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年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及农民增收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建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今年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及农民增收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今年农业形势及农民增收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遭受了“非典”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坚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不放松,积极调整思路,全力狠抓落实,在大灾多灾之年,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扬,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生产积极性开始回升,农民收入有较大增长,局部地区因灾减产减收。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99.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畜牧业、水产业和乡镇企业在调整中得到较快增长。今年农民增收形势较好,预计可望完成年初人平增收100元的规划目标。

影响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价格的拉动对今年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和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我市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了“非典”时期的低迷徘徊后一路上扬,粮、棉、油、菜,猪、禽、蛋等主要骨干农产品价格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初步测算因市场价格上涨,全市农民可获利13.5亿多元,农民人均达到300多元。二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今年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适应性结构调整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同步推进,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显现,优质粮棉油、畜牧、水产、林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调大调强。各地根据市场需求扩大油菜和棉花等优势农产品面积,使种植业在受灾严重减产的情况下,仍实现了增价增收。积极开展退田还湖、退耕还渔,为水产总量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推广优质新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今年全市国标优质稻达到250万亩、新增50万亩,鄂杂棉92万亩、新增31万亩,油菜全部实现双低优质化,优质蔬菜、瓜果占到60%;优质三元猪230万头、新增30万头;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75万亩、新增10万亩,其中河蟹55万亩、新增4万亩,网箱养鳝80万口、新增40万口。畜牧规模化养殖有新发展,全市规模养殖户达到28万户,饲养量增长28.2%。林业速生丰产林基地进一步扩大,全市完成植树造林33万亩,完成计划的175%,比上年多植树8.7万亩。三是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今年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四是“非典”和灾情的严重影响使今年农业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使我市农村外出劳动力大量回流,部分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受阻,价格下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了一定损失。7月上中旬出现的渍涝灾害,使我市农田绝收面积达70多万亩,农业直接损失近7亿元。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的连续高温热害,使农作物严重受灾,特别是中稻、棉花损失较重,全市中稻受灾140万亩,平均结实率62%,比正常年景低20%。

为确保实现今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这一战略思想,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以转变工作理念为重点,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去冬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农业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帮助和指导全市各级确立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开展了三次大的活动:6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农村市场主体建设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新阶段我市农村市场主体发展对策;8月下旬召开了全市秋冬农业开发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市政府系统地提出了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战略思想;10月22日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认定了3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研究部署了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全市各地按照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为今年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以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增强组织带动能力。全市上下把农村市场主体建设作为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53家,其中今年新发展65家;市场中介服务组织3241家,其中专业协会503个;公司制农业企业和股份制农业公司208家;私营农(牧)庄1911个,经营面积10.55万亩;农民经纪人达到8509人;农产品市场296个,年经营额达到62.9亿元。一是在培育壮大上下功夫,帮助龙头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其发展壮大,如天颐、银欣、吉象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新上项目和资本扩张,生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二是在兴建发展上下功夫,通过招商引资和改革改制建成了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如松滋的望春花浓缩果汁、公安基立新型复合材料等。三是在利益联接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出一些成功的利益联接方式,组织带动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网络农户达60多万户、带动基地400多万亩。

3、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开发、加大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头戏来抓,积极探索引入工业融资办法增加农业投入,年初提出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具体目标任务,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责成市农办、农业局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结帐办法。各地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成效较为明显。今年全市举办招商活动57次,组织外出参加招商会45次,签订合同384份,协议金额达12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6.75亿元,其中本地社会资金2.47亿元,外埠资金3.73亿元,外资0.55亿元。

4、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一是狠抓农业科技培训。全市各地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市培训农民近百万人次。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按照全市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今年市县结合相继制订了优质三元猪、优质柑桔、优质砂梨、鳝鱼、甲鱼、鳜鱼、河蟹及部分蔬菜品种的无害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建立了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无公害优质米基地、5万亩无公害西甜瓜基地、2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洪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试点县、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六大示范样板。三是狠抓农产品精品名牌建设。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发动,加大申报力度,有力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争创农业精品名牌的积极性,今年全市已组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24个、已批回11个,总数达到29个,比上年增5个;无公害食品标志13个,新增6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标志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已批回4个。

二、今年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年初,市政府将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今年为市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在市人大二届五次会议上向全市人民作出了承诺,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强化了各级的责任。一年来,全市各级以巩固税改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为目标,围绕税改及减负政策的落实持之以恒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新的农税征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所好转,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已经全面启动。具体来讲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开展结算清退,认真组织考核评估。按照税改政策对农民超交的税费资金进行结算清退,让农民从税改中真正得到实惠,是税改工作的关键环节。为做好这一工作,元月2日,市委、市政府抽调市直60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由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刘克毅同志带队,进驻到监利县福田寺镇的26个村开展税费结算清退试点。通过近1个月的工作,共清退农民2002年度超交的税费174.6万元。在试点基础上,元至2月,全市普遍开展了税费结算清退工作,共清退农户2002年度超交资金9366万元,其中清退现金3687万元,占应退资金额的39.4%,协商抵扣历欠2406万元,打欠条3205万元,农户相互划转68万元,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白政策、明白结算、明白清退"的要求,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从3月15日开始,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转入考核评估阶段。在各县市区开展全面自查的同时,市税改办组织了8个考评工作组,按照省考核评估的指标要求,对各地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行了严格检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3月下旬到6月底,省税改考评小组先后分三批对我市各县市区进行了考核评估。由于整改力度大,政策落实比较到位,8个县市区都通过了省税改领导小组的考核评估验收,其中沙市区、石首市被评为优秀等次。

2、认真落实税费方案,确保负担稳中有降。3月中旬,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政策明确规定了今年农民负担的项目、标准及相关工作要求。为从源头上实行控管,全市继续坚持了负担预算审批制度和监督卡管理制度,对今年的负担方案实行了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批、乡镇集中组织分解落实到户的办法。5月上旬,市减负办按照稳中有降、定项限额、总量不超过2002年实际负担水平的原则,对各县市区上报农民负担预算方案进行了严格审批。全市经审批的农民负担预算方案总额为59013万元,亩平105元,人平142元。其中农业税40028万元,农业税附加8004万元,易涝地区县乡两级农业排涝水费5574万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5407万元。负担总额对比上年减2226.2万元、减3.6%,亩平减4元,人平减5.4元。各县市区按照市审批方案进行了层层分解,以乡镇为单位,对负担监督卡进行了集中填写,5月底前统一发放到了农户。从市里组织的多次检查情况看,基本做到了县、乡、村、组、户“五对口”。

3、建立农税征管体系,推进农税规范征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把落实农税征收主体、建立健全新的农业税征管体系作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相继修订和完善了农业税源普查、农业税征管、农业税征管员岗位责任、票证管理、票款报解、农业税减免、税收政策检查等“七项制度”,制定了“三定、六公开、八到户”的征管措施(即定点征收、定时征收、定额征收;公开税收政策、公开税目税率、公开征收办法、公开征收程序、公开征收结果、公开减免税额;政策宣传到户、税源普查到户、征收清册到户、任务张榜公示到户、纳税通知到户、税款征收到户、税票开具到户、减免落实到户),初步建立起党委政府组织领导、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村组干部依法协税护税的征管体系。目前全市已配备2346名农税专管员,基本达到一个自然村或每500农户配备一名农税专管员的要求。

4、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村级化债工作。6月下旬,全省村级化债工作现场会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通知》,对村级化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8月,市、区联合在荆州区川店镇进行了村级化债工作试点,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川店镇共化解村级债务1103万元,占债务总额的37.8%。9月3日召开了全市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川店镇的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全市村级化债工作。按照市里要求,各县市区、乡镇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化债工作专班,从8月份开始分别在130个村进行了化债工作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了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工作。全市县乡两级共抽调国家干部5398人,组成2064个工作组,进驻到87个乡镇、2038个村开展化债工作,正在开展化债的村占总村数的70.7%;已化解村级债务15078万元,占全市村级债务总额17.63亿元的8.3%。松滋市、荆州区已化解村级债务近20%。

5、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项规定》,狠抓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6月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乡镇干部行政行为的三项规定》下发后,全市各级采取电视、报纸、广播、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宣传贯彻。9月3日在全市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现场会上,再次组织了专题学习,并就进一步贯彻《三项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8日,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项规定和组织清理涉及农民负担收费项目的通知》,明确提出落实《三项规定》各级党委、政府要负主要责任,凡是在乡镇有垂直管理机构和归口管理单位的部门要对贯彻落实《三项规定》负重要责任。同时召开市直涉农部门协调会议,学习文件,明确责任,开展涉农收费文件清理,形成了工作合力。从9月11日开始,市委、市政府又组织新闻媒体就《三项规定》开展了新一轮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向全市公布了市税改办、市纠风办、市减负办的举报监督电话,各县市区也同步进行了集中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市县两级还组织了多次督办检查。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三项规定》,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6、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农村政策落实。为了巩固税改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责成市税改办、减负办、纠风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税改及减负政策的落实组织了多次不间断的督办检查。3—5月份,市税改办配合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对全市2002年度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拨付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共审计出超范围使用转移支付资金964万元、违规预留转移支付资金21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不到位513万元。针对审计出的问题,市税改办督促各地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整改。6月初,市减负办抽调各县市区经管局长和业务骨干组成六个督办检查组,对全市各地农民负担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暗访式的交叉检查,共随机抽查了24个乡镇、48个村、座谈走访了200多个农户。7月9日,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农村政策执行情况督办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就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农税征收主体到位情况、《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落实情况、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认真自查。9月中下旬,由市委督办室、市政府政务督查室牵头进行了检查督办。10月和12月,又抽调市直驻各县市区税改联络组分别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对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通报整改外,对一些违纪违规的行为,由市纠风办牵头,市税改办、市减负办配合进行了严肃查处。12月19日,又召开了有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前段农村政策落实情况,重申了有关政策,部署了下段工作,市委书记段轮一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近期,市委、市政府已下发通知,由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牵头,对2003年农民负担资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以促进税改及减负政策的落实和农民负担的规范化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一是增收门路不宽。今年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种养业,项目不多、门路不宽,而且价格上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农产品市场价格将很难继续提高,农民增收必须通过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寻求新的增收门路,发展新的增收项目。二是农业生产条件亟待改善,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设备不配套、生产条件较差,以及乡村抗旱排涝等统一服务功能的严重弱化等等。三是市场主体发展不快,关键是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为重点的市场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就农村税改和减负工作来看,农民负担仍然存在较大的反弹压力。近期的情况检查表明,在落实税改及减负政策方面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计税面积不实、卡外加码、强行以资代劳、农税征收主体不到位、经营服务性收费不规范、少数地方基层干部在收取税费过程中仍然采取过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村级不良债务的化解工作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给农民负担造成很大的反弹压力。

关于明年的工作,我们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已经拿出了初步方案。基本的思路是:

在农村经济工作方面,就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移植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采取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和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增加农业投入为主要抓手,认真落实政策,积极调整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力争使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在工作措施上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新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尽快形成涵盖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群体,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协会、农业公司、私营农庄等各类市场,特别要着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大力开展优势产业建设,坚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重点抓好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优质瓜果菜、优质畜禽、名特优水产、速生丰产林等优势产业建设,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围绕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增加下游产品,实现多次转化增值。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项目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和无害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农业精品名牌,力争明年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标志性产品新增20个以上。六是大力构建农产品营销网络,积极扶持发展本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快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信息“入乡工程”,力争尽快全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农副产品顺畅流通。七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公益性机构、龙头企业、农业公司、中介组织相协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八是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方面,要以“减轻、规范、稳定”为目标,继续深化税费改革,规范负担监管,规范农税征管,巩固税改成果,努力使农民负担稳中有降,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一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继续坚持减负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减负工作继续实行“一票否决”。二要加强和改进负担监管,坚持农民负担预算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的负担项目和标准;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一卡管全费、一卡管全年;加强农民负担审计,严格控制卡内税费;要加大建立健全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体系工作的力度,推行乡镇设立会计结算中心和服务中心,在村民自治框架内和资金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部门收支两条线和村帐乡(镇)管,村钱乡(镇)管,从制度和机制上规范乡(镇)、村组财务活动;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一事一议”资金、“两工”折资、灌溉水费等服务性收费、涉农收费的监控和管理。三要继续开展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抓好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农村民主化建设。四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从根本上缓解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五要完善农村税费征管,继续做好计税要素核实等基础性工作,重点解决好有税无地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税征管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村级组织和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六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干部行为的《三项规定》,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