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肖夕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谋划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计划目标进度要求,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1亿元,同比增长10.0%,创十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78.4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0.1%

(一)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满园工程”建设,积极扶持骨干企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8亿元,增长19.9%,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增长21.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9.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25.2%。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47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9.4亿元,增长2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2%。县域工业发展提速,洪湖市、松滋市、沙市区、江陵县、荆州开发区、监利县、荆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5.1亿元, 增长30.9%;实现利税11.8亿元,增长37.1%,其中利润总额5.7亿元,增长54.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4,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9.9亿元,同比增长2.6%。两夏作物喜获丰收,全市夏粮总产38万吨,增10.2万吨、增长36.9%;油菜总产47.4万吨,增3.2万吨、增长7.2%。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早稻面积92.5万亩、增0.9万亩,中稻面积355.7万亩、增8.5万亩,棉花面积158.3万亩、增14.8万亩。水产品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达到29.8万吨、增长1.9%。畜牧业受市场价格拉动,呈现回升势头,生猪存栏206.3万头、增长3.9%;家禽出笼1775万只、增长3.1%

农民收入增长强劲。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8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4元,增长20.8%。工资性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8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1元,增长21.8%,主要是外出从业收入增长较快,打工收入人均为56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6.6元,增长31.6%。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明显,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08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3元,增长23.1%,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三)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结构逐步改善。围绕年初确定的投资目标,积极抓好投资调度、项目监管、项目策划等工作,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现逐月攀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61.9%;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增长59.4%,增幅居全省第一。民间投资仍占主导地位,全市城镇投资中民间累计完成49.5亿元,增长48.3%,占投资总额的70%;工业投资迅速增加,上半年完成33.1亿元,增长74.1%,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比重为46%,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园区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开发区(园区)完成投资23.2亿元,同比增长115%;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完成8.9亿元,同比增长34.4%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良好,今年我市确定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35项,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30项,完成投资12.7亿元,项目开工率85%。荆南四河、洪湖围堤加固、西干渠整治等水利工程,随岳高速、荆监一级公路、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盐卡码头扩建等交通工程,熊家冢楚墓开发配套设施和晶崴国际大酒店等文化旅游建设工程,中心城区荆中路、荆南路黑化改造等城建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完成水利、交通、文化旅游投资分别为1.07亿元、4.8亿元和1.09亿元,中心城区完成城建投资5580万元。

(四)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消费品市场承接上年良好发展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3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9个百分点。城市、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完成78.8亿元和74.5亿元,增长18.7%13%。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61万人次,实现收入14亿元,分别增长21%24%。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为102.8%,其中6月份为104.6%。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累计价格指数为105.9%,其中粮食为111.2%,肉禽及制品为121.1%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7个百分点。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百万美元的达到28家,其中沙隆达、楚源、华丽染料分别列出口企业前三位。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21个,其中工业319个;实际到资49.11亿元,增长38.4%。新批三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6717万美元,增长99%,完成年度计划的70.7%

(五)财政收入增长提速,金融态势出现拐点。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8.5%。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25.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3.8%。金融态势出现拐点,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账面利润10353万元,同比减亏增盈23826万元;营业税3549万元,同比增加914万元;不良资产同比下降3.18%;六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3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360.2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3.2亿元,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比年初增加33.7亿元,是去年全年净增额的1.8倍。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83元、同比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同比增长23.9%。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7%;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5%。新增参保7.3万人次,累计入库社保基金7.9亿元,增长22.5%。累计发放农村特困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和低保金8714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7%。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顺利通过国家“两基”检查验收,发放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1.7亿元。申报国家、省级科技发展计划72项,争取资金2978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新增参合农民110万人,参合率达到78%;市惠民医院组建工作基本完成。扎实开展小造纸、小火电、小水泥和城市污水等四个专项治理,依法关闭6家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2家小水泥厂,启动城区护城河引水工程和红光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全年经济预期

从上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看,整体上运行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0.5、和6.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由于国家大幅降低出口退税以及人民币快速升值,原材料、能源持续涨价,部分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经营和发展困难增加。上半年全市亏损企业达184家,同比增长6.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9亿元,同比增长10%三是投资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受国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贷款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地根等宏观调控措施影响,项目融资、用地和新项目开工难度加大。上半年新开工项目375个,比同期仅增加21个;城镇以上民间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2个百分点,这都将会对下半年的投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四是农民增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由于水利排灌设施老化失修,部分地方抗灾能力较弱,在今年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总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从发展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处于上升趋势,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新农村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这些都为荆州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从自身发展来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大需求同步拉动、各项收入大幅增长,利用外资后劲增强,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下半年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在较快增长区间平稳运行,年初确定的主要指标完全可以实现。

三、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为确保全年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我们将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6.25”讲话和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为动力,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扩大开放,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大力推行开放先导战略,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将领导干部和所在部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提升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二是加快实施“满园工程”步伐。结合学习江西等地发展工业的经验,着力培植和壮大机械汽配、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元配件、节能环保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工作,提高入园企业的开工率、投产率。突出抓好县域工业园区、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双百工程”。坚持扶优扶强,重点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骨干企业,力争全年达到50家。对投资额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和专班责任制,抓好综合协调服务,力争年内建成投产90个以上。重点推进沙市热电厂60万千瓦燃煤机组、沙隆达1万吨吡啶生产线、楚源扩规改造、恒隆100万台汽车动力转向器、环球V6发动机缸盖生产线、神电300万台电机扩建、龙江龙精密件、松滋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和建设。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纳入全省“三个三工程”的15家重点中小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力争年内新增8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四是加强分类指导。抓好生产调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电、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充分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授信、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扩大贷款投放规模。五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各项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积极争取国债贴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贴息专项资金、国家高科技产业化专项补助资金以及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四大行业整治,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加强农民负担和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控管工作,努力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二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水产壮大“211”工程和畜牧业振兴工程,努力形成区域特色和产业板块。结合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和血防整县推进工程建设,改造利用低产低湖田,扩大小龙虾、河蟹、黄鳝等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努力提高水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抢抓畜禽产品市场价格攀高的机遇,以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能繁母猪,引导农民填槽补栏,力争今年全市生猪出栏增30万头,家禽出笼增加1000万只。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围绕扩大粮食、水产、畜牧产品加工,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确保今年完成示范培训4万人、新增外出务工农民8万人以上,增加农民打工收入。五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办好荆州区李埠镇、公安花基台、四湖流域等试点示范。认真完成血防整县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泵站改造、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任务,加大“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作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继续坚持“领导主抓、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招商方式,精心组织好“厦洽会”、深圳“高交会”、光彩事业洪湖老区行以及境外招商活动,围绕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不断提高招商质量和实效。同时,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疏通上市渠道,加快上市进程,促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二是加强投资调度和协调服务。继续推行新开工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审批报建速度。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专班负责、跟踪服务,抓好投资月分析、季调度,重点加快盐卡码头扩建、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东荆河大桥、荆监一级公路、集美垃圾发电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全年17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力争达到190亿元以上。三是积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重点,适应投资计划提前一年安排的改革要求,提早做好项目策划、储备、编制和申报,重大项目、重点投资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今年重点开展市纺织印染工业园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沙市热电厂立项建设和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国家计划以及草市、城南污水处理厂等国债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同时,认真抓好大型油料基地、棉花基地建设和荆岳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流通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景区景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的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加快资源整合和开发步伐。重点抓好熊家冢楚墓开发、荆州博物馆扩建、关羽祠复建、关公庙和章华寺、烈士陵园、太师渊公园整体开发等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完善洪湖、天鹅洲、洈水等景区规划,加大招商和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动两湖平原物流市场和沃尔玛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网络通信、信息咨询、中介、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五)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就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工作制度,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突破8万人。二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提高社保基金收缴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严格执行中小学“一费制”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逐步解决企业技工紧缺的问题。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着力推进惠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血防“整县推进”工程。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业服务,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实施“五个专项”治理,坚决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实现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韦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