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4-07-30 来源:荆州市人大常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玉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所做的主要工作

1993年至1997年经省政府验收,我市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基本达到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标准,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巩固“普九”成果,我们提出了“普九”的“班子不散、措施不减、投入不降、工作不松”的口号,继续把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形成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市将每年的9月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采取发表电视讲话、刊登文章、编印资料、出动宣传车、刷写标语、举办专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湖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夕,市教育局都制发文件,就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学生入学作出安排。各地将义务教育宣传内容制成录音带在本地广播电台、乡镇广播站定期播放,并派机关干部分片包干,深入乡镇、村组宣传义务教育法。通过多年的广泛宣传,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二)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义务教育的稳步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为了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关系,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近两年来,我市重点抓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工作。由以乡镇管理为主调整为以县级管理为主,教育投入由以农民负担为主调整为以政府投入为主。2002年6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调整工作,并与各县市区长签订了《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会后,我们加大了对体制调整工作的检查督办力度,在全市建立了体制调整和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月报制度,并几次在县市区委书记会、县市区长会上通报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制定了推进本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化解债务等方面的配套性文件,并认真加以实施。去年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对县(市、区)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初评。到2002年底,全市教育经费全部收归县级统一管理,教师工资实行县级统一发放,教师队伍收归县级教育部门管理;115个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全部撤销,精简乡镇教育管理人员773人。

(三)以防辍控流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普及程度。普及程度是“普九”的核心指标。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工作,把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作为“普九”工作的重点来抓。1997年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后,针对洪涝灾害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我市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通知入学制度,实行防辍控流政府和教育部门“双线责任制”,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扶困助学行动,努力提高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使全市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8%和97%以上。荆州区自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开展“资助贫困生入学爱心行动”,共募集资金105万元,资助贫困生1766人次;动员社会各界结对帮困和定向资助1300人次,资助金额26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筹资资助贫困生3200人次。“爱心行动”使6200多名濒临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其他县市区也采取了相应的爱心救助行动。今年春季,全市小学、初中应入学人数分别为589789人和303852人,实际入学分别为588609人和296863人,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7.7%;资助贫困学生27392人,减免书杂费567万元。

(四)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特点和出生人口变动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意见,确定了“小学联村办学,初中适当集中”、“小村靠大村,平房靠楼房,边远靠中心,无路靠有路”的调整原则。几年来,各地对全市的学校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全市小学由1997年的2589所减至1724所,减少了865所;乡镇初中由1997年的310所减至247所,减少63所。全市有行政村2927个,只有村级小学1567所;今年暑期各地还在调整,村办小学将不足1500所,平均达到两个村办一所小学。通过布局调整,既合理利用了教育资源,形成了规模效益,有利于提高质量,又节省了教师编制,有利于减轻群众负担。

(五)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普九”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按照“分类规划、分期实施”原则,市教育局于2001年制定了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规划,纳入改造的危房面积为39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5.72%。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共争取到上级危房改造资金1362万元,自筹资金3948万元,完成了19.3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务,占应改造面积的45%。二是多种渠道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两年来,通过向外争取,政府投入,社会投资,学校挖潜,多种渠道投资31641.4 万元,兴建了一批教学楼、实验楼和师生生活用房, 新建校舍 61.83万平方米 。三是以信息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2000年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巩固“普九”成果、启动教育现代化工作会议,部署了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校校通”工程等工作。2002年5月,荆州教育信息中心正式建成,构建了一个联通全国、辐射全市的教育网络平台。县(市、区)二级节点建设正在抓紧进行,公安县信息中心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同时,全市已有60多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建立了学校主页,并开发了一批教育软件和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和教研,促进了“普九”水平的提高。

(六)实施“名师工程”,深化人事改革,为义务教育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从1998年开始在全市实施教师培养“十、百、千”计划,即在全市范围内,每三年一次,每次评选10名教育专家、100名明星教师、1000名骨干教师,并与国家“园丁工程”接轨。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进行了两轮评选,共评选出教育专家3名、明星教师100名、骨干教师1040名。为扩大“名师工程”影响,在市中心城区塔桥路建成了“名师一条街”,将64名优秀教师的大幅照片挂出,受到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二是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完成新一轮的教师专业课、公共课培训任务。去年,全市有38000多名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地组织师德报告团进行巡回演讲;组织对照“三讲”,开展师德自查、自纠的师德整改活动;组织了读“师德修养十讲”,培养高尚师德的系列活动。今年市教育局又推出了教师诚信公约“十要十不准”,评选表彰全市“十佳班主任”。四是进一步推行公开招录教职工、民主选举校长、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职工全员聘任的办法,精减学校富余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初步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去年共精简教师11260人。去年以来,各地将城镇学校超编的3150名公办教师轮流派到村级学校任教,既解决了村级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又加强了村级学校的教师力量,有利于村级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是通过“三个一批”(招转一批、退养一批、辞退一批)的办法,一次性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其中招转865人,退养 317人,辞退4738人。

(七)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普九”质量。一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坚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升学制度。二是开展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市中小学开始实施新教学大纲,共有674所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开课面达34.5%;全市有493所小学、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开课面达24.6%。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去年秋季,在沙市、荆州两区启动了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数的10%和15%。同时,各地各学校还积极开发一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是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针对过去德育工作存在的内容不实、考评不硬等问题,市教育局制定了《荆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班会教育、团队教育和学科渗透德育三个序列,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和教职工德育工作三个评价指标体系。全市先后建立起各类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00个,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325个,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基地75个,社区教育组织320个。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去年,全市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各项竞赛,并在全省青少年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竞赛中获得了演讲和知识竞赛两个二等奖。去年暑假市教育局组织200多名师生赴延安开展了“寻访延安精神夏令营”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我市还应邀参加了全国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座谈会。今年3月,全市召开了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了近几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四是加强教育科研,推进教改实验。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的方针,用科研促教育创新,用科研促教学改革,用科研促学校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培养队伍、制度建设和成果评比,推动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有103所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学校,承担了187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去年有51项科研成果获奖。去年5月,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我市为现场,召开了“全国教育现代化区域发展模式与实验研究开题会”,推广了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市的“普九”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突出的困难与问题。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偏高。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和有的学校乱收费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比较严重。虽然全市降低了收费标准,整治了部分学校乱收费,采取劝学控流、助困控流、依法控流等措施,使初中学生辍学率逐年下降,但个别地方仍然偏高。2002年初中学生辍学率为2.94%,但个别地方达到13.9%。今年7月在市人大组织的执法检查中,检查组抽查了松滋、洪湖的几所乡镇学校,年辍学率在10%左右。

(二)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教育投入问题一直是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市县两级财政尽可能地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缓解。一是教师工资缺口大。2002年,多数县市教职工的四项工资基本发齐,但少数地方仍然留有缺口(公安县应发9960万元,实发7636万元,缺口2324万元;监利县应发9910万元,实发8205万元,缺口1705万元);有的县市执行的是老四项工资的标准。全市第五项工资应发18616万元,实发11001万元,缺口7615万元。二是学校公用经费入不敷出。由于财政困难,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来源只有向学生收取杂费这一渠道。按省定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年生均130元、初中300元进行测算,小学公用经费需要8775.9万元,实际可收5400.6万元,缺口3375.3万元。初中需要9146.8万元,实际可收5305.1 万元,缺口3841.7万元。如果按实际支出测算,公用经费缺口更大。因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难以正常运转。三是税费改革后学校收费标准和项目变更,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更为困难。2002年秋季,中小学收费取消了2个项目,降低了5项标准,每年减少教育经费约3亿元。四是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乡镇教育和危房改造的部分经费,由于抵扣乡镇债务而部分被挪用。五是学校债务沉重。据统计,全市学校债务5.51亿元,其中“普九”债务2.97亿元 。学校正常运转非常困难,乡镇财政难以维持,“普九”债务根本无力偿还。六是危房改造资金需求大,难以筹措。全市尚有C级危房91726平方米,D级危房97093平方米,改造这些危房还需资金7606.4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后,学校危房改造资金的筹措更加困难。

(三)教师队伍管理的有关政策得不到落实。一是教师编制过紧,影响学校正常运转。为减轻财政压力,部分县市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没有按《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标准执行,而是按从紧的原则进行定编,有的低于省定标准10%以上。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后,由于教师编制较紧,加之公办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补充,一些地方的学校教学组织困难,难以开齐课程。多数村级小学是一人一班,有的只能复式教学。教师整天在学校,不能外出学习、不能生病、不能请假,否则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二是教育部门对教职工队伍管理的权限得不到落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教育行政部门在履行这些管理职能时,往往受制于相关部门,没有自主权。

(四)教育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一是部门收费层出不穷。有关部门到学校以检查工作为由收取管理费、罚款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学校苦不堪言。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市教育承担的各种社会摊派达1400万元以上。二是由于“普九”债务沉重,学校债务难以化解,债主讨债封堵校门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校园周边环境亟待从根本上予以整治。一方面,校园周边地区的网吧、游戏机室及其他娱乐场所虽经整治有所减少,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校外管理仍然受到干扰。另一方面,校外“擂肥”、学生遭抢致伤事件多次发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

虽然我市实施《义务教育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仍然是我市今后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结合我市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巩固和提高普及程度。要继续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动员适龄少年儿童依法入学。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采取各种措施控流防辍。要规范办学行为,克服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为适龄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学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要求各级政府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开展以人事制度改革、投入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积极引进民办教育机制,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国有民办等形式,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努力建立起一套政策到位、运行良好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三)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当地政府加大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并实行危房改造资金的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要加强对危房改造的监管,坚持中小学危房改造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危房改造的进度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四)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今年秋季,全市将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因此,全市所有小学、初中教师都要接受新课程培训。我们将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对全市所有小学、初中教师进行一轮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培训,以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