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商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商务局局长卢明和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商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市商务局是主管全市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是加强内外贸的综合协调,搞好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监测,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200410月市商务局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改革创新,奋力拼搏,我市商务工作得到一定的发展。实际利用外资2005年实现6917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10%,今年1-11月达到8719万美元,较同期增长36%,在全省排名列第七位;外贸出口去年完成2.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8%,今年111月已达到2.75亿美元,较同期增长22.1%,在全省排名列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去年为221.6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今年111月实现230亿元,增幅创历年新高,达到14.3%,在全省居第4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去年为50.23亿元,比2004年增长47%,今年110月实现59亿,较同期增长69.88%。以上四项指标今年都可超额完成年度规划,为实现我市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取得了良好开局。

市商务局成立二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举全局之力,强力推进商贸企业改革,做好稳定工作。

2004年底商务局组建时38家市直商贸企业中有18家未完成改制,由于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在改制阶段集中突现,矛盾尖锐复杂,职工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不断,严重影响全市商务发展和稳定,必然成为商务局成立之初面临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全员上阵抓改革。20055月,我局主要领导挂帅,从局机关抽调13人组成企业改革专班,另设办公场所上班,一心一意专职承担推动企业改革、接待上访职工、确保大局稳定的任务。与此同时,局机关建立领导带班制、科长值班制、科室负责制,做到人人关注改革,个个关心稳定,保证职工上访随时有人接待,发生群体和突出事件时全局上下参与应对,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成抓改革和保稳定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2.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取得进展。经过艰苦的工作,市直商贸企业改革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在市直38家企业中已经完成改制的企业达到25家,已进入破产程序正在安置职工的企业2家,已在改制中的企业10家,未改制企业1家,未安置职工人数从2004年底的2645减少到1795人。一年多来,我们完成荆州商场等4家企业的破产工作,推动市百货公司等3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启动化建公司等2家未改制企业的改制工作;筹资300多万元解决直接影响机关稳定的原荆州进出口公司160人的安置问题;动员全局力量基本平稳处理原商业储运公司职工无序群访事件。

3.做好军转干部、复退军人稳定工作。市直商务系统现有企业军转干部204人,涉及32家企业。我们为抓好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包保责任到位、稳控措施到位,局军转干部专班逐项落实军转干部政策,进行帮扶慰问,解决重点问题,今年千方百计制止群体性上访5次,接待上访人员近300人次,确保企业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基本稳定。

二、协调发展内外贸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商贸服务业繁荣兴旺,为“工业兴市”服务。

1.大力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招商是商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商务工作做得更扎实,我们将商务工作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把扩大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我市吸收外资今年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外资来源以香港、美国、台湾为主,占90%以上,这与我市以香港、美国为招商引资重点密切相关;二是外资企业不断增资扩股,发展壮大,累计投资到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有利洁时公司等5家;三是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强劲,增幅达27%,全市出口前十名有5家是外资企业。

2.继续扩大外贸出口。我市出口在2005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化工、轻纺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比重分别为:38.213.218.110.1,出口已过千万美元的企业有沙隆达、湖北楚源、湖北新生源、华丽染料和洪湖德炎5家,过百万美元的企业有31家,今年新获得开口权企业30家,实际发生出口企业91家。

3.对外经济合作和口岸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今年荆州市顺迪杀虫器械厂申报巴西办事处、津翔服饰南非公司增资扩股和沙市一棉成立荆州(安哥拉)纺织品有限公司三个项目加快了我市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荆州港升级为国家一级口岸的有关工作正式启动,111月盐卡口岸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3万标箱,提前70天完成全年目标,比去年同期增长80%

4.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管理,促进城市商业繁荣。近两年来,进行了城区商业网点普查,首次编制完成了《荆州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开展城区大中型商业网点专项整顿活动,集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对大中型商业网点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建立统一的市场监测体系,确定重点流通企业11家、城市生活必需品企业5家、重要生产资料监测企业7家为监测样本企业,建立全市市场监测运行平台。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以武商、中商、万家福为代表的超市、百货商场提高了我市流通现代化水平。

三、抓好六件实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荆州新农村建设。

1.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具体形式是要引导城市流通企业到乡镇和行政村开办连锁“农家店”,分别给予5000元和6000元补贴。截止11月底,全市7个县市的试点企业已建成配送中心5个,建成“农家店”603个。我市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的措施和办法受到商务部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推广经验。

2.积极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是全国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简称,目前我市申报的“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监利县天府庙大市场”二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已经通过商务部初审。

3.开展农村市场及农产品价格监测,及时发布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信息。市商务局在公安等五个县市启动了农村市场监测系统,对10种农业生产资料及4种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旬报检测,对40个农产品批发价格实行周报检测,并在《荆州晚报》、《楚天都市报》开辟价格信息专栏。

4.进行“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信福工程)试点。今年省商务厅在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开展“信福工程”试点,共申报村级信息自建站32个,确定乡镇信息助理15人,培训农户信息骨干1300名,建立涉农网站4个,申报项目资金400万元,对全市农产品销售起到基础性助推作用。

5.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今年为宇祥畜禽等7家涉农企业争取市场开拓资金共计19万元,为德炎水产等4家涉农企业争取促进项目资金共313万元。今年1-11月我市7家农产品企业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0%

6.积极启动“品牌万里行”活动。为宣传和提高荆州农产品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品牌万里行”活动,经过积极争取,共申报了4个“中国畅销品牌”,其中2个是农产品品牌,一是洪湖德炎公司的“淡水小龙虾”,一个是监利福娃优质大米。

四、坚持依法行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环境。

1.强化屠宰市场管理。前二年,屠宰市场混乱,私屠滥宰严重,群众反响强烈。2005年市政府重新组建屠宰管理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屠宰市场管理,一是强力整合定点屠宰场,将沙市城区东区片三个定点屠宰场整合成一个天宇公司三板桥屠宰场,解决了屠宰场过多的问题;二是积极推行机械化屠宰,对各定点屠宰场下达实施机械化屠宰的时限,目前沙市城区已开始机械屠宰,荆州城区限定在明年六月底运作;三是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力度,仅2006年就出动车辆1000台次,人员4000人次,铲除私屠滥宰窝点40多个,没收白条肉、病害猪肉近3000公斤,将长期私屠滥宰的不法分子12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以上措施维护了屠宰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肉品安全,保证了国家税费不断增长,110月已缴纳税票5.7万张,预计可实现全年缴费8万头的目标。

2.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一是制订《荆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05-2007)三年规划》,建立健全整规办规章制度。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开展诚信兴商的宣传,促进我市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二是规范石油成品油监管,实行成品油批准证书年检制度,加强石油成品油市场统计信息工作,开展成品油市场清理整顿;三是广泛宣传《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进行“放心店”评选活动,开展城区酒类旺季市场清理整顿,已收缴假冒名酒数十件,案值3万多元;四是加强典当业监管,整顿非法经营场所;五是整合二手车交易市场,规范二手车交易秩序,将荆沙城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定点在北湖路,将于年底前正式开业。

3.坚持依法行政。按行政职能规定,我局承担履行国家法律5项、行政法规8项、地方性行政法规1项、规章24项。依照38项法规,我们坚持依法许可,实行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审批及行政服务流程管理,履行行政事项服务承诺。今年我局办理审批项目40个,没有因工作过错而受到投诉举报。

五、开展“机关创一流、系统建和谐”活动,促进商务局机关建设。

2005年先进性教育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今年市直商务系统开展“机关创一流、系统建和谐”主题活动。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行业、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切实为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真诚优质的服务,及时处理当前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做到作风建设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加快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为“工业兴市”服务。

商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的企业资产抵押和债务(投资)纠纷严重干扰商务局正常运行,影响企业改革进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外贸、商业、物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任务,部分企业组建初期在工商部门注册需要主管局认可表态,在银行贷款需要主管部门担保。银行改革将部分不良资产划出后,四个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向法院起诉,我局成了众矢之的,不是因企业注册资本不足,就是因企业贷款没还,再则因企业经营不善执照吊销后,主管局在半年内没能组织及时清算而受到牵连,屡屡走上被告席。目前反映十分强烈的是市国资委下设的古城公司打包的23家企业遗留下来的债务本息达3.47亿元。若不断地遭到起诉,一是我们无力偿还,二是我们正常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为此,恳请人大对此进行监督,同时要求法院、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体谅我们、支持我们,给我们较好的工作环境。

二、行政经费严重不足。我局现有在职人员98人,离退休干部163人,勤杂人员8人,财政供养261人,2006年拨款543.54万元。而我们实际需要780.54万元,收支相抵,缺口237万元。为了当年收支平衡,确保吃饭(工资)、吃药(医药费)和正常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包括变卖资产、办公费用包干,千方百计节约开支,但随着资产的减少,现在运转越来越困难。

三、我局行政职能有的与商务行政许可不协调,如按照《湖北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09号)、《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第23号令)、《国务院关于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国发〔1996〕第34号)的规定,新建加油站和外资审批权限在省商务厅,我局只有如实向上申报的权利,无最终决定权限。

四、企业改革中还存在安置职工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希望兜底资金能够尽快及时到位。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大对改制企业的支持力度,必须严格执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防止过高收费和重复收费,解决水、电分户改造费用偏高、困难职工负担不起的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继续做好企业改革工作,确保稳定局面。要区别不同情况,加大力度推动企业改革改制进程;要多方筹措资金落实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保证职工切身利益;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认真做好职工思想工作;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信访接待,健全应急机制,保证大局稳定,为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要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继续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比例,增加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及增资项目的数量。要协调好相关部门关系,与招商部门建立项目联系制度,认真处理好全市外商投诉工作,建立健全投诉-调查-协调-反馈工作机制。

三、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继续抓好促进外贸持续快速增长的各项基础工作,抓好重点出口商品、重点出口行业、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品牌的培育,要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市场;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出口企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逐步形成综合竞争能力。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引导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销售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要继续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理顺流通管理职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要促进实施《荆州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严格履行对开办城市商业网点的审批职能;要健全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体系,要加强对典当、拍卖业监管的力度;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行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全面推行生猪机械化屠宰,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力度,努力形成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要切实做好酒类监管工作,确保消费者饮用“放心酒”。

六、继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果,继续开展市直机关创一流、系统建和谐活动,确保局机关忠实履行商务行政职能,促进商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韦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