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长 辛启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我受荆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贯彻《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荆州市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与分布特点

荆州市现有3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3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3%。我市少数民族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小聚居。荆州市城区的有28个少数民族,计14172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2%,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数的42.43%。二是大分散。除荆州市城区外,还有1.9万余少数民族分布在各县市区及其乡镇、村组。三是人口相对集中。31个少数民族中,回族和土家族人口达万人,满族人口近四千人,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侗族人口均在百人以上,其他民族人口一般在百人以下。全市现有两个民族乡,即1985年10月成立的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和1997年12月成立的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全市有4个民族街、村,即荆州区新垸回民村、沙市区迎喜街回民社区、松滋市西斋回民社区、石首市槐树堤回民社区。

二、贯彻《条例》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1996年9月21日,《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颁布,标志着我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对于巩固和发展我省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把《条例》切实贯彻好、落实好,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了将《条例》尽快得到贯彻落实,《条例》颁布后,市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宣传发动。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多次听取民族工作的专题汇报,专题研究贯彻《条例》和民族宗教工作,对《条例》的贯彻落实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市政府还专门发出《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条例》的宣传教育。特别强调在辖有民族乡、民族街、民族村和少数民族较多的县、市、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一次深入的民族法制、民族政策的教育。二是广泛宣传。为使《条例》更好地得到广泛宣传,市政府组织市内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大造舆论,使《条例》的精神深入人心。三是典型带动。市政府以《政务信息》为平台,多次刊发各地贯彻落实《条例》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介绍在宣传贯彻《条例》和落实民族政策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引导《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落实政策,保障权利。松滋市卸甲坪是土家族人口较多的乡,这里的土家族群众一直要求成立土家族乡。两级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考察论证,经报请省政府批准,省人大通过,于1997年12月成立了卸甲坪土家族乡,为《条例》颁布后成立的第一个民族乡。洪湖市政府和松滋市政府还分别出台了贯彻《条例》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将《条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内容具体,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按照《实施办法》,洪湖市设立了3万元少数民族发展基金,1万元机动金,1万元教育专项基金,8千元民族地区干部生活补贴,1万元城区回民肉食补贴,老湾回族乡在乡级财政中也设立了1万元回民肉食补贴。松滋市政府每年解决民族事业费5万元,每年为卸甲坪土家族乡财政补贴17.6万元,扶持5万元。此外,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松滋先后挑选了7名土家族干部担任卸甲坪乡的乡长、副乡长、乡政协联络组组长等职。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乡长一直由回族公民担任。

(三)重点帮扶,发展经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两级政府始终把经济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为促进民族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湖老湾回族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被列为荆州市政府重点扶贫乡镇。一是项目帮扶。近几年,荆州市政府5次组织市直部门到民族乡现场办公,2002年前后,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10多个政府部门到洪湖老湾回族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扶持项目20多个,分别落实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目前除个别项目外,其余项目已基本到位。二是对口帮扶。 2006年4月,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直有关部门分别到洪湖老湾回族乡、卸甲坪土家族乡现场办公,动员市直部门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为两乡各解决帮扶经费10万元,并安排每年扶贫项目资金各10万元。洪湖市、松滋市每年也以蹲点、对口支援、现场办公等形式到民族乡调研和帮扶。三是政策帮扶。《条例》颁布后,这两个民族乡都实行了优惠财政体制,乡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和财政支出结余部分都留给民族乡使用。2005年11月6日和10月18日洪湖老湾回族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分别举行20周年和10周年的乡庆活动,市政府都分别组团祝贺,并送去祝贺款。

(四)培养人才,增强后劲。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增强民族事业发展的后劲,是民族工作的关键。老湾、卸甲坪几任乡长都是从基层不断选拔培养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推荐安排他们到党校轮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由于少数民族乡经济、文化基础相对落后,培养民族干部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当地党委采取优先、破格录取的办法,使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干部逐步增加。目前老湾和卸甲坪两乡少数民族干部已分别占到30%和60%左右。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对少数民族子女中考和高考生给予优录政策和中考加5分、高考加10分的照顾。

(五)尊重风俗,和谐发展。我市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为了确保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各县市区都设有清真饮食点和肉食点,主要以个体和集体为主,基本上可满足我市和外来穆斯林群众的生活需要。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有的单位还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职工给予了伙食补助。洪湖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1万元用于解决城市回民肉食补贴。各级政府还为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安排了墓地。市政府在市财政困难的情况下,2001年从市财政中拿出30万元一次购买了50亩土地建立回民公墓,既尊重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的,都能按国家规定享受放假和照发工资的照顾。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市的民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民族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为两个民族乡投入资金和物资近2000万元,用于两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投资100万元改善了老湾水利设施和群众饮水困难;投资276万元将老湾5个村进村公路修成水泥路;投资63万元新建了老湾乡卫生血防综合门诊楼;投资50万元解决了老湾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卸甲坪建乡10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投入近千万元,进行了水、电、路、通讯、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土家族群众生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五难”问题。二是民族乡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6年洪湖老湾回族乡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乡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7000万元和4000万元,增长幅度都十分惊人,其中老湾乡是建乡初期的10.3倍,卸甲坪乡比建乡初期增长21%。三是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06年老湾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元,是建乡时的4.5倍,卸甲坪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建乡时增长32%。全市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得到有效的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四是民族关系融洽,团结和谐发展。近几年来,全市各民族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大家庭精神,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工作措施

1、两乡财政状况仍然困难。主要表现在发展资金依然短缺,基本条件依然落后。2006年老湾乡和卸甲坪财政收入分别为185万元和120万元,仍然处于低水平,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2、少数民族干部青黄不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两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严重不足,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有待规范。每年有不少新疆维族、哈萨克族,四川、青海的藏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到我市中心区域和县市区经商,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占道经营,非法经营,经常发生纠纷有的甚至引起重大事件,成为困扰我市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团结,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1、加大新《条例》贯彻力度。今年省人大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重新出台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我市贯彻落实《条例》的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加大对民族乡的扶持力度。一是政策扶持。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继续对两个民族乡实行优惠的财政体制;二是项目扶持。三级政府积极联动,积极向上争取帮扶项目,用项目带动民族乡的经济发展;三是产业扶持。充分发挥两个民族乡的自身优势,积极引导两乡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如洪湖老湾回族乡开展特种养殖产业,争取打出品牌。卸甲坪土家族乡根据山多田少的实际,确立“沿河种果、坡地造林、杂木种菌、空中放蜂、草场牧养”格局,发展特色农业;四是社会扶持。继续组织市直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两乡的扶持,帮助两个民族乡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加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市政府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召集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巩固各民族团结尊重、互助友爱、和谐发展的局面。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任编辑: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