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3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亿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4亿元,同比增长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04%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目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15%。粮棉油生产稳步增长,共落实粮食面积72706万亩,比上年增3856万亩;落实棉花面积1447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油菜籽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家禽养殖恢复性增长,出笼1721万只,同比增加71万只,增幅43%。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水产品产量达293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幅54%。优势农产品区域特色日益明显,棉花、双低油菜基本实现优质化,水稻优质率达到759%

农村政策落实较好,全市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 219 亿元;审定农民负担总额 110912 万元,比上年实际减少 3058 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大,全市新增外出务工人数 15 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 11 倍,成为增收的重要来源。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荆州区李埠镇、公安县花基台等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 139 个县级试点村规划编制正在抓紧进行,试点工作有序展开。

(二)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市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化解资金紧张、能源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194亿元,同比增长144%。工业增长速度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以89%开局,2月份开始加速,25月平均增速在16%左右,6月底,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65亿元,增长178%,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94 亿元,同比增长196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671亿元,同比增长146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166%;利税总额749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利润总额268亿元,同比增长779%;企业亏损总额234亿元,同比下降7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31%,比去年同期上升131个百分点。

重点企业和行业支撑作用增强,46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588%;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金属制品、造纸、食品、服装、玻璃制品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30%。工业投入大幅增加,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644%,其中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工业投资增幅分别为2795%2229%9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8个开发区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3 亿元,增长 21% ,有71个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驻园区。

(三)投资强度明显增加,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围绕年初确定的投资目标,以调整结构为中心,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开发区、园区建设为平台,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上半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82亿元,同比增长6692%,增幅跃升全省第2位。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增多,城镇以上在建项目54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63个,增幅为4245%,其中新开工项目35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63个,增幅为853%。自主投资能力有所增强,城镇以上项目到位资金59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自筹资金383亿元,占到位资金的641%。房地产投资平稳回落,完成投资667亿元,同比增长139%,房地产投资增幅较去年明显减缓。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城镇以上项目投资中,民间投资达到了339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58%,民间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四)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利用外资工作得到加强。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全市出口贸易增势减缓,上半年累计实现外贸出口13204万美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年度任务的479%。从企业类型看,元至5月外贸公司出口完成222万美元,同比减少297%;开口企业出口完成7760万美元,同比增长69%;三资企业出口完成2586万美元,同比增长265%。从行业来看,化工产品出口72896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2%。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36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其中利洁时公司到资1200万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额的356%。同时,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元至6月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为1006%;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28亿元,同比增长13%

(五)财政收入增速加快,金融态势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完成1486亿元,增长144%,较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4亿元,增长7%。在县市区中,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有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分别增长456%281%20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016亿元,比年初增加607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32093亿元,比年初增加3482亿元;贷款余额26331亿元,比年初增加219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154亿元。

(六)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59元,同比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7元,同比增长72%。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占计划的64%,下岗人员再就业485万人、占计划的100%,入库社保基金67亿元、同比增长38%。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70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城区经营性用地全部实现招拍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狠抓安全生产,集中解决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批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有效监控。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社会秩序基本稳定。认真落实优化经济环境的政策措施,大力开展行政审批联审代办制,严肃查处三乱行为,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教育、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全年经济预期

从上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看,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虽然上半年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但这是建立在去年同期负增长基础之上的,且投资总量仍然不足,名列全省第八位。下半年开工建设的大项目不多,后续投资力度可能会有所削弱。二是农民增收问题。畜牧业生产受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较大,农民养猪普遍亏损。粮食价格下降3%以上,主要农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农民增收困难加大。三是企业发展问题。购销价格倒挂,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产销率下降,两项资金占用过大,企业增效难度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总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从发展环境来看,全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全球经济也处于上升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具体政策近期可望出台,这些都为荆州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从自身发展来看,荆州工业步入快速增长期,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惠农政策促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升,自主投资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利用外资后劲增强。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年初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上可以实现。

三、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之年。为确保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一是加快优化农产品结构,重点推进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优质水产、优质瓜果等优质农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二是加大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和价格的监督力度,防止发生“坑农”现象。三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四是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统筹抓好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血防综合治理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五是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增支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六是加大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信息指导、组织协调、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农民收入。

(二)以企业增效为主攻点,切实提高工业运行质量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石油机械、纺织服装、森工造纸、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二是认真实施“双百”工程,积极培育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沙隆达、楚源、凯乐等100家骨干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和集聚,打造一批梯队结构的骨干企业群。对10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制,争取尽早投产见效。三是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债贴息、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导向性计划等国家政策性项目,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盘活存量资产。重点围绕产业和存量优势,精心策划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组织参与厦门、深圳等地的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前景好的大项目。

(三)以激活旅游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加强以三国文化、楚文化、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景点景区开发,重点推进海子湖旅游目的地、纪南城遗址公园、熊家冢古墓考古发掘以及洪湖、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的规划与建设,积极推介旅游项目,努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认真规划和建设长江物流园、小北门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轻纺市场等物流市场,促进专业物流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推进商业布局调整和经营业态创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强以北京路为重点的中心商圈建设。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点,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进一步充实重点项目库。认真研究“中部崛起”战略、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和政策,策划编制高新技术产业、交通枢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四湖流域水利血防综合治理、引江济汉工程、江北和江南一级公路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争取沪汉蓉客运专线荆州段于今年底动工建设。二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体制、环境、服务等方面激活民间投资,培植内在增长机制。三是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继续采取领导挂点负责、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领导包干等形式,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已动工建设的22个项目,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力争提前或按期竣工投产。对未动工建设的7个项目,要加快落实开工条件,争取下半年全面动工建设。要认真实施投资目标和重点项目建设考核责任制,加强投资监测和调度协调,确保全年投资计划的圆满完成。

(五)以创新体制为切入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在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同时,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营运体系,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劳动力、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抓好食品、药品、农资、成品油和房地产等市场专项整治。三是优化软硬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认真抓好随岳高速、东荆河大桥、盐卡港码头扩建工程、输变电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护城河、庙湖生态治污工程,加快完成太岳路绿化工程,提高荆南路、塔桥路、北京路等主次干道绿化水平;切实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妥善解决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问题。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和执法行为,严肃查处“三乱”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六)以和谐构建为核心点,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工作制度,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提高社保基金收缴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实施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健全完善疾病控制、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社区卫生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支持和鼓励全民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稳妥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邓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