入隔离病区,可万万没想到到这竟是与父亲的最后一次通话。其实在10天前我父亲已经病得很重,家人了解我的工作性质,妻子给我打电话只是说父亲关节痛的不能下床,需要吃什么药,怕我担心。老人临终前没能看上最后一眼,成为我心里最大的遗憾,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也只能以“大义为孝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来为自己鼓劲、打气。
    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都是直面疫魔的勇士。但实质上,他们都是一群孩子,看上去和我的孩子年龄差不多大。谁天生都是勇士呢?因为医者精神职责所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使命所系。他们都给出了正确答案,交出了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卷。高兴的是,医院医务人员没有一例感染。通过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我们不仅锻炼了意志,凝聚了人心,而且提升了本领,积累了经验,也为我们以后抗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冬季来临,新冠病毒可能会再次袭扰我们,但是我始终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为荆州人民筑起一面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