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出荆州市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全市财政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下,在各级政协的关心和各方面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服务经济发展,切实加强收支管理,规范理财行为,确保了财政收入目标的基本实现,确保了干部教师工资的发放和各项政策性支出的到位,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不含社保费收入,下同)为235612万元,占预算236566万元的99?60%,比上年决算数(下同)增长6?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836万元,完成预算的98?82%,比上年增长5?96%。社会保险费完成71994万元,占年初计划的116?62%,比上年增长19?17%。全市地方预算支出执行280290万元(不含社保基金支出,下同),占预算的107?05%,比上年增长9?23%。全市财政收支初步平衡结果:财政总收入308701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38056万元,税收返还收入35981万元,省定额补助477万元,结算补助64627万元,调整财政体制基数返还2239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248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710万元,调入其他资金13622万元;财政总支出311008万元,其中:当年地方财政支出280290万元,体制上解省支出21145万元,结算上解省支出669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883万元;收支相抵,赤字2307万元。

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3年市本级实现收入63119万元,占预算64546万元的97?79%,比上年增长5?83%。社保费收入完成28733万元,占年初计划的110?23%,比上年增长14?37%。市本级地方预算支出执行47781万元,占预算47888万元的99?8%。分项目执行情况如下: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662万元,占预算的67?5%(所得税减收减少支出);科技三项费用483万元,占预算的100?8%;农业支出1391万元,占预算的100?3%;林业支出124万元,占预算的107?8%;水利和气象支出736万元,占预算的288?6%(泵站经费省给予补助后相应增加水利支出);工交流通等部门事业费1254万元,占预算的100?6%;文体广播事业费2129万元,占预算的106?9%;教育事业费4721万元,占预算的98?6%(部分中专技校下划县市相应减少教育支出);科学事业费289万元,占预算的100%;卫生事业费3356万元,占预算的102?7 %;税务等部门事业费262万元,占预算的76?2%(原市直农场离休人员经费下划);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198万元,占预算的10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845万元,占预算的100%;行政管理费9961万元,占预算的103?3%;公检法支出4140万元,占预算的104?9%;城市维护建设费2176万元,占预算的98?9%(以收定支);专项支出1039万元,占预算的94?5%(以收定支);其他支出8067万元,占预算的114?5%(增加从7月1日和10月1日起调整工资支出);城市公用附加支出948万元,占预算的111?5%。

市本级财政收支初步平衡情况是:财政总收入66253万元,其中:本级收入25213万元,税收返还15888万元,结算补助4982万元,增加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2320万元,调整财政体制返还4896万元,县市区收入市增量分成1731万元,结算县市上解742万元,调入资金481万元。财政总支出68758万元,其中:本级支出47781万元,上解支出17988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市配套1070万元,市对下体制补助1919万元。收支相抵后,支大于收2505万元,比年初预算缺口2509万元减少了4万元。

为了保证收支预算的顺利完成,保证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去年,财政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

强化财政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出台了《荆州市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有关财政政策的实施办法》,为“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财力支撑和政策保障。强化财政服务功能,建立了财政企业联系人制度,为企业争取各项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财政的社会保障功能,对特困企业离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费统筹金进行了统筹安排,对改制、破产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基本生活费和失业保险金,落实了企业军转干部的各项待遇,积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强化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功能,争取、整合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重点支持了蔬菜经济、名优水产经济、花卉经济、优质畜禽养殖等“四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向中央和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881万元,市、县配套670万元,支持了24个项目区的建设。

(二)强化收入征管,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积极做好收入组织协调工作。每月召开财税收入形势分析会,互通情况,相互协商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召开财政收入工作电视电话会,明确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收入督导力度,全面落实财政收入局领导分片责任制,严格奖惩兑现。

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相关政策,督促农税征收主体到位。积极组织农税收入,确保了农业税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还积极向中央和省争取农业税减免资金4331万元。

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非税收入缴库方式,广泛推行了执收单位开票、银行代收、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的缴款方式。

(三)严控一般性支出,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省、市增收节支会议精神,积极部署和落实节支工作。严格控制了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和楼堂馆所建设,加强了对预算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对党政机关更新和购买小汽车进行严格控制。在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积极调度资金,全力保证干部教师工资、社会保障、机构运转和“非典”防治等重点支出的需要。建立起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网络体系,全市纳入工资统发数据库的人员已达179762人。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干部教师工资直达个人账户的办法。

(四)深化财政改革,努力建设公共财政

推行了部门预算。市直111个部门311家单位均编制和执行了部门预算。深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市直已有100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畴。进一步推进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2003年,全市已完成政府采购额17000万元,节约资金2300万元,节支率11.9%。进一步规范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全市已有20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缴存率达到99%以上。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调整和完善了城区财政管理体制。

(五)规范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处置行为。

加强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对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模式进行改革,实现了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三个转变”,即变补储存环节到补销售环节、变补利息费用到补销售差价、变补流通环节到补生产领域。对外国政府贷款资金管理和国债资金管理,坚持设专户、建专账、定专人的“三专”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完善支出管理程序,有效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加强了财政监督管理。对国债专项资金、农发资金、粮食补贴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跟踪问效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不容忽视:一是收入增幅在全省排名较后。二是由于财力有限,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和对各部门的支出保障能力还较弱。三是各方面潜在的风险有可能向财政转移和积聚,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基层财政困难,特别是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局面还比较严峻。五是财经秩序还有待规范,违规和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六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4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整体部署为依据,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收入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大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严格支出管理,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强化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工作思路,推进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对2004年的预算进行了安排。市财政汇总的全市财政预算为:全市财政总收入251010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6?54%,力争全年执行达到7%,考虑农业税率下降、特产税取消等政策性减收因素,比上年增长9?8%,社保费预算收入80284万元。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7719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5?86%。

全市财政预算平衡情况是:当年财政总收入302525万元,其中:地方预算收入142589万元,税收返还收入35784万元,省定额补助和结算补助107491万元,调入资金16661万元;当年财政总支出305025万元,其中:地方预算支出277190万元,体制上解21145万元,各项结算上解669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预算缺口2500万元。缺口在市本级,各县市区自求平衡。

按照预算法规定,下面重点报告市本级预算草案。

(一)预算收入

200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收入(不含社保费收入)安排63894万元,考虑企业下划因素,比上年增长7?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450万元,比上年增长6?31%;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55万元,与上年持平;省级收入安排6706万元,比上年增长7?85%;上划中央收入安排31383 万元,比上年增长8?89%。

(二)预算支出

200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5106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下同)增长6?6%。具体项目为:企业挖革改支出2461万元,与上年持平;科技三项费用510万元,占总支出的1%,增长6?5%;农业支出1584万元,增长14?2%;林业支出126万元,增长9?6%;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663万元,增长16%;工交部门事业费1089万元,与上年持平;流通部门事业费165万元,与上年持平;文体广播事业费2129万元,增长6?9%;教育事业费4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科学事业费321万元,增长11?1%;卫生经费3356万元,增长2?7%;税务等部门事业费262万元,与上年持平;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198万元,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845万元,与上年持平;行政管理费9961万元,增长3?3%;公检法司支出4140万元,增长4?9%;城市维护费2400万元,以收定支;专项支出948万元,以收定支;其他支出8607万元,增长22?1%;总预备费1532万元,占总支出的3%;基金支出948万元,以收定支。

(三)平衡情况

市本级当年财政总收入为69537万元,其中:地方预算收入25805万元,税收返还收入15888万元,定额补助和结算补助4982万元,调整财政体制基数返还4896万元,县市收入市增量分成1731万元,结算县市上解742万元,增资省补助13512万元,调入资金1981万元;当年财政总支出72037万元,其中:市本级预算支出51060万元,体制上解17988万元,补助下级1919万元,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支出1070 万元,收支相抵,缺口2500万元。

三、2004年部门预算草案

部门预算编制采用全面反映财务收支、量入为出、零基预算、确保重点需要的原则,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编制范围包括市本级111个部门、261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各部门按财政部门下达的编制口径编制的部门预算汇总结果如下:

(一)部门预算收入

市本级2004年部门预算收入按照2003年完成数,考虑2004年相关费收政策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安排117677?29万元,比2003年增长21?12 %。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7331?91万元,预算外资金收入28740?34万元,经营收入52381?8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2?73万元,附属单位缴款388?18万元,其他收入8232?28万元。

(二)部门预算支出

市本级2004年部门预算支出安排117677?29万元。具体项目为:基本支出安排6567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6 %。其中:人员经费安排5709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09 %;公用经费安排8570?38万元,比上年增长8?89 %;上交上级支出安排591?33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安排496?97万元;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安排29081?36万元;政府调控基金安排268?62万元;归还借款支出安排3508?12万元;项目支出安排7109?13万元;费收成本安排7431?19万元;专项支出安排3520?31万元。

四、开源节流,改革创新,努力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及各项工作目标

2004年,我市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抓住一条主线(增收节支),突出一个重点(支持经济发展),深化四项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加强四项管理(财政预算、财政资金、政府债务、机关内部)。

(一)紧紧抓住增收节支这条主线,不断壮大荆州财政实力

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坚持依法治税管费,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拓宽理财思路,通过整合财力,挖掘政府资源潜力,壮大财政实力,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预算管理,下大力把好支出关。全市今年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对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较大的前提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和作风,将保稳定的支出放在第一位,坚持有保有压,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干部教师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控制程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和机关运行成本,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铺张浪费。

(二)突出支持经济发展这个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财政必须始终围绕支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蛋糕”这个重点来做工作,转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从加强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出发,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支持“工业兴市”战略的全面实施,积极支持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培养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财源,逐步改变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大力增加可用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用好用活各项农业专项资金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市本级要在总结前两年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内容和管理办法,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形成统一健全的财政收支管理规范;完善财政资金结算环节,提高国库集中收付效率;扩大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畴,今年,力争将市本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

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全面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批复制度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实行收支脱钩、分类管理。积极推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一步抓好收缴分离、罚缴分离和银行代收代缴工作,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都要按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四)加强财政管理,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政府的各项收支活动都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依法组织收入,依法安排支出,严格预算约束,杜绝“办一件事,要一笔钱”的做法。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加大对挥霍国家资财、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挤占挪用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专款及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目前,我市财政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世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等政府债务还款的问题。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降低财政风险,必须完善对外贷款担保制度,建立健全贷款还款机制,严格落实还贷责任制,确保按时还款,维护政府信誉。

四是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用出色的工作业绩来树立财政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财政发展要有新思路、财政职能要有新转变、财政改革要有新突破、财政管理要上新水平的“四新”理念,谋划财政工作,做好财政工作,努力实现荆州财政新的跨越,为促进荆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