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察我市血防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市人大常委会:

长期以来,血吸虫病始终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荆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血防工作,多次对血防工作开展执法检查或视察,进行督办。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将血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了专项视察。4月11日至1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视察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孙贤坤、邹崇炎带队,秘书长陶正旺、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序玖、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雷万林、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台世雄等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对江陵县、公安县、荆州区、沙市区的血防工作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全体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涵闸泵站、河网沟渠,现场察看了钉螺分布状况及查螺灭螺情况,重点抽查了江陵县西干渠水利血防工程、公安县花基台血防综合试验区、荆州区万城涵闸、沙市区岑河镇黄家剅村血防综合治理示范区等重疫区的血防治理情况,在当地血防专科医院走访看望了部分晚血病人,查阅了县区、乡镇两级血防工作的相关资料,与当地人大、政府领导座谈,研究、探讨加强血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视察组还听取了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关于全市血防工作情况汇报,向市直有关部门反馈了视察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就我市今后的血防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血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血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全市血防工作整体推进,稳步发展,在工作中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各地都成立了血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血防工作。2005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血防目标责任书,县市区政府也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了血防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血防工作新格局。各地人大常委会也通过法定形式监督检查血防工作。荆州区人大常委会在2004年8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议》,明确提出将血防工作纳入全区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一把手”工程,年终严格进行考核。沙市区人大常委会定期对全区血防工作进行检查视察,并对检查视察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政府加以整改。

(二)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疫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各地都采取了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疫区群众全面了解相关血防知识,自觉搞好防护,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公安县从2005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定为“血防宣传月”。荆州区把学校健康教育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将疫区内的花园小学、雨台中学等39所中小学校学生列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全区开展了血防知识征文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分别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并编印了获奖作文专辑。2005年6月17日,《湖北日报》刊登了《荆州区给疫区学生上血防知识课》的新闻,宣传了该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作法。江陵县血防办、疾控中心血防所、电视台、沙岗镇人民政府于今年3月31日,在沙岗镇列宁中学联合举办了一场血防知识进课堂的专题活动。在校学生通过上一节血防知识课、看一次血防宣传画展、参加一次现场查螺、写一篇血防作文,进一步加深了对血吸虫病的认识,血防意识明显增强。

(三)全面启动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2005年,全市血防工作又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查螺灭螺,消灭和控制易感地带。全市共查螺92.5万亩,药物灭螺13.3878万亩。二是开展人畜查治,减少传染源。全市共检查人群82万多人,治疗及扩大化疗53.59万人,检查耕牛9.4432万头。三是启动农、林、水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在农村修建卫生厕所1.2287万座,修建沼气池1.0267万口,完成以机代牛700头,圈养耕牛1.7450万头,疫区改水6万人,渠道硬化62公里,流域综合治理灭螺88公里,实施兴林抑螺17.5万亩。今年,我市公安县、江陵县已被纳入全省首批“综合治理整县推进项目县”。目前,两县正在积极制订整县推进项目计划。

(四)全面救治晚血病人。

2005年,全市已救治晚血病人2998人,同时对新发的522例中282个危重晚血病人及时进行了抢救。救治经费1515.7万元,人均达到5100元。我市晚血救治工作做到了专人负责,一人一档,资料齐全,帐目清楚,专款专用。

(五)进一步深化血防体制改革。

截止2005年底,各县市区血防办已与卫生局合并,6个血防所并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荆州区、沙市区单独成立了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血防体制,逐步落实了血防人员编制、经费,解决了转岗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

(六)稳步推进血防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全市以公安县花基台为代表的8个血防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涉及38个村、6万多人,覆盖面积10万多亩,范围内钉螺面积8800多亩,血吸虫病人达7000多人。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经费4000多万元,修建阻螺设施18座,硬化有螺渠道7万多米,改造低产田2万余亩,开挖精养鱼池6000多亩,灭螺1.2万亩次,改造钉螺孳生地1.1万亩。通过血防灭螺和农村“五改、三建”,以及路、渠、田、电整体推进,使试点区域内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血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视察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各地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血吸虫病防治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市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于钉螺的孳生扩散,当前和今后血防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血防工作任重而道远,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血防工作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血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发展经济与血防工作的关系不够协调,血防体制改革还不彻底,部门配合不够紧密,血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疫区群众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地方血防办负责人对完成血防目标任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只是一味强调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自身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开拓性。

(二)疫情严重,防治任务相当繁重。

据市血防办2005年疫情通报反映,我市血吸虫病疫情还相当严重。8个县市区均有血吸虫病流行,现有10万病人,占全省的34%;晚血病人3165人,占全省的54%;查出病牛7620头,占全省的60%;钉螺面积32476万平方米,占全省的40%;近350万人、1966个村受血吸虫病威胁,占全市总人口的55%。8个县市区疫情均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属疫情尚未控制地区。特别是重复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有的地方疫区群众重复感染率达23%。人畜防治不能同步进行,耕牛防治严重滞后,有的地方耕牛感染率高达80%。基层血防机构、设施与血防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地方财力有限,血防投入不足。

据卫生部门测算,全市每年开展常规的血防工作需要近7000万元,即使血防政策能够全部到位,也不到4000万元,经费缺口与防治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三、对今后血防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依法防治的意识,不断提高疫区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国务院颁布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要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将血防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落实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做到依法防治。同时要结合疫区的实际情况,尊重血防规律,抓住关键环节,创新健康教育,让疫区群众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血吸虫病的基本知识,围绕改变落后生产耕作方式、生活卫生习惯、动物放养方式、农业种植模式四个重点,宣传、示范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血防实用技能和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二)制订防治规划,加快实施整县推进项目。

市政府要指导江陵县、公安县尽快制订整县推进实施规划,制订血防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与“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规划的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做好首批项目县的血防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将其他县市区分期分批纳入今后全省综合治理整县推进项目计划,力争省里给予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三)落实血防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增加对血防工作的投入,包括血防预防人员工资全额预算、血防专项经费、晚血病人救治配套经费、血防转移支付资金等等,不断完善血防补偿机制,确保血防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对血防工作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四)科学防治,综合治理。

要积极探索、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做好人畜同步查病治病和疫情监测工作,努力提高救治质量,降低晚血病人的医疗成本,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感染率、重复治疗率。要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力争做到项目集中实施,资金捆绑使用,结合农、林、水基本建设,优先开展以环境改造工程为主的综合灭螺,整合资源,集中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治理。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质量。

要不断深化血防体制改革,市政府要督促改革尚未彻底的县市尽快落实到位。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与血防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预防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卫生部门要加强血防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胜任血防工作的专业队伍。要进一步加强血防基础性工作,真正摸准疫情,规范统计上报工作。

(六)强化审计监督,发挥经费效益。审计部门要加强血防年度专项经费审计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血防经费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发挥血防经费更大效益。

编辑:邓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