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农业局局长  窦华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一部新法律,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基本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关系民生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这部法律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消费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2006年4月29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市农业局迅速征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单行读本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释义,下发给局机关全体干部和市直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做到人手一册,为该部法律的学习宣传创造了条件。1、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市农业局及时调整了市直农业系统普法学习规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列为“五五”普法学习宣传的重点,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宣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006年10月31日,市农业局与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共同举办了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座谈会,邀请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农业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后,在《荆州日报》上发表了学习动员文章。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制定方案,落实措施,迅速在全市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普法宣传活动。2、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一年多来,市农业局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不断创新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提高普法宣传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把每年3月份定为农业法制宣传月,结合3•15 、“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12•4”法制宣传日等大型活动,设立宣传咨询台和曝光台,印发宣传资料,开展送法下乡,举办农业法律知识讲座,较好地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农业法律知识,营造了依法治农和依法护农的良好氛围。全市共邀请领导发表讲话11人次,请领导视察23次,发表专题文章15篇,拉横幅 100多条,发放资料3万份,办宣传栏25期,出动宣传车700多台次,开展咨询活动50余次,接待咨询近4万人次,通报检查结果20多次。3、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市农业部门先后举办了机关干部和所属单位负责人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题讲座。2006年10月,组织市直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学习培训,分专业小组开展讨论,并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了闭卷考试。今年上半年,市农业局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员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近百人,分别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三品”标志识别、农药质量监督、动物饲料专项监测等内容开展执法培训,提高了农业执法人员和农产品检验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一年多来,市农业部门不断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认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全面推行农作物主推品种公告制和农药、肥料等农资品种推荐制,严肃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基本做到了农民能够放心购买和使用优质农资产品,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1、坚持正面引导与投诉举报并举。2006年以来,市农业部门共印发《农资经营须知》1000份、《农资生产、经营承诺书》1200份,发放到企业,张贴到门店。在市直农业执法系统设立五部投诉举报电话,在小北门农资大市场设立了违法农资曝光台,对违法农资品种及时曝光,既推介了优质农资产品,又震慑了不法商贩,深受农民欢迎。2、狠抓“前伸后延”管理。前伸就是把管理触角伸向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从生产加工源头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后延就是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农资终端用户,让广大农民来评价农资质量,并积极投身到农资打假行动中来。为此,市农业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接待、信息处理、跟踪服务等制度。全市聘请农民安全使用农资质量信息员200名,为农资打假工作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情况信息,为避免不合格农资流向田间地头起到了较好作用。3、强化农资市场管理。市农业部门按照每年活动有方案,每个季度有重点,每个月度有行动的要求,常年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工作。重点是开展以种子和动物疫苗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战役,以农药、兽药、饲料为重点的夏季打假战役,以油菜种子、微肥为重点的秋冬打假战役。整治行动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从农资市场的突出问题入手,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案要案,通过集中力量抓源头、端窝点,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有力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今年1-9月,全市农业执法系统共开展农资市场整顿200余次,整顿农资市场100多个,检查企业和经营门店5000多个,查获违规农资产品110万公斤。4、开展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等四部委局关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禁销、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公告精神,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在市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会议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农业、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不漏一厂一店、一村一户和一箱一瓶,实现应收尽收,全部收缴。自开展甲胺磷等五种有机磷农药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开展农药市场检查、整顿20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查处涉及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大案8起。

(三)强化动物防疫监督,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加强动物产品监管,提高肉食品质量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市民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一年多来,市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市民吃上“放心肉”做了大量工作。1、严格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今年1-9月全市共检疫活猪79.84万头、牛 1.9569 万头、羊0.41万只、禽类 902.97万只,检出染疫生猪 603头,家禽 9230只;屠宰检疫生猪29.77万头、牛16323头,检出病害猪1337头;检疫检验动物产品 8234.63吨,检出有害动物产品26.94吨。对检出的病畜和病害肉品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及监督执法。今年1-9月,全市认真实施春秋两季强制性动物免疫计划,切实做到组织、经费、物资、工作“四到位”,免疫密度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猪瘟、猪牛羊口蹄疫、鸡新城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密度超过99%,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的强制免疫注射任务。1-9月,我市城区共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案件21起,没收并销毁病害肉品1036公斤。为强化动物防疫责任,从9月份开始,我市在城区猪肉市场广泛推行“场厂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从源头杜绝不合格肉品进入市场。3、抓好苏丹红专项清查整治。2006年11月,市农业部门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苏丹红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苏丹红专项清查整治的工作方案》。11月中旬,市农业局会同质监、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检查了饲料生产企业17家、饲料经营门店311家、禽蛋养殖场648家、禽蛋加工企业77家、禽蛋销售点1045个、超市30家。发送宣传资料1万多份,抽取饲料样品8批次,送省检验鲜蛋2批次,对5398只涉红蛋鸭进行了扑杀,对18422枚鸭蛋进行了销毁。4、开展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市直畜牧执法机构共出动车辆80台次,执法人员1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检查兽药经营户120家,查处无证经营户3家,依法取缔无证经营2家,补办《兽药经营许可证》1家,立案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8起,结案8起,没收假劣兽药106件,责令退回厂家120余件,罚款3万余元。该项活动的开展有力打击了少数兽药经营户的不法行为,为确保兽药产品质量,维护兽药市场秩序提供了保障。

(四)加强基地建设,推行无害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推行无害化和标准化生产,是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内容。为此,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认真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抓高标准农田建设。2004年以来,我市争取国家和省里土地整理项目投资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7.55万亩。二是抓优质稻板块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建优质稻基地46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80%。三是抓优质油菜基地建设。全市油菜基本实现“双低化”。四是抓“放心菜”工程建设。2006年底,全市已建“放心菜”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放心菜”25万吨,其中荆州城区已建基地2万亩,培训农户4000户,编印了《荆州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5000册,做到了生产基地菜农每户一册;市农业局印发了《关于在蔬菜上禁止和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的公告》7000份,发送到村组,张贴到农户,禁止高剧毒农药在蔬菜生产基地的经营和使用。今年5月,开始在城区实行“放心菜”(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配送,在城区15家超市专供销售和部分集中消费单位专业配送“放心菜”,深受市民欢迎。五是抓养殖小区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已建生猪、家禽各类养殖小区100个,网络农户6400多个,吸纳农民工1.5万人。六是抓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到今年9月底,全市有大米、油菜、蔬菜、果用瓜、水果、食用菌、牲猪、禽蛋、水产品等九大类143个基地申报并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面积达到323万亩。2、大力推行无害化和标准化生产。一是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制订和发布省级地方农业标准5个、市级地方农业标准42个。二是抓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我市从1996年开始启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有监利县优质稻、荆州区、松滋市优质棉、江陵县双低油菜、荆州区无公害蔬菜、洪湖市网箱养殖黄鳝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同时,各县市区也自建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示范区,示范项目覆盖粮、棉、油、瓜、果、畜、禽、鱼等主导优势农产品,示范面积100多万亩,参加示范农户达30多万户。示范区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无害化、标准化生产。3、大力培植农业精品名牌。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农产品197个,另有29个“三品”标志在续报中,有93个产品在申报中。其中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72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农产品2个,我市农产品精品名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五)组建专门的机构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为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正式组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1、迅速组建机构。2006年7月,市编委批准成立了“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配备编制8个,投资400多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建设和改造,购置了71台(套)基本的检测仪器设备。今年7月14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通过了省级“双认证”。目前,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能承担的检测项目有81项,其中水质16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8项,农田土壤肥力14项,植物产品质量43项。2、明确相应职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市农业局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及监督检测职能依法委托给市农业执法支队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今年5月18日,市农业局召开了荆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座谈会议,荆州城区5个农贸批发市场、9个超市及市蔬菜办、市农业执法支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印发了《荆州城区植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方案》,通报了上半年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状况,专题研究部署了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3、实施日常监测。今年1—9月,市农业局对荆州城区农产品市场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15次集中抽检。重点抽检5个农贸批发市场、9个超市、2个基地、2个集贸市场。1—9月共抽检样品1070个,其中蔬菜样品980个,水果样品52个,大米样品25个,茶叶样品13个。经检测,农药残留超标样品共184个,超标检出率17.2%。其中蔬菜样品超标174个,超标检出率17.8%,水果样品超标3个,超标检出率5.8%,茶叶样品超标7个,超标检出率53.8%,大米样品没有超标检出。对每次监督抽检结果,都以简报形式及时向省农业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放心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报送,并依法在荆州农业信息网、荆州电视台、荆州人民广播电台、荆州日报、荆州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上向市民进行公告,较好地发挥了监督和引导作用。4、开展准入试点。今年以来,市农业部门先后督促和指导荆绿公司、沙隆达干鲜果品批发市场、中百仓储荆州购物广场等单位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办宣传栏,公示检测结果,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横幅、标语,试行蔬菜水果市场准入试点。为加大对放心菜基地(荆州区李埠镇、太湖农场)的监管力度,市农业局还在产地批发市场设立了检测室,派检验人员驻点把关检测,处理不合格蔬菜5批次,约1500公斤。今年以来,荆绿公司供应市场的蔬菜没有农药残留超标检出,现已开始出口港澳地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多来,我市在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宣传工作深入不够,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安全意识还不强。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使用违禁农药、兽药、渔药、防腐剂、添加剂、保鲜剂及其它化学药品,不按安全间隔期上市,污水浸泡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农业标准体系不太健全,优质农产品比例有待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面不够宽,推广面积不够大。我市虽然申报了一批农业“三品标志”,但在全国、全省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不多;

(三)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向了餐桌;

(四)财政投入不足,监督检测体系不健全,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难度大。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已有三年,资金基本来源于市“放心菜”工程专项资金。目前,市检测中心要完成好植物产品的检测,硬件设施还要投入120多万元,每年购买检测试剂等运行经费不低于70万元,基本保障经费也有待落实。检测中心如要承担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监督检测任务,必须新增300多万元仪器设备,300多平方米实验室,1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县市一级基本没有建立检测机构,没有配备检测人员和设备。城区多数农贸市场、超市没有配备检测设备,没有开展市场准入检测把关。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对所有入市农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督把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后段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安全。

(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各级干部思想认识。通过以会带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强化生产者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产品经营者法制观念。今年秋冬季,市农业部门重点开展好三个活动:一是农业执法人员的集中培训活动,进一步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二是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会议,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提出具体要求。
三是农贸市场和超市负责人会议,试行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增加人员。争取地方财政和国家对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投入,将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早日建成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严格治理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在荆州区、洪湖市建立2个种植业产排污系数监测点,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监测。二是强化对农业“三品”的管理。对农业“三品”生产企业以及城区的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中标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产品标志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检行动。对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抽检。凡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督促生产者、经营者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仍不合格的,予以强制销毁。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重点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严肃查处水产养殖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畜禽养殖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和苏丹红,种植业生产使用禁用农药等行为。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开展产地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推进农产品标识上市。凡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产品一律依法处理。

(五)积极推行农产品基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促进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建立自检机构进行自检,保证农产品的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继续办好长港路蔬菜批发市场、沙隆达干鲜果品批发市场、武商荆州超市、中百仓储荆州购物广场、荆州市荆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5个市场的蔬菜水果市场准入试点,尽快在荆州城区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六)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荆政办发〔2007〕45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及时在媒体上向市民公告。实行部门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停止上市、销售,并及时查封、扣押。抽调强有力的工作专班,组成7个督查组,分赴县市检查督导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立即整改,检查情况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责任编辑: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